2021年3月26日 星期五

美科羅拉多州10死槍擊案 警方公布凶嫌姓名年齡
撫平美國長期創痛 拜登籲國會立法禁攻擊性武器


美科羅拉多州10死槍擊案 警方公布凶嫌姓名年齡


美國科羅拉多州一間雜貨賣場昨天發生大規模槍擊案,造成10 人喪生,警方公布凶嫌是21歲男子艾利薩(Ahmad Al Aliwi Alissa),他已被控犯下10起一級謀殺案。

案發地點在科羅拉多州首府丹佛(Denver)西北方50公里波爾德(Boulder)一間名為King Soopers的雜貨賣場。當局表示,艾利薩來自丹佛郊區阿瓦達(Arvada)。

波爾德警察局長艾勞德(Maris Herold)在記者會表示:「凶嫌是艾利薩,21歲。」

艾勞德說,凶嫌在與警方交火時中彈,目前在醫院,情況穩定。

艾勞德表示:「他被控犯下10起一級謀殺案,不久後就會被移往波爾德郡監獄。」

艾勞德一一宣讀10名死者姓名,他們的年齡介於20 歲至65歲間,包括率先抵達現場的51歲員警塔利(Eric Talley)。

警方表示,槍手做案動機仍然不明。


撫平美國長期創痛 拜登籲國會立法禁攻擊性武器


美國科羅拉多州昨天發生槍擊案,造成10人喪生,這是一週內的第二起大規模槍擊案,全國要求嚴格管制槍枝聲浪再起,總統拜登也在演說中呼籲禁止攻擊性武器。

美國學校、夜店、電影院和許多公眾場經常發生大規模槍擊案,為社會帶來創痛。拜登說:「採取一個共識行動,未來可以拯救許多生命,毋須多猶豫一分鐘,更別說多耽擱一小時,我敦促參眾兩院議員採取行動。」

拜登憶起國會1994年曾克服歧見,通過一項對此類武器的10年禁令,他今天說,「我國可再次針對攻擊性武器和高容量彈匣設禁」。

「這不是、也不應是兩黨議題,而是美國人的議題。這將拯救生命、美國人的性命,我們必須採取行動。」

美國民眾壓倒性支持加強槍枝管制,但共和黨人長期持反對態度,認為那是少數人意見,侵犯了他們擁槍權利。

美國科羅拉多州波爾德(Boulder)一間雜貨賣場昨天發生大規模槍擊案,造成10人喪生;警方公布凶嫌是21歲男子艾利薩(Ahmad Al Aliwi Alissa),他已被控犯下10起一級謀殺案。

喬治亞州3家按摩水療館本月16日接連發生槍擊案,造成8人喪命,遇害者有多數是亞裔女性。

兩起槍擊案再度引發社會呼聲,要求政治人物採取行動,但以往熟悉的黨派分歧如今也再度浮現。

2021年3月22日 星期一

聯合國貿發會議:全球經濟增長前景好於預期

聯合國貿發會議:全球經濟增長前景好於預期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稱,鑒於大規模景氣計劃及美國經濟快速增長,全球經濟前景好於預期。其對中國的增長預期也高於北京的目標。不過,並非所有地方都是這樣。


由於許多國家出台巨額景氣刺激計劃,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組織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將增長4.7%。而6個月前,該組織尚不這麽樂觀,當時的預期增長率為4.3%。


貿發會議秘書處尤其指出,今年,美國經濟增長速度將超預期。不過,盡管前景看好,但至今年年底,全球經濟總水平仍將低於新冠大流行瘟疫爆發前10萬億美元以上。該值約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國內生產總值的兩倍。


一月份時,世界銀行的預期增長率為4%,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5.5%。今年早些時候,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亦將全球增長預期值從4.2%上調至5.7%。


中國前景良好


聯合國貿發會議確認,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全球經濟活動未曾如此下滑過,而發展中國家受創最重。貿發會議秘書處在分析報告中指出,經濟復甦已於2020年第三季度出現,今年將得以繼續,速度則因地區而異。


涉及中國,該組織預期增長8%,而北京確定的目標是增長6%。該組織寫道,中國能夠對新一波疫情做出迅速反應。


發展中國家的不確定性


貿發會議指出,有跡象顯示,很多發展中國家正回歸緊縮政策,而在經濟深度衰退之後,此舉恐為有害,會導致這些受影響尤重的國家難以增強實力,更有力應對未來衝擊。此外,在這方面著力太少,不平等、債務和投資匱乏等問題依舊。貿發會議秘書處寫道:“如不改變政策,不平衡的經濟復甦、脆弱性和持續的經濟不確定性或會成為許多國家的新常態”。該組織表示,若不改變這一狀況,即使經濟活動小幅下滑也可能是毀滅性的,比如,將很難預測,進一步的限制措施會對菲律賓和馬來西亞這樣的國家造成何種影響。


貿易和發展會議1964年在日內瓦成立,在聯合國中尤其致力於中小收入國家的利益。

新冠疫苗副作用:記者親身體驗 探究科學原因

能接種疫苗讓我非常高興。從武漢出現少數感染病例開始,我一直跟蹤報道新冠病毒疫情,包括各國競相研發疫苗的過程。所以,當輪到我在診所捲起袖子的時候,真的有種歷史時刻的感覺。


但我要坦白地告訴大家:疫苗副作用讓我病倒了幾天。


不過要清楚說明的是,即使有先見之明,我還是會決定接種疫苗。我寧願有副作用,也不願意感染新冠病毒,或者再受一年的隔離限制,更不願意增加不小心把病毒傳給親人的可能性。


我是在早上9點半注射了第一針牛津-阿斯利康疫苗。當天晚上,感覺直轉急下 ,接下來的三天時間幾乎無法起牀。


最難受的是偏頭痛和嘔吐,另外還有渾身疼痛、發冷和虛脫無力。


不瞞你說,我躺在牀上真的叫苦連天: 「我怎麼這麼倒霉?」 恢復後,我想知道的是,為什麼我們中的某些人出現的副作用會比其他人更嚴重?這是否意謂著我身體內已經建立了一個超強的免疫反應?於是我做了一期 BBC廣播節目《健康內幕》來尋找答案。


副作用從何而來?


新冠疫苗 「蒙騙」了人體,讓身體以為正在對抗新冠病毒,讓我們啟動對感染的自然免疫反應。


首先,在注射的手臂上會出現反應,如腫脹和疼痛,這是因為免疫系統進入了高速運轉狀態。


這可能會發展到影響身體的其他部分,並導致類似流感的症狀,包括發燒,寒戰和噁心。


愛丁堡大學免疫學和傳染病教授埃莉諾·萊利(Eleanor Riley)告訴我:「這是由炎症反應引起的」。


它的原理就像一個化學火災警報,將大量化學物質釋放到體內,警告出了問題。


萊利教授說:「它調動了免疫反應,並將免疫細胞派入手臂周圍的組織,去查清究竟出現了什麼情況。」


然而,讓我們暫時感到不舒服,正是這些化學物質。


為什麼有些人的副作用比較大?


不過,副作用卻因人而異,差別很大。有些人幾乎毫無感覺;有些人會感到略不舒服,但並無大礙仍然可以去上班;有些人則需要臥牀了。


負責牛津-阿斯利康疫苗試驗的安德魯·波拉德教授(Andrew Pollard)告訴我,這與我今年還不到40歲有關係: 「疫苗對你的副作用這麼大,真正重要的原因可能與你本人的年齡有關。」


他說:「年齡越大,副作用越小----70歲以上的人幾乎沒有副作用。」


但即使是兩個年齡相同的人,也會對疫苗產生完全不同的反應。


萊利教授在《健康內幕》節目中說: 「我們的免疫系統存在巨大的遺傳多樣性,這就是差異的基礎。」


這種多樣性意味著一些人的免疫系統運行得更亢奮一點,更容易做出積極的反應。


萊利教授說:「像你這樣會出現全部流感症狀的人,是他們免疫系統做出了過度反應。」


「我沒有責怪你『男士感冒』(指男士身體微恙-比如感冒-就不停抱怨症狀有多嚴重)的意思,但你可能真是那種稍微有點感冒傷風就真的感覺非常不舒服的人。」


另一個對疫苗副作用稍微有些影響的因素是之前感染過新冠病毒。這可能導致接種後免疫反應非常強烈。


疫苗副作用大是否意謂著保護力度更大?


自私地講,我曾希望過自己出現如此強的副作用意謂著我有非常強的免疫反應,以前的疫苗也有一些證據表明情況的確如此。


波拉德教授說:「以前有過一些--如2009年的大流感等--先例顯示,副作用越大意謂免疫反應很強。」


但新冠疫苗的情況並非如此,每個人得到的免疫大致相同。


他說:「這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即使疫苗對老年人的副作用很小,但他們的免疫反應卻完全一樣。」


要解釋為什麼如此,則有必要了解免疫系統的兩個部分是如何一起工作的。


第一部分被稱為先天性反應,包括那個像化學警報一樣的身體反應。另一部分是適應性反應,它學習然後記住如何通過設計B細胞來對抗感染,這些B細胞產生抗體來尋找和消滅病毒,另外還有T細胞,它們可以剿殺任何受病毒感染的身體細胞。


萊利教授說:「正是這個先天性反應的早期免疫隨著年齡的增長和人與人之間的差異而變化,這就是決定你對疫苗副作用是大還是小的原因。」


「你只需要一點點的先天反應來喚醒適應性反應,並獲得能給你提供保護的完整的B細胞和T細胞。」


打第二針時也會這麼糟糕嗎?


在經歷了第一針這麼大的副作用之後,自然而然的擔心就是:會不會第二針時還要再經歷一次啊!不過,從專家那裏聽到了讓我安心的話。


負責牛津疫苗試驗的波拉德教授說:「你的第二針會沒有什麼感覺,與第一針相比,第二針是非常溫和的。」


不過,他也警告說,有一些數據表明,輝瑞公司生產的新冠疫苗第二針可能會比第一針的副作用要大。


討論副作用有必要嗎?


在極少數人接種牛津疫苗出現血栓後,對疫苗副作用的擔憂成為新聞報道的焦點。


偶然出現的健康問題被錯誤地認為是由疫苗引起的,這種危險我在疫苗推廣開始前就警告過。歐洲藥品管理局表示,「沒有跡象表明接種疫苗造成這些健康問題」。


波拉德教授說,疫苗副作用是有的,重要的是要開誠佈公地說清楚它們究竟是什麼。


他說:「試驗期間,我們有機會告訴人們,你可能會像那誰誰一樣有很大副作用,可能有幾天感覺特別難受;你知道接種後可能會發生什麼,副作用只是給你造成了不便,吃一些撲熱息痛片,然後就結束了。」


「但是如果你毫無(心理)凖備、副作用當頭一棒,那可能真會很害怕。」

一筆比特幣交易碳足跡相當刷卡73萬次!沒買幣的人反要為缺電、晶片短缺危機買單?

一筆比特幣交易碳足跡相當刷卡73萬次!沒買幣的人反要為缺電、晶片短缺危機買單?


隨著比特幣的暴漲,許多人想搶當「比特幣貴族」紛紛加入挖礦的行列。但挖礦的成本背後,將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並進一步加劇全球的晶片短缺。

最近比特幣的價格一度飆破6萬美元,許多投資家樂觀的預估,到年底以前,比特幣有機會飆到10萬美元。與年初相比,比特幣的漲幅已經達到1000%。

金融經濟學家Alex de Vries在《焦耳》雜誌中,量化了比特幣價格飆升是如何加劇能源消耗和全球晶片短缺,甚至是威脅國際安全。

根據他創建的比特幣能源消耗指數,一筆比特幣交易「 相當於735,121筆Visa交易的碳足跡,或者55,280小時觀看YouTube的碳足跡。 」用以量化比特幣網路的能源使用情況。

簡而言之,比特幣是透過「挖礦」產生的幣,而這個挖礦是由電腦進行複雜的計算。比特幣的產生數量和挖掘新幣所需時數之間存在正相關的關係。挖出的比特幣越多,耗電越多。

De Vries估計,比特幣挖礦成本的60%左右是用於電的。儘管如此,這位經濟學家解釋道,在加密貨幣中,由於礦工需要更多的時間來獲得新的硬體,因此能源使用落後。

毫無疑問地,由於比特幣最近的價格暴漲,預計這將導致短期內能源使用量大幅增加,因此,專業的礦工將進一步投資硬體,越來越多的人們加入到了挖礦大軍之中。

比特幣挖礦產生的二氧化碳,相當於英國倫敦的碳足跡

Alex de Vries表示,根據1月份的比特幣價格來估算,整個比特幣網路每年可能消耗多達184太瓦時(1太瓦時≒10億千瓦時)的能源,接近全球所有資料中心消耗的能源總量。

同時,「挖礦」所消耗的能源還產生了9,020萬噸二氧化碳,與英國倫敦市區的碳足跡相當。

此外,由於「挖礦」設備需要長期高負荷運轉,其壽命普遍較短,但隨著比特幣的暴漲,會有許多人不斷的加大「挖礦」的投入,而這將進一步加劇當前全球晶片短缺的情況,甚至最終會導致汽車、電腦、手機等產品的大缺貨、漲價潮。

換句話說,在許多人搶著當「比特幣貴族」的同時,那些沒參與比特幣撈金的人,同時就成為這一波挖礦潮的犧牲者。不管是在日常生活,或是實體資產,甚至一同面臨缺電的危機,而完全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因此,Alex de Vries也在呼籲政府機構對比特幣交易平台進行監管,以控制比特幣價值。

Acer 被黑客攻擊勒索 3.8 億 外媒指利用 MS Exchange 漏洞入侵

Acer 被黑客攻擊勒索 3.8 億 外媒指利用 MS Exchange 漏洞入侵


外媒報導,台灣電腦大廠 Acer 近日遭黑客集團攻擊,勒索要求 5000 萬美元贖金,約 3.8 億港元,Acer 回應指,已將近期異常事件通報多國執法及資訊保護機關。


據外國電腦資訊網 Bleeping Computer 報導,Acer 近日遭 REvil 黑客集團攻擊,並要求支付 5000 萬美元(約 3.88 億港元)贖金,是該集團有史以來最高勒贖金額,據報,Acer  3 月 14 日指對龐大的勒贖金額感震驚,但並沒有支付贖金。 REvil 隨後更公布已竊取的資料,包含 Acer 的財務表格、銀行結餘、銀行通訊文檔等機密資料。


Acer 表示,企業日常都受到各式攻擊,而大部分的網路攻擊都被充分抵禦,已將近期異常事件通報多國執法及資訊保護機關。 有 BleepingComputer 的內部分析人員猜測,REvil 有可能透過最近 Microsoft Exchange 的漏洞,向 Acer 作出攻擊。


REvil 的勒索程式指,若 Acer 在上週三(3月17日)前付款,還贖金可以打 8 折,並提供解密工具、漏洞報告以及刪除盜取的文件,REvil 更同時警告Acer,千萬不要重蹈 SolarWinds 的覆徹。


去年被黑客攻擊的美國軟件開發商 SolarWinds ,因其上暗網而聞名的 Orion 軟件被植入了木馬程式,涉及 3.3 萬名美國政府機構和企業、以及民間用戶受影響,而 REvil 勒索病毒集團從去年開始,向全球企業以洩漏資料作威脅要求贖金。據悉 REvil 之前最高贖金是 Dairy Farm 網路攻擊的 3,000 萬美元。REvil 勒索軟體開發人員曾透露,他們藉由勒索,每年從全球大企業進帳逾 1 億美元。





歐盟委員:今夏群體免疫有希望

歐盟委員:今夏群體免疫有希望


正值歐洲多國正經歷感染回升和新一輪封禁措施之際,歐委會一名委員表示,歐洲有可能在今年7月實現群體免疫。


歐盟內部市場委員佈雷頓(Thierry Breton)表示,歐洲有可能在今年7月結束之前實現對新冠疾病的群體免疫。在一系列挫折導致初期進度緩慢之後,歐盟的疫苗接種工作有望明顯提速。


他對法國電視臺TF1說:“讓我們來設想一個象徵性的日期:到7月14日(法國大革命攻佔巴士底紀念日),我們有在整個歐洲達到群體免疫的可能性。”


佈雷頓的看法得到了法國疫苗專案負責人費舍爾(Alain Fischer)的認同。後者認為,由於疫苗接種工作的加速,到今年夏季或秋季,法國人有望恢復某種程度上的“正常”生活。


這樣的樂觀表態出籠之際,正值歐洲多個國家再次經歷感染回升,並推出新一輪封禁措施。而圍繞阿斯利康疫苗安全性的有關資訊夠不明朗,令部分民眾無所適從。


在歐盟藥監局(EMA)認定該疫苗“安全有效”之後,大多數國家已重新開始施打。然而阿斯利康公司在今年第一季度僅提供了之前承諾的9千萬劑疫苗的30%。


佈雷頓表示,將有55家企業在歐洲生產新冠疫苗,他同時相信有越來越多的疫苗即將供貨。今年3月到6月,供貨數量將達到3億到5億劑。


中國疫苗成選項


本週一(3月22日),中國生技公司康希諾生物表示,匈牙利已批准該公司生產的載體疫苗在該國緊急使用。這是匈牙利批准的第二款中國產新冠疫苗。康希諾疫苗只需接種一劑,目前已在中國、巴基斯坦和墨西哥使用。


匈牙利是第一個購買和使用中國及俄羅斯新冠疫苗的歐盟國家,一度因在批准和談判購買方面的單獨行動而受到批評。由於西方疫苗生產商的供貨跟不上需求,其它歐洲國家也對中俄疫苗表現出興趣。


在美國、智利和秘魯進行的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阿斯利康的疫苗是安全和高效的。來自各年齡組的共32000人參加了三期臨床試驗。


牛津疫苗小組的的負責人波拉德(Andrew Pollard)表示:“有關結果是大好消息,表明疫苗在一個新的人群中有顯著效用,它同牛津進行的試驗結果是一致的。”資料顯示,阿斯利康疫苗預防輕症感染的有效率為79%,預防重症的有效率為100%。

2021年3月20日 星期六

孟加拉的崛起之路:向韓國、台灣「抄作業」,昔日窮國人均GDP已超越印度

孟加拉成長的關鍵,就是「抄作業」,抄誰的作業?東亞的韓國、臺灣、中國等「出口導向」的國家。簡單來說,孟加拉透過師法東亞,正在南亞崛起。

文:鄭紹鈺


文:鄭紹鈺


孟加拉曾經是貧窮的代名詞。然而在過去幾年,孟加拉成為了第二大的紡織出口國(僅次於中國)。2020年,孟加拉的人均GDP如果以美元計算,已經超越了其鄰國印度。孟加拉過去為何如此貧窮?孟加拉又是如何崛起的?


師法東亞的孟加拉


根據IMF的估計,印度的人均GDP(以美元計)在2020年是$1877,孟加拉則是$2064。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孟加拉的人均GDP超過了他的鄰國。當然,每個國家的幣值都不一樣,如果把貨幣的因素扣除,改而以實質消費力計算(以PPP為單位),印度其實人均實質GDP其實略高於孟加拉。


類似的情況就像韓國跟台灣的人均GDP,以美元計的話,韓國高過台灣,但把貨幣的因素扣除的話,台灣其實是高過韓國的。儘管如此,大部份的台灣人,在這話題上,仍然有「好想贏韓國」的情緒。同理,我們可以想見印度人對於孟加拉的人均GDP(以美元計)反超印度一事,也有「怎麼會輸孟加拉」的心情。


去(2020)年一篇印度的報導裡,作者Amit Kapoor先解釋了孟加拉人均GDP之所以會超過印度的「短期因素」:作為一個依賴服務業跟農業的大國,Covid-19打擊了印度的經濟。


然而這篇報導裡也不得不承認,長期來說,孟加拉以突飛猛進的速度,試圖超車印度:在2010年,印度的GDP總量是孟加拉的14倍,但現在只剩下8倍,而印度人均GDP在2016年是孟加拉的1.6倍,現在已經被超車了。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巴基斯坦,只是作為苦主,巴基斯坦早了幾年被孟加拉超車。


在上述的報導裡,Amit Kapoor認為孟加拉成長的關鍵,就是「抄作業」,抄誰的作業?東亞的韓國、台灣、中國等「出口導向」的國家。簡單來說,孟加拉透過師法東亞,正在南亞崛起。


A Basket Case:孟加拉的開局,是一場殘酷的悲劇


台灣人對季辛吉(Henry Kissinger)並不陌生。美國在1970年代為了交好北京政權,台灣先後經歷了退出聯合國、台美斷交、中美建交。與北京交好,正是季辛吉的大外交的一條主軸。


孟加拉人也對季辛吉不陌生。1971年,孟加拉剛自巴基斯坦獨立出來,季辛吉便在公開嘲諷孟加拉是個「Basket Case」,這是英語用來罵人的話,如果有些公司不賺錢應該關一關,美國人會稱這些公司Basket Case,如果有些人失業待在家裡,要靠親朋好友接濟,美國人也可能會說他們是Basket Case。


季辛吉說孟加拉是個Basket Case,翻得白話點,就是說這個國家遲早會變成個廢物、要飯、當個叫化子。近半世紀以來的英語報導,每每提到孟加拉,見到他們如此貧窮、饑荒、天災頻仍,就在英文報導上頻頻寫出這個字:Basket Case。


但如果願意花些時間理解孟加拉的話,就會發現,季辛吉正是一手促成這悲劇開局的人。於孟加拉獨立戰爭時,出於季辛吉對巴基斯坦的支持,美國尼克森(Richard Nixon)政府支持押寶在西巴基斯坦,漠視了巴基斯坦軍方在孟加拉展開的大屠殺。季辛吉反對孟加拉在1971年獨立的原因之一,竟然跟台灣不得不退出聯合國一樣:為了跟北京交好。


1970年,東巴基斯坦(後來獨立於孟加拉)的政黨: 孟加拉人民聯盟,在巴基斯坦的國會大選選舉取得多數,挑戰了西巴基斯坦(今巴基斯坦)多年來對政治的壟斷,西巴基斯坦的政治人物、宗教界、軍方皆不承認這次選舉,引起孟加拉地區人民的抗議跟「公民不服從」的運動。


1970年底,巴基斯坦軍方秘密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滅絕行動,叫作「尋光行動」(Operation Searchlight),有如「南京大屠殺」加上「二二八事件」,旨在徹底「一勞永逸」的解決孟加拉問題:上百萬名孟加拉婦女遭到性侵,成千上百的知識份子在課堂上,或在家中,被闖入的巴基斯坦軍方捕殺,更有數百萬平民遭到屠殺。


這場屠殺行動激發了孟加拉(當時是東巴基斯坦)跟巴基斯坦的全面內戰,印度、蘇聯、美國都介入了這場戰爭。為了躲避無情的戰事,有數千萬名的孟加拉淪為難民。比方說,有無數住在印、孟交界的孟加拉人,寧可冒著被孟加拉虎吃掉的風險,也要穿過蘇達班(Sundarbans)的濃密叢林,只為了躲到印度這一側。


這場屠殺製造了孟加拉的貧窮。知識份子橫遭獵殺,也使得孟加拉的高等教育有了鄰國印度所未有的世代斷層。


在這場戰爭之前,孟加拉地區反而是巴基斯坦境內經濟最好的地區。孟加拉一帶本來是蒙兀兒王朝的自治地區,工商業發達。而在東印度公司殖民印度的起點,便是孟加拉,在今天印度與孟加拉鄰界的地區,包括東印度公司的大本營 加爾各答,長期被視作一塊完整的地區。


在二戰後,出於許多因素,其中一個便是宗教,將伊斯蘭教徒為主的地區,畫作「巴基斯坦」。孟加拉被冠上了東巴基斯坦的名字,貢獻了高額的稅收跟出口,卻得不到中央政府分配預算來興建基礎建設,政治上也遭到排擠,西巴基斯坦的方言 「 烏德語」被強行當作了官方語言,孟加拉語被打壓。


當軍方在1970年闖入達卡大學私行捕殺時,教孟加拉語的教授是第一波被獵殺的對像。


屠殺初始時,美國駐東巴基斯坦的領事 布洛德(Archer K. Blood)眼看大屠殺正在發生,要求美國介入制止,但因為跟季辛吉的策略對著幹,於是被政府單位漠視,布洛德因此在電報上嚴厲的批評美國政府,認為美國「道德破產」。但最終布洛德被調離孟加拉地區。這幾則有名的電報後來被稱作「血色電報」(Blood Telegram)。


巴基斯坦在1950年便承認北京為中國合法政權,是北京的老牌盟友,季辛吉在利益計算之後,選擇對血色電報充耳不聞,不想要跟北京建立長期友誼之前,因為孟加拉而開罪於北京。印度表態支持孟加拉,印度在當時友蘇又反中,更讓季辛吉對孟加拉獨立沒有好感。


國際媒體只告訴我們孟加拉被季辛吉稱為Basket Case,但並不告訴我們,在戰爭結束的幾個月前,獨立戰爭打得正激烈,尼克森政府一度考慮派有核彈投射能力的轟炸機前往戰場,支援西巴基斯坦軍方。想到這裡,只能感到不寒而慄。


也因此,在去年的獨立紀念日,當孟加拉的人均GDP預期超越印度,孟加拉的媒體一邊回憶這場屠殺、提到了季辛吉,也在標題上寫著「 No More a Basket Case」。所以,孟加拉是怎麼做到的?


三招化為一招:加工出口區、外資、紡織業

孟加拉的戰略便是學習台灣、韓國、中國的出口導向政策,但跟東亞國家不一樣之處在於,孟加拉將「加工出口區」、「吸引外資」、「發展紡織業」這三個在東亞被視作不同功能的政策,合而為一。


以早期台灣的發展為例,這三個政策有各自的脈絡。李國鼎等人籌畫加工出口區時,是鑑於當時台灣已經盛行了勞力密集的製造業,希望能特別吸引附加價值較高的「科技業」,起初便是電子零組件的國外大廠,然而當時的出口主力是紡織業等勞力密集的產業,加工出口區佔台灣的出口份額,不過5%-10%。


至於吸引外資一事,並不侷限於加工出口區。因為台灣在日治時期已有明確的土地產權,道路發達,為了深入鄉村搶更便宜的勞力,當時的外資大廠在台灣的廠址其實相當分散,比方說GE就開在台北的大坪林,當時大坪林的設籍人口只有6000人,但GE工廠的勞工就差不多這麼多。


紡織業更不用說了,台灣的紡織業發展是「外省工廠」但不是「外資工廠」,是江浙財團從上海搬過來的廠房設備,大量的吸納北中南的廉價勞力。


這三種不同的產業政策,則被孟加拉巧妙的結合在一起。


在獨立戰爭之後,孟加拉大規模的國有化了許多產業,實施國有式的計劃經濟,加上政治混亂,國有化的政策成效很差。於是在獨立後不久,於1974年,孟加拉政府便開始漸進式的經濟改革,將貨幣大幅貶值,讓私人企業得以參予一部份的產業,並且提供投資的租稅減免,隔年更重啟孟加拉的股票市場(孟加拉在達卡跟吉大港各有一個股票市場)。


不過隨著政治的混亂,經濟改革的腳步緩慢,等到1980年時,經由國會授權,開始建造加工出口區。1982年5月,孟加拉軍官艾爾沙德(Hussain Muhammad Ershad)政變,艾爾沙德不滿原本政府的左翼色彩,於1982年6月加快了改革的速度,叫作「新產業政策」(New Industrial Policies),私有化了許多國營企業,更將「出口導向」明訂為產業政策的目標。


隨著第一個加工出口區:吉大港加工出口區成立,需要大量便宜勞力的紡織業,似乎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孟加拉得以發展的行業,但孟加拉本身缺少資金跟技術,而來自韓國的Youngone(永元紡織),就成為了孟加拉紡織業的領頭羊(關於Youngone的創辦人在1974年跑到孟加拉的創業故事,請見林志都先生的文章。)


集中在加工出口區的紡織業,逐漸成為了孟加拉的出口領頭羊。近年來的孟加拉成為世界第二大的紡織出口國,僅次中國。孟加拉的紡織業又集中在成衣業(Ready-made Garment),搭上了歐美快速時尚的龐大衣料需求。近年來孟加拉紡織業的產值高達總80%的總出口產值、12%的GDP。


紡織業吸引了龐大的外資,比方說韓國的Youngone、台灣的潤興跟寶成、最近日本的Honda,在加工出口區裡的工廠,有約半數是100%外國投資,剩下的則是外國與本地投資。


比方說韓國Youngone的戰略,就非常的韓國: 垂直整合。


今天的韓國財閥之一SK集團,便是東亞最早開始做垂直整合的紡織廠。由日本合資開設在朝鮮殖民地的「京都紡織」,戰後由韓國本地人收購,改名叫Sunkyong,這便是SK集團的前身。在1973年,SK集團自己又拓展到石化產業,自己製作紡織的材料,垂直整合讓SK開始能夠一條龍的生產,同時期也開始跟印度的官員打交道,希望能夠拓展南亞的市場。


今天的SK財閥的重心早已經不在紡織業了,但我們卻在孟加拉的Youngone身上看到類似的影子,Youngone的規模巨大,也強調自己能夠垂直整合,從製作紡織材料到下游紡織的一條龍生產。未來看到Youngone進軍其他產業,變成位處孟加拉的韓國財閥,我們或許也不會太意外。


小結


因為血腥的鎮壓與內戰,孟加拉曾經是貧窮的代名詞。但透過將「加工出口區、吸引外資、發展紡織業」三者結合在一起,孟加拉的經濟成長冠於南亞。


目前孟加拉除了正在積極拓展高速公路、MRT等基礎建設,也成立科學園區繼續外商來投資電子業,頗有要一口氣將台灣當年「十大建設」跟「發展科技業」兩步併一步走的氣勢。


然而,出於孟加拉的殖民歷史因素,孟加拉的鄉村依然極端貧窮,工業化集中在加工口岸。東亞的幾個出口導向的國家如台、日、韓,工業發展未曾如此集中在紡織業跟口岸。


唯一的例外是1949年以前的中國,紡織業是主要的出口產業,且集中在上海等少數條約口岸。今天孟加拉的尋常百姓如果要創業,融資相當困難。未來會再分析,孟加拉若要產業升級到科技業,未來將會遇到什麼困難。




淺談 GME 事件背後的軋空與伽瑪擠壓

 淺談 GME 事件背後的軋空與伽瑪擠壓


這一篇文章原本是這一個歷史事件的紀錄加上一點金融科普。然而,在整理資料和 WSB 板上面爬文的過程中,學會了很多金融相關知識,也發現了許多華爾街操縱市場的手法。


- 華爾街在這次事件中的一些手法如下:

- 借出超過市場上流通量的股票賣出來做空股票

- 在自身沒有股票的情形下,沒有成本與風險地裸賣期權,賺取權利金

- 不公佈自己的空頭持倉,多頭持倉每年只公佈四次,交易資訊不對稱、不透明,而機構卻可以從卷商賣給他們的資料中知道散戶的持倉情況

- 發佈沒有根據的做空看法

- 聯合媒體發佈假消息,製造恐慌

- 聯合卷商禁止用戶買入自己做空的股票,只准賣出,讓自己可以趁機以較低價買入平倉空頭倉位

- 聯合卷商限制用戶買入股票數,限制每人只能購買兩股

- 利用自己賣自己買,操縱股價縮量下跌


而華爾街這些粗暴的操作,正是這一次 GME 背後暴漲的主因,我們下面再來逐一解釋。


GME 暴漲的背後


最近美股市場上出現了難得一見的現象,作為一個非常小倉位參與的觀察者,聊聊市場發生了什麼事情。

故事的主角 GameStop (股票代碼 GME) 是美國的電玩遊戲零售商。筆者本身也去消費過幾次,老實說,感覺就是很一般的電玩零售店,通常開在購物中心或是商業區裡頭,賣各廠牌的主機、遊戲與周邊商品。

這個設定背景與明星藍籌股、破壞性創新股、未來科技發展趨勢股、或是本夢比信仰股等題材,可以說是完全扯不上邊。


在疫情的影響之下,實體零售商的業績大受衝擊,GME 負債累累。以基本面來看,公司的體質並不能算是健康。不過 GME 在最近一個月漲了 1,600%,最近一週則是漲了 800%。尤其是最近大盤還有回調,個股跌成一片,這個暴漲的背後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


做交易問股票漲跌其實沒有意義,不過這起罕見大家稱「散戶戰勝華爾街」、「散戶割機構韭菜」的事件,或許不是想像中的那麼簡單。

散戶勝利的背後,顯示整個策劃者或團隊,非常深入了解當前金融模型的缺陷,並利用社群媒體與交易零佣金的時代優勢,發動散戶去暴露出這個問題。

仔細研究這個事件背後的各種因素,可以讓人了解許多金融市場背後運行的邏輯,值得深入探討。

為了了解這一個現象,以下會介紹做空與期權的概念。


華爾街機構做空與投機


這次 GME 的暴漲,把資訊跟數據總結起來,有兩大起因:


第一個部分是香櫞研究公司的做空

事件的起點是做空機構香櫞研究公司 (Citron Research) 發佈做空消息。香櫞的創辦人,也是激進做空者 (Activist short-seller) Andrew Left,早前在推特上發佈了對 GME 做空的看法。他在 GME 股價在 40 塊左右時,認為 GME 股價很快會回到 20 塊。

不過這次不同於以往詳細的做空報告, Left 只是提到 GameStop 是一家在實體零售板塊裡面低水準的公司,並嘲笑在 20 塊以上買入的散戶很蠢。


第二個部分是華爾街的押注

做空機構調查上市公司,如果能提供正確的訊息,提供投資人更透明的資訊,這本對市場來說是好事。但許多人討厭做空機構,因為他們常常發佈假消息,然後利用散戶情緒的恐慌,聯合華爾街機構去操縱股票的價格。

在這次事件中,華爾街的機構看準了賣空消息有利可圖,許多做市商 (Market maker) ,因此大量賣出價外 (Out-of-the-money, OTM) 的看漲期權 (Call option),想以低風險獲取暴利。

GME 的暴漲,導致了第一個部分其他一起參與的做空機構被軋空 (Short squeeze),而第二個部分做市商則被伽瑪擠壓 (Gamma squeeze)。

而軋空和伽瑪擠壓在短時間內提供 GME 起飛的燃料,兩者把已經暴漲的 GME 價格更進一步推向更高。


股票的衍生金融商品:期權


在探討這起事件背後主要的兩個現象,軋空和伽瑪擠壓之前,首先談談什麼是期權。

期權 (Option) 是股票的衍生性金融商品,買賣雙方訂立一個契約,在契約中指定行權價 (Strike price) 與契約的有效日期 (Expiration date)。

與單純股票買賣不同,前面提到期權的買賣有行權價和到期日的設定,依據這兩個設定,設有相對的權利金 (Premium),權利金由期權買方支付給賣方,這個權利金也就是期權合約的價格。

在美式期權中,合約有效日期之內,買方有權利 (Right) 依行權價來行使股票的買權 (Call) 或賣權 (Put),而沒有義務 (Obligation) 去進行買賣。但若買方執行契約,賣方有義務依照合約買賣。

也就是說,要不要執行合約,看買方的意願。當買方衡量行權價與市價有利差可圖時,才會行權。若買方選擇不行權,則當初付給賣方權利金就落入了賣方的口袋。

這裡的賣方,主要是一些靠賣期權賺取權利金的機構,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做市商。但若是股價漲跌超出做市商的預期,期權買方履約,則賣方會產生虧損。

若本身不持有正股卻賣期權賺取權利金,也就是所謂的裸賣 (Sell naked call/put),其虧損理論上沒有上限。這樣的操作,散戶投資人的卷商帳戶一般是不允許的,但這卻是華爾街機構常用來結合賣空去操縱價格的手法。

對做市商來說,在大多數的情況下,若股票被成功做空,裸賣期權基本上是低風險的無本生意。

但大型做市商為了避免因為做空失敗而產生巨額虧損,會進行所謂的 Delta 中性對沖策略來賣期權。簡單來說,就是做市商需要依據 Delta 這個值來買入正股,以防萬一真的買方履約時,手上有股票可以賣出。

我們會在後面提到這個策略,這個策略也是伽瑪擠壓發生的主要原因。


在 GME 這起事件中,我們主要關注的是看漲期權 (Call option) 的問題。不過在此之前,先來更深入瞭解一下期權背後的金融模型與其運作邏輯。


期權定價模型與希臘數字 Delta 和 Gamma


期權背後有一個定價理論,由經濟學家布萊克 (Fischer Black) 與休斯 (Myron Scholes) 在 70 年代提出,休斯也因此在 1997 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在布萊克-休斯模型 (Black-Scholes Model) 中,假設股價呈現幾何布朗運動 (Geometric Brownian motion),其中布萊克-休斯公式 (Black–Scholes Equation) 定義了期權權利金的計算方法:


計算期權權利金的公式 | 布萊克-休斯公式 (Black–Scholes Equation)


當中 V 是期權的價格也就是權利金、S 是股價、r 是無風險利率、σ 是波動率、t 是時間。

這是一個等式,如果把 rV 移到等式右邊,期權的價格會與時間、股價、和波動率的變化有關。而把這些參數進一步定義,我們可以得到一組期權交易常在使用的希臘參數 (Options Greeks):

Delta (Δ): 權利金相對於股價的變動速率 (Δ=dV/dS, the derivative of V with respect to S)

Theta (Θ): 權利金時間衰變速率 (Θ=dV/dt),距到期日愈長,時間價值愈高

Gamma (Γ): Delta 的變動速率,也就是權利金變化的加速度 (Γ=dΔ/dS=d^2V/dS^2)

Vega (ν): 隱含波動率 (Implied volatility) (ν=dV/dσ),波動性愈大,潛在收益愈大

Rho (ρ): 利率 (ρ=dV/dr)



簡單來說,Delta 是股價漲跌 1 塊錢時,期權價格的變化 (期權價格對於股價的導數)。比方說 Delta 為 0.5,代表股價上漲 1 塊,期權價格就上漲 0.5 塊。而 Gamma 則是這個變化的加速度 (期權價格對於股價導數的微分)。
也就是說,當 Gamma 愈大,Delta 的變化也愈大。
而這個 Gamma 與 Delta 的值與期權價值有關,下面再來談談。


期權的價值狀態

接下來談談 Delta 這個值的作用,與其和期權價值的關係。Delta 其實是一個比值,根據這個比值,我們可以算出一個期權的內涵價值。

其中期權價值是這樣定義的:
期權定價 (Option pricing) = 內涵價值 (Intrinsic value) + 外在價值 (Extrinsic value)

而期權主要的價值在於內涵價值,定義為:
內涵價值 (Intrinsic value) = 市價 (Market price) - 行權價 (Strike price)
當行權價大於市價,此公式為負值,則我們說這期權沒有了內涵價值。
更進一步帶入期權價值狀態 (Moneyness) 的概念,依據市價與執行價的價差,期權有「價外期權」 (Out-of-The-Money, OTM)、「價平期權」 (At-The-Money, ATM)、與「價內期權」 (In-The-Money, ITM) 三種情況。
此三種情況在期權市場上的分佈與 Detla 的關係大致如下圖:


期權行權價與市價差異呈現出期權的價值狀態 (Moneyness)

以看漲期權 (Call option) 來說,當行權價相近於市價時 (價平/ATM),Delta 為 0.5、行權價高於市價時 (價外/OTM),Delta 小於 0.5、而行權價低於市價時 (價內/ITM),Delta 大於 0.5。
根據這些定義,這裡有一個期權常識:
看漲期權的價內期權 (ITM) 權利金會比價外期權 (OTM) 要高,也就是說,買價外期權 (OTM) 的看漲期權比較便宜。


下圖從 AAPL 的期權鍊可以看出來,在看漲期權 (Calls) 那一欄,當行權價比市價 ($142) 低時,其 Delta 值逐漸升高,原則上愈低愈高,1 為最大值。



查看 NASDAQ 上 AAPL 的期權鍊:https://www.nasdaq.com/market-activity/stocks/aapl/option-chain-greeks

Delta Neutral 對沖策略

知道了期權與 Delta,我們來談一下對沖風險常用的 Delta 中性 (Delta Neutral) 策略。
若了解了整個期權的定價理論,其實會注意到, Delta 的終極意義,就像是持有正股的一個比例。而所謂 Delta Neutral,就是把這個比例變成是 0,以對沖掉市場的風險。Delta 變成 0,理論上就像是沒有持股一樣。

這裡舉個例子,假設手上有 AAPL 股票 100 股,那這時我們的 Delta 為 100 (正股每一股 Delta 為 1),那如果想要對沖風險,至少可以做以下幾件事情去減低 Delta 的值,比方說:

手上正股 100 股全部賣掉 (Delta = 100 - 1*100 = 0),不用期權
手上正股留著,賣出 2 張 Delta 為 0.5 的看漲期權 (Sell call, Delta = 100 - 2*0.5*100 = 0),收取權利金
手上正股留著,買入 2 張 Delta 為 0.5 的看跌期權 (Buy put, Delta = 100 + 2*-0.5*100 = 0),付出權利金
手上正股留著,賣出 1 張 Delta 為 0.5 的看漲期權,並買入 1 張 Delta 為 0.5 的看跌期權 (Collar option, Delta = 100 - 1*0.5*100 + 1*-0.5*100 = 0),付出較少的權利金
[一個期權合約的單位是 100 股,賣出一個 Delta 0.5 的期權實際上是 50 個 Delta]

賣出掩護性看漲期權 (Covered Call) 與買入保護性看跌期權 (Protective Put) 兩者都是減少 Delta 的策略。買入看跌期權的對沖方式,其實就像是幫自己手上的股票付出一點保費來買一個保險,很多人會一起賣出看漲期權 ,降低保費成本,此策略稱為領子期權 (Collar option)。

Delta Neutral 期權策略有非常多,這裡就不一一舉例。我們會在後面解釋為什麼這個把 Delta 降低回 0 的策略會導致伽瑪擠壓的發生。

散戶的逆襲

前面提到散戶戰勝華爾街,這些散戶大多是來自 Reddit 的一個討論板 Wall Street Bets (r/WallStreetBets, WSB)。這個板可以說是美國散戶 (Retails) 的集散地,光是加入討論的人就有近 700 萬人,可見其影響力巨大。

非常支持 WSB 的創投老闆,Social Capital 的 CEO Chamath Palihapitiya,在 CNBC 的專訪上,這樣形容 WSB 討論區:
- WSB 上面大家分析基本面的能力堪比專業分析師 (聰明有能力)
- WSB 上面有許多在 2008 年金融危機下受害長大的孩子,質疑為何將華爾街將巨大的風險轉嫁到散戶投資者身上,然而自己卻全身而退 (對社會不公不滿、具有正義感)
- WSB 上面的討論者有勇氣將買賣的資訊公開透明 (勇氣與公開)
[衍伸影片:散戶與華爾街的戰爭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54y1p7rq]

集合這些特質,在這股看不慣華爾街的新世代力量中,當中有人發起對抗華爾街空頭的運動。防止他們亂做空一些跟他們從小一起長大的公司,並擬定一套策略要對空頭機構作出反擊。

由於許多空頭機構過於囂張跋扈,視他們認為沒有價值的公司跟呆瓜散戶為他們私人金庫, 大量做空這些公司,有些公司像是 GME 甚至被做空的股數要比公開流通股數還要多,到達了不可思議的 140%。
作為反擊,WSB 上主要是號招大家去買入正股,並買入末日期權。買入正股不讓價格跌下來使得空頭無法在市場上買入便宜股票平倉、買入末日期權讓做市商得要對沖風險同,樣也得在市場上購入股票,兩者都會造成股價上漲。
前面有提到期權的價值距到期日愈長,其時間價值愈高,而快到期的期權,價格會變得非常低。
末日期權就是這種快到期、很便宜的期權,非常適合這次 WSB 的行動。

這裡再講一下看漲期權的一種特性,就是看漲期權作為衍生性金融商品,本身帶有槓桿。有人形容買看漲期權就像是買房子需要付頭期款,預期房價會上漲所以才買入房產,而房價與頭期款的比值,就是這個買房槓桿的倍率。
同樣,買入看漲期權只付出一小部分股票的錢,換取未來股票價格提升買入的權利,其行權價與權利金的比值,也具有一個槓桿。

比方說,AAPL 在 1/27 的市價是 $142,買一張在 1/29 行權價 $146 的末日價外看漲期權 (OTM call),是 3.4 元。付出的價格是正股的 2.3%,也就是 42 倍的槓桿。
但這個槓桿有用的前提,是要價格有漲超過行權價再加上自己付出去的權利金,也就是 $149.4 (146+3.4)。股價在 1/29 以前要超過這個價格才能賺錢,否則這個槓桿也是沒有用的。

買入一張蘋果在 1/29 到期的價外看漲期權的例子:
Buy AAPL $146 Call 01/29
需要付出權利金 $340 (3.4*100)

利用末日期權價格低並且帶有槓桿的特點,散戶們一邊買入正股、一邊大量買入末日價外看漲期權 (OTM call),讓股價跌不下去,藉此來反擊華爾街的空頭機構。
WSB 上有網友 DFV 把帳戶曬出來,靠著 GME 的暴漲,資金從 5 萬翻到 4,790 萬,漲幅接近 1,000 倍。
這位 Reddit WSB 板的網友有把他對 GME 持倉的情形公佈,1/28 卷商限制交易他也沒有賣出,帳面損失 1,400 萬美元。


期權模型的失效

接下來我們仔細看看,這些大量的價外看漲期權跟股價暴漲,對整個期權市場發生了什麼影響。先來看正常的市場下,期權模型還適用時,期權各項參數應該有的樣子。
首先來看 AAPL 看漲期權的 Delta 與 Gamma,基本上 Delta 值是當市價遠大於行權價的時候,也就是非常價內的時候才會升高,而在市價附近呈現一個反 S 型轉折。
Gamma 則是呈現一個常態分布 (Normal distribution),約在市價的位置為其最大值。Delta 與 Gamma 在愈快到期的期權合約中其分佈會愈明顯 (紫色線為末日期權)。


(AAPL 在 thinkorswim 上的期權參數圖,不同顏色的線代表不同到期日的期權合約 (上:Call Delta、,下:Call Gamma)

如果來看另外兩個期權市場的重要參數,隱含波動率 (Implied volatility) 和未平倉量 (Open interest)。會發現隱含波動率在行權價接近市價時為最低,而愈價內則波動率愈高,呈現一個類似火山圖的曲線分布。行權價的未平倉量主要集中在接近市價的地方有最大量。


AAPL 在 thinkorswim 上的期權參數圖,不同顏色的線代表不同到期日的期權合約 (上:Call Implied Volatility、下:Call Open Interest)

接著,我們來看 GME 的期權出現什麼情形。其 Delta 與 Gamma 在行權價約70 塊以上的地方,已經完全失去了原本該有的分布。
也就是說目前期權模型在這個情況基本上是失效了。

GME 在 thinkorswim 上的期權參數圖,不同顏色的線代表不同到期日的期權合約 (上:Call Delta、下:Call Gamma)

再來看隱含波動率和未平倉量。隱含波動率行權價與市價相同的地方也高達 1,000% (AAPL 約為 100%),而主要的未平倉量並不在當前市價的位置。


GME 在 thinkorswim 上的期權參數圖,不同顏色的線代表不同到期日的期權合約 (上:Call Implied Volatility、下:Call Open Interest)

其他類似像 GME 這樣暴漲的股票包括 AMC、FOSL、BB、與 BBBY。其中 AMC 更是在 1/27 單日暴漲超過 300%,而他們的期權參數圖的樣子也非常類似,不排除一樣的事情也在這些股票上發生。

軋空與伽瑪擠壓的雙重效應

前面講了這麼多背景知識,總算回來我們的主題,我們來聊聊什麼是軋空 (Short squeeze) 與伽瑪擠壓 (Gamma squeeze)。

什麼是軋空 (Short squeeze)?
首先講軋空,由於做空的風險理論上是無限大,並且損失可以大過投入的資本。而當損失超過投入資本的一定程度時,會觸發卷商追繳保證金 (Margin call) 的保護機制。此時,做空者只能投入更多資金來滿足保證金要求,或是選擇平掉空頭的倉位。
後者需要去市場買入正股來平倉,此時如果市場上賣家不夠多,股票流通性不夠,會導致做空者需要以更多時間以及更高的價格平倉。大量空單在平倉的過程中因為大量的買入,又會導致股價的大幅攀升,觸發其他空單平倉,此連鎖反應現象稱為空頭擠壓,或是軋空。

什麼是伽瑪擠壓 (Gamma squeeze)?
前面提到對沖風險用的 Delta Neutral 策略,這其實也是做市商用來對沖期權風險的策略。
大量賣出價外看漲期權 (OTM call) 的做市商,其原本的用意是在 Delta 值很低,也就是風險很低的時候,趁著股價被做空的機會,大賺賣看漲期權的權利金。
雖然 Delta 值在價外時較低,但賣出大量的看漲期權,其背後代表做市商也擁有極大的負數 Delta,而這些負數 Delta 在期權履行合約時需要被回補至 0,也就是向市場買入正股來賣給期權履約的買家。

如果股價如預期被做空,這權利金就沒有風險地入了做市商口袋,做市商也不需要去買入正股。但當股價突然大幅上升,原本價外 (OTM) 期權變成價內 (ITM),導致 Gamma 升高,而 Delta 跟著快速升高,這會造成兩個後果:
1. 期權價格暴漲,當初賣出期權的賣方無法買回期權合約平倉,而此時股價也很高,如買方履行合約也需從市場上買入正股便宜賣給期權買家,最終會造成巨額損失
2. 為了彌補巨額損失,做市商只好在價格還沒有漲到更高之前,先從市場上買入正股來對沖其 Delta,以防止更進一步的損失

這種 Gamma 暴升,導致 Delta 暴升,而導致做市商必須在市場上大量買入正股的連鎖效應,稱之為伽瑪擠壓。
GME 這次的暴漲,是軋空與伽瑪擠壓的雙重連鎖效應。
散戶堅持不賣股票,導致市場上流通量減少,同時買入正股與價外看漲期權,股價上漲。大量的做空者被股價的上漲軋空,買入正股平倉導致股價更進一步上漲,而觸發更多的軋空。而高漲的股價也使得期權做市商不得不買入正股對沖風險,再更進一步把股價推升到更高的位置,軋空與伽瑪擠壓兩個效應互相加乘放大作用。

總結


整體上來說,這次 GME 暴漲事件顯示出有效市場假說與期權定價理論的局限性。非常諷刺性地揭露出一個金融市場運作的瑕疵,而這個瑕疵,卻是華爾街機構長期以來用來壓榨散戶的生財之道。
這起事件廣泛引起媒體的關注,引起許多人反思目前市場機制與金融模型的問題,有一篇在 TradingView 上的文章是這樣說的:
“It’s the stock price that drives a company’s success rather than the other way around. A higher stock price allows a company to raise more capital, and more capital allows the company to invest in updating its business model and turning things around.”
意思是說許多人以為是基本面推動了股價的上升,不過事實上是股價推動了公司的成功。高股價可以讓公司籌措更多的資本,而更多的資本可以讓公司去升級其商業模式。

最後總結一下這起事件在交易上的教育意義,那就是作為散戶投資者:
千萬不要做空美股!
也最好不要隨便去碰自己不懂、超越自己理解能力範圍以外的東西。















高盛:美國四分之一臨時裁員將變為永久裁員

高盛:美國四分之一臨時裁員將變為永久裁員


臨時被裁退工人的重新僱用將繼續促進美國勞動力市場在未來幾個月的復甦,但高盛預計近四分之一的此類裁員將成為永久性裁員。


在疫情大流行的最初幾個月,僱主解僱了超過2200萬名員工。這個驚人的數字尚存一線希望:大多數裁員被歸為臨時性的。有超過1800萬人在4月被分類為暫時性失業,是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值。


當各州經濟開始重新開放時,其中許多員工的重新僱用推動了勞動力市場在5月、6月和7月的反彈。仍有超過920萬名失業者處於臨時裁退狀態,「勞動力市場似乎準備在今年晚些時候獲得額外的大幅就業增長,」高盛經濟學家布里格斯(Joseph Briggs)週五在一份研究報告中寫道。


在某種程度上,數目驚人的暫時性被裁員工可能是勞動力市場復甦的推動力。這些員工往往面臨更好的招聘前景,而且向永久性失業的轉換仍然相對較低。實際上,高盛預計,重新僱用將佔到他們預期的560萬淨就業增長的很大一部份。


然而,「其他模式表明,臨時失業工人的再就業前景在7月份開始惡化,」布里格斯寫道。高盛目前預計,將近四分之一的臨時裁員將變為永久性的。這些人中約有200萬可能直到2021年仍然處於失業狀態。


雖然從暫時到永久性裁員的轉化速度仍然保持歷史低位,但從6月到7月這一數字幾乎翻了一番,高盛預計,隨著財政支持和薪資保護計劃的枯竭,這一數位將進一步增加。


此同時,芝加哥大學國家輿論研究中心的調查數據表明,勞動者對他們會回到原來的工作職位持越來越悲觀的態度。


「總體而言,這些模式表明,臨時解僱的工人將在2020年剩餘時間內促進勞動力市場的復甦,但隨著離職時間的增加,他們將逐漸轉化為永久性失業,」布里格斯寫道。

逾1.5億人因新冠疫情跌出中產階級 全球中產人數幾十年來首度萎縮

逾1.5億人因新冠疫情跌出中產階級 全球中產人數幾十年來首度萎縮


根據兩項以世界銀行數據為基礎進行的最新估算,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去年全球中產階級人數數十年來首次萎縮,開發中國家近三分之二的家庭收入蒙受損失。


根據周四公佈的報告,皮尤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去年全球中產階級(收入在10至50美元/天之間)的人數下降了9,000萬人,至近25億人;貧困人口(收入不到2美元/天)則增加了1.31億人。


研究作者Rakesh Kochhar稱,皮尤有關中產階級的數據實際上低估了疫情的影響,因為估計有6,200萬高收入人群(收入在50美元/天或以上)由於疫情而落入了中產類別。


根據皮尤的估計,這意味著去年在疫情爆發時屬於中產階級,隨後由於疫情而落入低收入人群的總人數高於1.5億,超過了法國和德國人口之和。


「在現代歷史上,很難找到全球經濟增速如此劇烈下滑的類似案例,」Kochhar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聯儲會備好「純咖啡因」 市場邁過雷區

聯儲會備好「純咖啡因」 市場邁過雷區


周三,傑羅姆·鮑威爾重申債券市場的震盪沒有給他帶來困擾,又有兩名聯儲會官員預計利率會在2024年之前上調。


幾周前,兩者中的任何一個都足以讓市場發生異動。這一次,股市大漲,殖利率暴跌——央行會持久保持鴿派立場的訊息成為一天的主題。


雖然18位官員中有7位預計2023年的利率會更高,多於12月份17位中的5位,但鮑威爾表示,持這種觀點的人仍是少數保證——這顆定心丸推動因美債下跌而遭受重創的那斯達克100指數反彈。10年期和30年期殖利率從一年多以來的最高水平回落,鮑威爾表示,現在甚至還不到開始討論減少央行資產購買計畫的時間。聯儲會目前每月的購買資產規模為1200億美元。


「鑒於低利率會持續到2023年,股市至少還可以再享用兩年多的純咖啡因,投資者對此覬覦不已,」FBB Capital Partners研究總監Mike Bailey說。


雖然預計最早會在2023年加息的聯儲會官員數量增加得並不多,但還是引起了市場的關注,至少在一開始是如此。倘若這一觀點流行起來,「2022年減少資產購買可能就是板上釘釘的了,」彭博行業研究首席美國利率策略師Ira Jersey寫道。


在WallachBeth Capital的Ilya Feygin看來,這有助於解釋為何在決定宣布後美國國債殖利率最初會攀升。不過「這種推理似乎是錯誤的,應該忽略,」他說。「一旦塵埃落定,預計10年期債券的殖利率會在1.60%或以下。」


聯儲會決定讓補充槓桿比率臨時豁免措施月底結束 考慮做出新調整


儘管華爾街強烈要求聯儲會將一項重要的資本金豁免措施延長,以避免對金融系統和21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市場造成衝擊,但聯儲會依然決定讓該措施在月底結束。


聯儲會周五在一項聲明中表示,去年4月實施的這項措施將按照計畫於3月31日到期。該措施是應對新冠病毒疫情的一部分,可以使銀行增持美國國債和存款而無需留出更多損失準備金。


儘管聯儲會已經得出結論認為,新冠疫情對經濟的威脅已經遠遠不像一年前那麼嚴重,但該機構也表示,將很快對所謂的補充槓桿比率(SLR)提出新的調整。其目的是解決大流行病期間政府的經濟干預而引起的銀行準備金近期激增的問題。


臨時資本金豁免措施結束可能會使銀行和債券交易員失望,因為許多分析師希望聯儲會將該措施延長至少幾個月,尤其美國國債市場近期波動劇烈的情況下。但聯儲會官員認為,市場已經足夠穩定,銀行的資本金水平已經足夠高,可以容許在聯儲會考慮長期變革的同時回歸疫情爆發前的規定。


聯儲會周五表示:「由於央行準備金近期供應的增加和以及國債的發行,理事會或許需要隨著時間的推移解決當前SLR的設計和校准問題,以防止出現既會制約經濟成長又破壞金融穩定的壓力。 」


聯儲會官員沒有提供任何潛在調整的細節,但的確已經表示他們不希望行業整體資本金水平發生變化。聯儲會補充說,它將與貨幣監理署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等其他銀行監管機構合作。上述兩家機構周五也宣布,將讓臨時豁免措施於3月31日結束。







美槍擊釀8死 凶嫌:想戒掉上按摩院的癮才開槍 亞裔遇害案:警方發言人疑有種族主義言論

美槍擊釀8死 凶嫌:想戒掉上按摩院的癮才開槍

亞裔遇害案:警方發言人疑有種族主義言論


美國亞特蘭大3家按摩水療館昨天接連發生槍擊,8名死者裡6人是亞裔女性,令美國亞裔惴惴不安。凶嫌告訴警方並非仇視亞裔,犯案是為「戒除上按摩院的癮」。


警方表示涉嫌犯下這3起攻擊案的21歲白人男子朗恩(Robert Aaron Long)否認犯案動機是種族主義,但當局仍要釐清犯案原因。


契洛基郡(Cherokee County)警局警監貝克(JayBaker)在記者會上說,凶嫌聲稱對槍擊事件負責,且自認有「性成癮」。


凶嫌告訴警方他以前常光顧按摩館,這次是為「想消除誘惑」而開槍。貝克表示,凶嫌「堅稱自己並非出於種族主義動機」,但貝克也強調,警方目前調查「仍處於初步階段」。


根據媒體報導,有4人在亞特蘭大郊區阿克沃斯市(Acworth)附近的「楊記亞洲按摩館」(Young'sAsian Massage)遇害、1人受傷;警方在亞特蘭大東北區的另外兩家水療店,又發現有4名女性身亡。


當局今天以8項殺人罪和1項嚴重攻擊罪起訴朗恩。貝克說,朗恩落網後表示「原本要前往佛羅里達州犯案」,鎖定某種類型的色情行業。


近幾個月,有關亞裔美國人遭攻擊的報導特別多,受害人主要是年長者;維權人士認為,這種趨勢在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期間更加嚴重,因為前總統川普等人把這場疫情歸咎於「中國病毒」。


當地的亞裔美國社群代表朴山姆(Sam Park,音譯)在亞特蘭大市對法新社說:「過去一年,許多人命喪黃泉。種族主義和歧視事件層出不窮,亞裔美國人因疫情大流行淪為代罪羔羊,在生活中遭遇的暴力事件激增。」


***


3月17日,美國亞特蘭大地區發生多起亞裔人士遭槍擊身亡的案件後,佐治亞州切洛基縣警方發言人貝克在新聞發佈會上向外界通報案件情況。不過,很快就有人發現,貝克曾經在去年於臉書上發表針對亞裔的種族主義言論。


一些線民發現了一個署名為Jay Baker的臉書帳號,恰好與切洛基縣警方發言人貝克(Jay Baker)同名。該帳號曾經在去年3月發帖呼籲大家購買一款含有針對華人以及新冠病毒種族主義言論的T恤衫。


這個臉書帳號還包含有大量照片,可以判斷照片上的人物就是警方發言人貝克。其中一張照片中,貝克甚至還身著警服在警署前出鏡。3月17日夜間,該帳號已經被刪除。


貝克的這些種族主義言論,讓許多美國亞裔人士越發擔心警方是否會嚴肅對待這起顯然是針對亞裔女性的連環槍擊案。就在臉書言論被曝光前,貝克警官在新聞發佈會上的言論已經遭致外界批評:他在介紹嫌疑人被捕情況時,說這名21歲男子"度過了糟糕的一天(had a bad day)","他真的受夠了,已經撐不住了。昨天真的是他糟糕的一天,這就是他所做的事情。"


亞裔團體認為,貝克在新聞發佈會上的發言以及早前的臉書言論破壞了公眾對警方辦理此案能力的信任。三藩市華人權益促進會執行主席潘偉旋(Vincent Pan)就對媒體表示,貝克的臉書言論"出格且令人不安",體現出了"結構性的種族主義"。他認為,結合貝克在新聞發佈會上的發言,亞裔群體擔心自己的痛苦不會被認真對待,"尤其不會被貝克認真對待。"


嫌犯聲稱自己具有性癮


美國總統拜登也通過推特表示,儘管嫌犯的動機還沒有最終確認,"但是我們清楚知道亞裔群體正感到巨大的苦痛。近期的針對亞裔的襲擊是'非美國的'(un-American),它必須被終止。"


在3月16日的連環襲擊案中,總共有8人身亡,其中有4人是在切洛基縣遇害。目前,21歲的嫌疑人Robert Aaron Long已經被正式以多重謀殺罪檢控。警方發言人貝克透露,嫌疑人自己聲稱,其作案動機並非種族主義,而是"具有性癮",因此消滅了被他認為是"誘惑源頭"的人。嫌疑人的這一言論激起了外界的憤慨和普遍的懷疑,畢竟8名受害者中有6人為亞裔女性。


貝克警官在新聞發佈會上還介紹說,警方目前不清楚嫌疑人以前是否去過作案的按摩店,但是嫌疑人顯然(在被捕前)正要去佛羅里達州"襲擊色情產業"。


貝克警官本人並沒有回應美聯社有關其種族主義言論的問詢函。


繼黃馮後再有律師樓出事 「村屋大王」王光榮「套丁」被捕 匯豐渣打東亞等大銀行停用王潘律師行造按揭

繼黃馮後再有律師樓出事 

「村屋大王」王光榮「套丁」被捕

匯豐渣打東亞等大銀行停用王潘律師行造按揭


有「村屋大王」之稱兼王潘律師行創辦人王光榮,日前因涉嫌「套丁」被廉署拘捕,其律師行亦曾被搜查,昨日(3月15日)即傳出有大型銀行暫停採用王潘律師行處理按揭。不過,有大型地產代理行則表示,不會終止與王潘律師行的合作關係,暫時亦未停止前線代理向客戶轉介該律師行。是次事件是繼黃馮律師行後,出事的按揭龍頭律師行。


滙豐渣打東亞表明停用王潘 中銀取態曖昧


滙豐發言人表示,經最近重新檢視後,王潘律師行已不再是該銀行認可的其中一家律師行,能夠代表處理客戶的樓宇交易。該行將與客戶緊密聯繫以協助完成相關交易,如承做按揭的客戶如有疑問,則可與該公司聯絡。


渣打回應,現已暫停採用王潘律師行,銀行會主動聯絡相關客戶。如客戶需要轉換律師行,銀行會盡量配合及協助。


東亞亦指,已暫停接受由王潘律師行承做新按揭契約的申請,而現有由該律師行處理的按揭交易,將以該行發出的本票交收。


中銀香港則表示,銀行不時檢視處理樓宇按揭的律師行名單,會與聘用王潘律師行的按揭客戶保持緊密溝通,並全力提供協助以完成相關交易。


美聯提供其他律師行名單 中原利嘉閣不會終止與王潘合作


美聯物業表示,該公司重視客戶需要,目前已提供多間律師行名單,供客戶選用。如客戶擬另聘律師,會提供其他律師行的聯絡資料。


中原地產則表示,近日該公司不時收到客戶及同事查詢,有關介紹王潘律師行跟進買賣事宜,但由於事件仍在調查中,公司不會就此作出任何評論,亦不會因而終止與王潘律師行的合作關係。


早前市場消息透露,利嘉閣向前線員工發出新指引,表示大部分銀行已停用王潘律師行,因此建議前線代理向客戶轉介其他律師行處理按揭。然而,利嘉閣地產總裁廖偉強其後向傳媒表示,該行暫時未停止轉介王潘律師行。


王潘律師行屬按揭市場「一哥」


據中原地產研究部一份於今年1月份發表的報告指, 2020年登記一手私人住宅買賣合約金額計,承辦合約律師行的市場佔有率,承辦合約金額逾100億元的有4家律師行,按年減少1家,4大律師行佔有率降至40.6%。2020年全年,王潘市佔率5.2%,黃馮4.9%,陳黃葉4.4%。


2020年登記一手私人住宅買賣合約金額1,728億元,按年下降23%,市場空間萎縮。以登記合約金額計,2020年承辦合約總值超過100億元的律師行有4家,市場佔有率合共40.6%。2019年有5家,合共佔43.6%。2020年全年,的近市佔率12.7%,孖士打12.6%。


承辦一手私人住宅買賣合約總值低於100億元,而高於10億元的律師行,2020年有33家,市埸佔有率39.6%。2019年有33家,市場佔有率39.4%。2018年有27家,市場佔有率35.6%。2017年同樣有27家,佔25.2%。


2020年登記二手私人住宅買賣金額3,557億元,按年上升13%,市場空間擴大,份額仍然高度集中。以登記合約金額計,2020年承辦合約總值超過100億元的律師行有5家,市佔率20.4%。2019年有3家,市佔率13.3%。2018年有3家,市佔率13.5%。而2017年同樣有3家,市佔率13.1%。2020年全年,王潘市佔率5.2%,黃馮4.9%,陳黃葉4.4%。


承辦二手私人住宅買賣合約總值低於100億元而高於10億元的律師行,2020年有70家,市佔率55.4%。2019年有73家,市佔率60.8%。2019年有82家,市佔率59.9%。2017年有67家,市佔率56.1%。


廉署「芒草」行動拘最少 24 人涉「套丁」貪污


廉署上周採取代號「芒草」行動,拘捕最少 24 人,包括地產發展商、中間人及原居民,懷疑他們在丁屋發展過程中,涉嫌串謀以貪污詐騙手段「套丁」,並在申請興建丁屋時向地政總署作出虛假聲明。嫌疑人訛稱有關原居民是某地段的唯一合法註冊業權人,宣稱地產發展商與原居民之間無達成任何協議,以轉移或處置有關原居民發展該地段的權利。


廉署調查後發現,有關地產發展商涉嫌透過中間人,以數萬至數十萬元向元朗區的原居民收購丁權,再發展成大型地產項目謀利,懷疑當中有人提供或收受利益以及串謀詐騙。


王光榮辭任警隊94年創王潘 標榜「人脈廣」


王光榮曾在新界民政處工作,亦曾任警隊督察,27 歲時辭職並修讀法律,後於1994 年創辦王潘律師行。


王潘律師行網頁標榜該行是「政府首置、自置、居屋、中原集團、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及約 50 間銀行代表律師」,強調與新界鄉事關係密切,「人士(事)網絡廣,故處理新界鄉村小型屋宇及土地買賣極多,深得鄉事及圍村人士信任。」


去年底按揭「二哥」黃馮律師行被接管 逾900苦主救助


按揭市場「二哥」黃馮律師行早前因涉嫌違反《律師帳目規則》及有前文員涉嫌不誠實挪用客戶款項,於去年12月底被香港律師會介入接管,業務即時結束,所有戶口及客戶資金被凍結。事件導致逾900苦主去信法官訴苦,有苦主甚至破產或放棄移民大計。


逾900名苦主曾向法庭提交聯署信,信中提到有家庭為改善家人生活環境而置業,惟因黃馮事件而無法籌措足夠資金完成物業交易,被逼破產,更要面臨由賣方及銀行的索償訴訟。此外,亦有退休人士因款項被凍結,被逼放棄退休大計;亦有業主為應付緊急開支而出售物業套現,例如為支付家人的醫藥費、移民、救亡生意等,惟黃馮事件後通通泡湯。


https://www.capital-hk.com/property/繼黃馮後再有律師樓出事%e3%80%80「村屋大王」王光榮「/

德國兩地方邦選舉 梅克爾基民黨慘敗

德國兩地方邦選舉 梅克爾基民黨慘敗


德國西南部兩個邦今天舉行選舉,初步結果顯示,因黨內國會議員涉收口罩販售回扣醜聞越演越烈和政府處理疫情失當,總理梅克爾的保守派基民黨(CDU)大敗,拉響大選年警報。


巴登符騰堡邦(Baden-Wuerttemberg)與萊因-法耳次邦(Rhineland-Palatinate)今天的選舉被視為9月26日全國大選的風向標,雙雙大有斬獲;已任總理16 年的梅克爾已宣布交棒,9月大選德國將出現新總理。


德國第一電視台(ARD)和德國第二電視台(ZDF)的出口民調顯示,巴登符騰堡邦(Baden-Wuerttemberg )議會選舉,梅克爾(Angela Merkel)所屬的中間偏右基民黨(CDU)預計繳出史上最差表現,可能只拿下23%選票。


綠黨(Greens)則可望獲得超過31%選票,且如同巴登符騰堡邦上屆的2016年議會選舉結果,綠黨將繼續坐穩最大黨地位。巴登符騰堡邦也是唯一綠黨執政的邦,邦總理克萊施曼(Winfried Kretschmann)自2011年便擔任邦總理迄今。


與巴登符騰堡相鄰的萊因-法耳次邦(Rhineland-Palatinate)邦部分,基民黨將奪下25%至26%選票而位居第2大黨,但低於上屆選舉拿到的將近32%。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黨(SPD)表現較上屆選舉略為遜色,但仍可望獲得33%至34%選票繼續穩坐最大黨。


今天的選舉凸顯梅克爾的基民黨受貪瀆醜聞與疫苗配送失當重挫;收回扣醜聞已讓黨內3名國會議員下台,德國目前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率僅7.5%,遠低於許多已開發國家。


梅克爾內閣的財政部長、獲社民黨提名角逐總理的蕭茲(Olaf Scholz)已暗示9月的聯邦大選後,與基民黨所組的執政聯盟可能拆夥,他受訪時說「今天的選舉結果甚好,因為這代表德國有機會組建一個沒有基民黨的政府」。

義大利加入停打AZ疫苗行列 加拿大確信安全續打

義大利加入停打AZ疫苗行列 加拿大確信安全續打


義大利藥物局今天表示,因擔心造成血栓,已效法某些歐洲國家暫停使用英國阿斯特捷利康公司(AstraZeneca)生產的疫苗。但加拿大衛生專家表示,確信AZ疫苗安全無虞。


義大利藥物局(AIFA)幾天前已禁止使用某一批AZ疫苗,如今「決定,暫時在全國各地擴大使用禁令,以防萬一,並等候醫盟藥品管理局(EMA)作出認定」。


德國和法國今天稍早已表示,停止施打AZ疫苗。


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今天指出,加國專家確信,該國施打的所有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都安全無虞,包括AZ疫苗。


杜魯道在電視記者會說:「我們關注的顯然是歐洲特定一批疫苗的施打結果,而我們可以向全體加拿大人民保證,我們施打的並非同一批疫苗。」

40 部 RTX 3070 筆電挖礦 中國專業以太幣礦工曬冷

40 部 RTX 3070 筆電挖礦 中國專業以太幣礦工曬冷


電腦的 RTX 3070 顯示卡一向是「礦工」們的搶手好物,可惜長期缺貨。近日有中國加密貨幣礦工曬冷 ,曬出以超過 40 部的 RTX 3070 顯示卡筆電,進行全天侯挖礦。


有中國網民在微博上,曬出超過 40 部搭載 NVIDIA GeForce RTX 3070 顯示卡的中國品牌筆電,神舟(Hasee)筆電挖礦的照片,據悉,他挖堀的是以太幣 ,更會全天侯運行挖礦。


圖片中可見,多部筆電被放置於鐵架,一格一部,後方更有一列的風扇供散熱。但有些是直立擺放、亦有十多部玩起「層層疊」,長期受壓運作未知會否燒壞。


一山還有一山高,另有中國的挖礦場面被轉發,陣容更為誇張,除了有上百部挖礦中的筆電,看來還有堆積如山的筆電未開封。


據Coindesk 報價,以太幣現(15日下午17:50)報為$1,755.14美元,以太幣為「第二代的區塊鏈平台」,僅次於比特幣。以太幣持續創新高,導致挖礦熱潮未退。


https://weibo.com/1829463527/K0EKGpBm9?from=page_1005051829463527_profile&wvr=6&mod=weibotime&type=comment#_rnd1616228680100


https://twitter.com/harukaze5719/status/1359169860228513799?s=20

英國人緣何成為西歐第一胖?

 英國人緣何成為西歐第一胖?


英國人是西歐國家「第一胖」。據估計,英國成年人64%體重超標,即BMI(身體質量指數)超過25,其中包括28%的人BMI指數高於30,屬於肥胖。


減肥可能從未像現在這樣急迫。因為有證據顯示,肥胖可以增加新冠感染和重症風險。


事實上,英國人是越來越胖。1990年代,英國肥胖症比例為14%,今天這一比例正好增長了兩倍。其中超級肥胖(BMI在35以上)的人高達10%以上。


當然,英國並非唯一一個面臨人口持續肥胖的國家。全球範圍內,大約有39%的成年人體重超標,其中肥胖比例佔13%。


肥胖無疑會給醫療體系、經濟乃至社會帶來沉重負擔。


以英國為例,據估計,英國國民保健系統(NHS)2014/2015年花在與肥胖有關疾病上的開支就高達61億英鎊(約為600億人民幣),這比警察、防火與司法系統加在一起還要多。


英國怎麼成了西歐第一?


肥胖可以增加罹患許多慢性病的風險,包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肌肉骨骼疾病、一些癌症以及抑鬱症等。


全世界每年大約有280萬人死於體重超標或肥胖症。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統計,英國的數字表明,它在OECE這個由36個富裕國家組成的團體中體重排名為第10位,在西歐則排名第一。


那麼,為什麼英國肥胖人口如此之多、而歐洲其它富裕國家肥胖人口比例--例如意大利(46%)、瑞士(42%)以及荷蘭(47%)--的情況相對要好一些呢?


首先,超重與肥胖的原因複雜且相互關聯,而且還因國家而異。因此很難確切指出英國相對更加肥胖的凖確原因。


OECD的資深健康經濟學家切奇尼博士表示,英國人所吃食品的數量和質量無疑扮演了重要角色。


2019年在與人合作的一份題為《肥胖的沉重負擔》報告中,切奇尼博士說,吃健康飲食的英國人還不到三分之一。他表示,英國人喜歡含糖飲料是問題之一。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歐睿信息諮詢有限公司(Euromonitor)匯編的數字,2020年英國人人均消耗的含糖碳酸飲料為78升。


相比之下,荷蘭:61升;瑞士:58升;意大利:34升。


與此同時,英國人吃水果和蔬菜也相對較少。


雖然OECD成員國中很少有幾個國家的人能吃夠每天5份果蔬的推薦量,但英國的情況顯然更差。


以去年為例,根據Euromonitor的數據,英國平均每人食用的果蔬是101公斤;意大利則為160公斤。其它國家:瑞士:108公斤;荷蘭:113公斤。


此外,英國人活動量也不夠,再加上最近幾十年越來越多的人久坐辦公室,這也是造成英國人體重上漲的原因。


據全球肥胖聯合會的統計,36%的英國人運動量不足。


切奇尼博士指出,這一情況還不僅限於英國成年人,與西歐國家兒童比較,英國兒童的活動量也比較低。


他在報告中說,英國5-19歲的兒童和青少年中,有31%體重超重或是肥胖,高於其它OECD國家和世界最大經濟體G20集團的平均水平。


英國人對食品態度不同?


英國利茲貝克特大學運動與肥胖學教授蓋特利認為,基本的文化差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英國超重和肥胖者更多的原因。


蓋特利說,英國人對待食物的態度以及吃飯時間、特別是午餐時間和西歐其它地區存在差異。


他解釋到,西歐許多國家更重視飲食文化。對他們來說,用餐是一天中非常重要和特別的時段。它也是大家坐下來交流,與朋友、家人共享的時間。


在法國、意大利以及西班牙,吃飯可以持續幾個小時。但在英國,「嚴肅吃飯」並沒有融入人們的社交和文化中。


英國人很少在工作時走開、認真地去吃頓午餐(英國人通常隨便買個三明治在辦公桌前解決問題),但這在許多西歐國家卻非常普遍。


蓋特利表示,英國人經常匆忙吃完飯,但可能1、2個小時後又餓了,於是又去吃。就這樣,一天當中不斷地吃,完全混淆了吃飯和工作時間。


英國人更愛吃零食,這一點在全球肥胖聯合會的統計數字中得到了證實。該數據顯示,英國成年人比許多其它歐州國家人消費甜食和鹹味零食的數量更多。


例如, 2016年英國人每月平均吃掉700克甜/鹹零食,雖然比愛爾蘭少(770克),但卻比荷蘭(625克)以及意大利(192克)多得多。


華威商學院行為科學家弗拉夫教授表示,英國人吃零食多的部分原因是重視生產力以及工作時間長。


他說,吃零食往往發生在工作場所,人們為保持體能而吃零食。弗拉夫教授補充說,英國是歐州工作最努力的國家之一,總是沉迷於提高生產力,這是英國人不停吃零食的一個原因。


另外,弗拉夫教授認為英國零食文化另一原因是近年來外賣市場增長強勁(雖然受新冠疫情和居家工作影響這一趨勢受到一定限制)。這意味著人們時時受到零食的誘惑和提醒,難以抗拒。


減肥政策可以解決問題嗎?


劍橋大學飲食與活動研究中心最近的報告顯示,英格蘭過去30年的減肥政策基本上是失敗的。


該報告指出,減肥政策的設計缺陷、政策執行方面的問題以及未能從過去的成功和失敗中汲取經驗教訓等都是造成英國肥胖率沒有下降的原因。


蓋特利教授贊同這一觀點。他說,英國曆屆政府對減肥政策說得多、做得少。他表示,跟歐洲其它地區相比,從歷史上來看英國對治理肥胖成因複雜問題的投資也一直不足。


例如,荷蘭的兒童肥胖率是歐洲最低的,荷蘭在這方面的投資要遠遠大於英國。因此,他們對這一問題處理得更好也就毫不奇怪了。


全球肥胖聯合會在其網頁上發表的報告也指出了英國曆屆政府在治理肥胖方面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該報告的專家們認為,那些為減肥而掙扎的人經常需要「堅持不懈和主動爭取」才能得到治療。


但全球肥胖聯合會說,這不利於那些社會經濟地位和教育程度較低的人群。在英格蘭最貧窮地區,成年人及兒童肥胖率要遠遠高於相對富裕的地區。


英國政府承諾要努力解決肥胖問題,但強調由於成年人和兒童肥胖普遍存在已經數十載,要想看到成效還需要時間。


英國衛生部的發言人表示,政府的《衛生與保健法案白皮書》為減少肥胖制定了最廣泛和大膽的計劃,其減肥政策致力於讓家庭能夠更容易地做出更健康的選擇。


減肥如何從我做起?


蓋特利教授相信英國需要從多方面入手、以及具有長遠目光來減少肥胖率。它包括解決與用餐時間有關的「深層」文化問題、以及多吃果蔬和減少對含糖飲料的需求。


同時,還要尋找鼓勵家人和家庭一起坐下來用餐,這一點也同樣重要。


蓋特利教授解釋說,我們都知道壓力和緊張會影響飲食選擇,因此向年輕人和他們的家人傳授如何應對壓力的技巧也至關重要。


家人圍坐一起吃午餐,社交互動非常強大,它可以減少依靠安慰食品來緩解壓力,帶來連鎖好處。


英國衛生部發言人說,政府議程中包括解決兒童肥胖問題。他指出,這包括將禁止晚上9點之前播放高脂肪、高鹽和高糖食品的廣告,並已就這些食品的在線廣告全面限制問題進行了諮詢。


從2022年4月起還將限制零售商對非健康食品和飲料的促銷;英格蘭學校將在2020-2021學獲得3.2億英鎊的體育、運動補貼經費。

天水圍新北江商場周末拆售10劏舖 即日掃清

 天水圍新北江商場周末拆售10劏舖 即日掃清


儘管零售食肆繼續受困疫情,舖市成交反而愈來愈旺,投資者甚至連劏舖都唔放過!上周六(3月13日)天水圍新北江商場一次過拆售門口10個露天劏舖,反應熱烈,竟然即日沽清!反映疫市下民生舖仍深得民心!


天水圍天湖路1號嘉湖新北江商場於上周六(3月13日)連環拆售場內地下10個舖位,其中4個建築面積約119方呎、3個126方呎、2個252方呎及1個378方呎,叫價由252萬元至869.4萬元不等,呎價介乎19,000元至30,218元。舖位現時全部有租客承租,包括藥房、裝修、麵包店及僱傭中心等,每月租金介乎9,000元至33,000元,租金回報率高達3.9至5厘!(詳細資料請看附圖)


上述10個劏舖位新天地廣場入口位,全屬露天地舖,由中原獨家拆售,最終即日全數沽清,合共套現約3,985萬元。原業主為海外公司,公司董事名為「李志雄」,於2010年斥1,500萬元購入整批舖位(包括A3至A9,A124至A127),是次拆售料獲厚利。


https://www.capital-hk.com/property/hk_property/劏舖都唔放過%e3%80%80天水圍新北江商場周末拆售10劏舖/






2021年3月19日 星期五

黑客大規模侵襲監視攝像頭 特斯拉亦遭攻擊

 黑客大規模侵襲監視攝像頭 特斯拉亦遭攻擊


網絡安全至關重要,但極複雜,這也是為何各企業通常會求助於專家的原因,期望他們能做得更好。然而,事情並不總能成功。


過去幾天內,一小群黑客竊獲了美國一家公司提供的約15萬個監視攝像頭收集的視頻,包括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在內,眾多醫院、監獄、學校和警察局紛紛受到影響。甚至IT安全公司Cloudflare也成為犧牲品。


據財經彭博社報道,黑客上傳了特斯拉上海工廠的錄像。攝像頭由總部位於加州的初創安防公司Verkada提供。在最初回應中,Verkada告訴彭博社,正在 "調查潛在問題的範圍",並已通知相關客戶和執法部門。


終結“監視資本主義”


該黑客團夥慶祝自己的違法行為是使“監視國家”曝光於天下:“如果我們在兩天內絕對結束監視資本主義,情況將會如何?”一個取名為“APT-69420縱火貓”的成員將若干被黑視頻片斷上傳推特,強調這只是“冰山一角”。


廉價的家用安防攝像頭攝得的視頻的確會一再被他方分享,尤其是如果用戶不及時更換默認密碼的話。但有大量客戶的公司,通常使用面部識別技術以保障其視頻安全性,卻仍被黑客攻破,便就非同小可了。


Verkada指出,根據它提供的安防設備,一旦某特定人物進入攝像頭視野,系統便能發出警告。Verkada公司網頁指出,客戶在調查相關事件時,還能在視頻圖片上搜索並確認衣服顏色或性別特徵,圖像識別系統還具有讀取車牌等能力。鑒於新冠大流行瘟疫,該公司推出一項新功能:一旦某地點聚集人數超過許可範圍,系統就會發出警報。


成千上萬企業和政府機構


路透社獲得一份由黑客組織提供的Verkada用戶賬號名單,其中就有健身房連鎖店Bay Club和交通技術初創企業Virgin Hyperloop,數量上萬。黑客選擇公布了美國馬薩諸塞州一警察局、阿拉巴馬州一監獄和佛羅里達州一家醫院的錄像。據彭博社報道,黑客設法侵入了該監獄的330個攝像頭、特斯拉上海工廠的222個攝像頭,並獲得了Verkada客戶的視頻檔案。


存儲的內部記錄並非只能由公司或機構本身獲得,這一點很不尋常。黑客團夥稱,他們發現了一管理員賬戶的訪問數據,範圍甚廣,經由該數據,可在網上公開訪問,由此,作為“超級管理員”,他們可以侵入大量攝像頭。此舉可能會驚動美國和歐洲的隱私監管機構。


一風險保護公司經理對經由互聯網雲做安全監控的危險性:“將安全工作外包給第三方,並不總能得到更安全的保障。”

研究:空氣中大量花粉可增加新冠感染率

 研究:空氣中大量花粉可增加新冠感染率


德國研究者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发表的一項研究顯示,空氣中如有大量花粉飄散,可令感染新冠風險增加。不過,研究者也指出了一個有效的應對辦法。


由慕尼黑工大和慕尼黑亥姆霍茲科研中心領導的一支國際科研團隊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簡稱PNAS)上發表一項研究指出,空氣中有大量花粉會導致新冠感染者數量增加。


研究者先前分析了五大洲31個國家中130個地區花粉量和新冠病毒感染率的數據,其中考慮到了人口密度、氣溫、濕度以及封鎖程度等因素。他們發現,在沒有封鎖規定的地方,如果空氣中的的花粉含量每立方米增加100粒,那麽新冠感染率會平均增加4%。在研究期間,一些德國城市空氣中的花粉數量可高達每立方米500粒,那裡的新冠感染率增幅也相應高達20%。


研究者還發現,新冠病毒2020年春在全球範圍的傳播和北半球樹木花粉的第一個季節性高峰在時間上相一致。尚不清楚的是,真菌孢子和空氣廢氣是否也對新冠病毒的傳播產生影響。


研究者認為,花粉會干擾人體的免疫反應,這樣一來,人體免疫系統對抗病毒的反應就會減弱,也就是身體產生的所謂抗病毒干擾素會減少。同時,花粉對人體免疫反應的干擾不僅侷限於花粉過敏症患者,對其他人也一樣。


研究者同時發現,如果空氣中花粉含量相當,有封鎖規定地區比無封鎖規定地區的新冠感染人數少一半。


慕尼黑施瓦賓醫院(München Klinik Schwabing)傳染病學家克萊門斯·溫特納(Clemens Wendtner)表示,春季花粉盛行會導致某些病毒的傳染性增加早就得到專業論證,現在的研究證明,新冠病毒也在此之列。他指出,盡管春季日照增加對人體有益,但同時不應忘記戴口罩以及保持距離的重要性。他說,“尤其是在空氣中花粉含量很高的春季,應該注意佩戴可過濾粉塵的口罩,它不僅能夠過濾空氣中花粉,還能過濾新冠病毒。”


對於該研究,德國過敏學和臨床免疫學協會發言人約根·克雷納-特貝(Jörg Kleine-Tebbe)向德新社表示,“花粉數量和傳染病之間的聯繫明顯存在,但影響較小。人們不必為此恐慌。”

2021年3月17日 星期三

事實核查:戶外感染新冠的可能性有多高?

事實核查:戶外感染新冠的可能性有多高?


天氣轉暖,春光乍洩,不少被新冠疫情折騰了一年的民眾已經按耐不住,紛紛出門透一口氣。但在戶外活動感染新冠病毒的危險性究竟有多高?


在戶外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有多大?


無論是新冠病毒的原始毒株還是變異的病毒,在室外感染的概率都明顯低於室內。氣溶膠,即空氣中極小的液滴,在新冠病毒的傳播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據專家介紹,這些氣溶膠在室外的危險性減少得更快。


"這與室外的空氣流通性更強有關,有空氣流動,當然就會造成稀釋效應,“波恩大學醫院衛生與公共衛生研究所所長穆特斯(Nico Mutters)對德國之聲表示。


萊布尼茨對流層研究所的氣溶膠研究員比爾吉特·韋納(Birgit Wehner)也表示,呼出的液滴在室外會更快地乾燥,然後也會更快地被稀釋。不過,韋納參與聯署的氣溶膠研究學會一份立場性文件指出,尤其是在彼此距離很近的大規模聚集人群中,即使在戶外也不能排除感染可能性。


所以就算是在戶外,人們之間也必須保持1.50米到2米的社交距離。"如果你不保持這種距離,如果你面對面地看著對方,大聲地說話、唱歌、喊叫、吐痰,那麽你就可能通過飛沫感染而不是氣溶膠感染,相當於病毒被噴到你臉上。"病毒學家亞歷山大·凱庫雷(Alexander Kekulé)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如此表示。他因為經常在媒體上批評聯邦政府防疫措施而廣為人知。凱庫雷認為,必須在不過度限制生活的前提下應對新冠病毒。


這位病毒學家表示,普遍的社交距離規則也適用於病毒變種。凱庫雷強調:"變種病毒不會飛得更遠,這一點非常重要。" 他說,它們的傳染性更強一些,但就防疫措施而言,沒有任何區別。


有鑒於此,人們最好避免彼此親吻或擁抱。但是其他日常行為,比如人與人擦肩而過,在戶外幾乎沒有任何風險。


有研究結果證實,在戶外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很低。例如,中國一項研究指出,在7324例感染報告中,只有1例發生在戶外。德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也在其網站上寫道,戶外傳播總體而言非常罕見。


風在多大程度上起到了傳播病毒的作用?


"風越大,你產生的氣溶膠就更可能被吹走,"氣溶膠研究者和物理學家紹伊希(Gerhard Scheuch)解釋說。


社交網絡上一再有人發布這樣照片:許多人三五成群坐在一片草地上。但紹伊希表示,對於這樣的場景也不必過於恐慌:強風把氣溶膠帶到那麽遠的地方,導致另一群人也被病毒感染,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前提是,兩群人之間保持社交距離。


紹伊希甚至認為這種情況 "絕對無害"。在接受採訪時,他表示:"光是身體的熱量就會產生一定的氣流,通常會像煙囪一樣往上走。" 因為大多數時候,人類37度左右的體溫比外界溫度高。"溫暖的空氣會上升,氣溶膠霧也隨之上升。"


伊朗的一項研究也顯示,沒有證據表明COVID-19可以通過風傳播。


天氣冷暖對病毒傳播有影響嗎?


這個問題還沒有得到科學的結論性答案。例如,美國研究人員對中國溫暖、寒冷、乾燥和潮濕地區的感染情況進行了研究,發現氣候條件與感染人數之間沒有相關性。


但奧地利的一項研究證實,紫外線輻射可以破壞病毒。"不過,在人與人之間的直接感染上,紫外線輻射可能也只有很小的影響。"研究人員還是強調,因為感染可以在幾分鐘內發生。


接受採訪的專家們說法也不盡相同。穆特斯表示,不能一概而論地認為,溫暖季節戶外感染的風險比寒冷的季節要小。"比如說,雖然夏天的紫外線輻射普遍較高,但通過雪地上的反射,比如滑雪時,紫外線輻射就會達到更高的水平。所以,無論天冷天熱,對傳播的可能性並沒有強烈的全面影響,"穆特斯如此解釋。此外,無論是溫暖地區還是寒冷地區,世界各地都出現感染病例,


病毒學家凱庫雷不同意這樣的觀點。他表示,即使在氣候溫暖的國家,感染也不都是發生在室外,而是發生在室內。"正是因為人們經常待在有空調和風扇的室內"。


跑步的人潛在傳染性更強嗎?


專家們認為,即使在戶外與作運動的人相遇,只要保持最低社交距離就足夠了——即使對方的呼吸更深,釋放出更多的微粒也沒有關係。


氣溶膠研究員韋納指,"如果一個慢跑者只是在短時間內從你身邊跑過,即使距離很短,風險也很低"。


紹伊希也證實了這一點。即使在進行體育活動時,人們也要經過幾分鐘的親密接觸才能被感染。所以他不認為足球、籃球等接觸性運動在室外有什麽問題。"當你使用更衣室換衣服或者你必須使用洗手間時,問題就出現了。這些都是危險區域。必須注意確保這些區域通風良好。"除此之外,可以在室外保持必要社交距離的前提下,放鬆限制措施。


荷蘭去年的一項研究則得出相反結論,應該與作運動的人保持更大的距離——對於自行車運動員來說,最好應該保持20米的距離。然而,這項研究本身具有爭議性:它是在模擬風洞中進行的,而不是真實條件下。


遇上吸菸者是否更加危險?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研究表明二手煙與更大的感染風險有關。但去年,西班牙政府宣布室外公共場所都禁止吸煙,成為頭條新聞。不過,這一規定只適用於人與人之間無法保持兩米距離的地方。


氣溶膠研究專家紹伊希表示,如果保持這個距離,吸煙者並不比不吸煙者更具潛在的傳染性。他解釋說:"吸煙不會造成病毒排放更多"。醫學專家穆特斯也表示,吸煙者本身並不比其他人更容易得上新冠疾病,也不是更具有潛在傳染性。


根據羅伯特-科赫研究所的說法,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吸煙者感染新冠病毒後出現重症的風險更高。


在户外戴口罩有意義嗎?


在戶外,如果不能保持最小的距離,戴上遮掩口鼻的口罩是很有意義的。尤其是在人與人之間距離比較近的大規模人群中,沒有迴避空間的時候。


穆特斯表示,例如在很難保持社交距離的演唱會上,口罩肯定是有意義的。韋納也認為:"如果你站在公交車站、排隊時,與人近距離感到不自在,那佩戴口罩當然是一件好事。”

2021年3月16日 星期二

Alice 加密貨幣上市暴升 60000% 網民瘋搶2分鐘賺85倍

Alice 加密貨幣上市暴升 60000% 網民瘋搶2分鐘賺85倍


社交模擬類遊戲《MyNeighbor Alice》中的 ALICE 代幣正式在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Binance)上市,一開市價格便極速上升,升幅更一度高達 60,000%。


Binance 第 18 期新幣挖礦項目(Binance Launchpool ) 就是這款 《MyNeighbor Alice》遊戲,用戶可以在 Launchpad網站將 BNB (幣安幣)、BUSD (幣安穩定幣)和 CHR (幻彩幣投入到 Alice 挖礦池中獲得 Alice 獎勵,Alice 共計可挖礦30天。《MyNeighbor Alice》是一款多人遊戲,允許玩家購買和擁有虛擬土地,收集物品,結識朋友並建立島嶼。而 Alice 是遊戲世界的道具,可以用作遊戲中貨幣;參與地方治理過程和投票;裝飾島嶼與遊玩 DLC 内容等,而 NFT(非同質化代幣)的應用允許玩家可在遊戲平台外進行交易遊戲內的資產。


有成功在低價搶得ALICE買家在網上秀出自己的畫面截圖,其買入價為每單位0.000000567 BTC,賣出價為每單位 0.00048476 BTC,高達85倍,只是 2 分鐘時間(圖片來源:5ch)


截至目前爲止,Alice 幣的價格為$ 21.38,其24小時交易量接近 20 億美元,Binance 是當前最活躍的交易市場。Alice 幣的循環供應量為 1700 萬顆,最大供應量為 1 億顆。





 

2021年3月9日 星期二

香港就業展望指數維持負2、亞太區最差|54%公司唔裁員但唔請人 僅兩類職位需求升

香港就業展望指數維持負2、亞太區最差
54%公司唔裁員但唔請人 僅兩類職位需求升


萬寶盛華大中華第二季就業展望調查,顯示香港就業展望指數連續三個季度維持負2,是亞太區最差。報告發現僱主招聘意欲仍疲弱,54%公司表示唔裁員但唔請人,另僅得兩類職位需求有上升。


調查:僱主招聘意欲仍疲弱


人力資源公司「萬寶盛華大中華」今日發表第2季就業展望調查報告,在今年1月底訪問136間香港僱主。報告顯示雖然香港的新冠疫苗接種計劃已開始,但整體企業的招聘活動仍維持審慎,僱主招聘意欲仍疲弱,有公司轉向尋求靈活招聘方案,包括臨時工及合約工。 


- 54%公司唔裁員但唔請人 

- 54%公司表示會維持人手不變,按季增加12個百分點。

- 22%表示有意增聘人手,按季減少6個百分點。

- 24%表示會縮減人手,按季亦減少6個百分點。


三個行業就業情況最差


以行業劃分,6個行業中,有3個行業的僱主預計將來未來三個月招聘意欲較低, 經季節調整後表現最差的3個行業分別為:

1. 批發及零售業淨就業指數負4

2. 服務業為負2

3. 採礦及建造業為負1


顯示受疫情打擊行業的僱主傾向凍結人手或減少新職位空缺。另外,餐飲服務活動的失業率及就業不足率分別顯著上升14.7%及10%。 


兩類職位需求升


至於金融保險及房地產業、運輸及公共事務業指數均為正1,就業情況較好。而疫情亦令電子商務股務興起,帶動營運和物流職位的需求,僱主對於在線業務及對IT解決方案服務的需求上升。 調查亦顯示,12%僱主預期半年內能恢復招聘水平,有25%及14%人分別認為就業市場在今年底或2022年底會回復至疫情前水平,但有24%人認為招聘意欲不會重返疫情前水平。


14%僱主要求所有員工必須接種疫苗 


調查同時發現,隨著本港開始新冠疫苗接種計劃,有14%僱主要求所有員工必須接種疫苗,46%則不制定強制政策。

全美自由化最徹底 德州電網雪災下超收160億美元 三份一負責人已引咎辭職

 全美自由化最徹底 德州電網雪災下超收160億美元

三份一負責人已引咎辭職


美國德州2月份經歷數十年來最極端的寒潮,不僅氣溫達到最低紀錄,當地電力需求也創歷史新高,電價隨之竄漲。德州公用事業委員會(PUC)委託獨立市調公司「波托馬克經濟研究」(Potomac Economics)就此進行分析發現,在冬季風暴侵襲德州期間,德州電網營運商ERCOT已累積超收160億美元電費。


據悉,在寒潮肆虐期間,ERCOT將電價定在每兆瓦時9000美元的上限,藉此刺激電力廠商能夠在電量需求大增的情況下供電,這亦是面對電網緊急情況的標準做法。不過,ERCOT卻將9000美元的電價維持超過了必要的兩日,從而導致嚴重的超額收費。波托馬克經濟研究指出,ERCOT沒有及時把電價調降到正常水平,對德州造成具體且不公平的經濟傷害。


由於ERCOT的失誤,電力廠商多付了160億美元的電費。部分電力廠商及供應商甚至無力支付,而面臨財務壓力,並把電費轉嫁到普通消費者身上,因此導致消費者頻頻苦訴天價電費的現象。目前已有數家電力公司退出德州市場,而當地最大、歷史最久的的電力公司布拉索斯電力合作公司(Brazos Electric Power Cooperative)亦無法跨過這道坎,因未能在限期內支付18億美元巨額帳單給電力業者,而申請破產保護。


與此同時,電力供應商的選擇越來越少,消費者面臨的電費節節上升。從2月初寒潮來襲開始,德州的批發電力價格就開始飆升逾100倍。未來就電力系統禦災害投資還將涉及額外數十億美元計成本。事實上,德州的電力市場管制異常寬鬆,市場化程度高,消費者可從眾多電力供應商中自行選擇。如果供應商以批發價格供應電力,價格隨需求調漲。


自寒潮侵略德州以來,ERCOT的董事會成為消費者與政治人物不滿的主要目標,指責他們顯然沒有為極端天氣做好準備,其失誤亦導致電費激增,消費者面臨巨額帳單苦不堪言。目前ERCOT已有三分之一的董事成員引咎辭職。

泰國4月推疫苗護照、中國推「健康碼國際互認倡議」世衛:有疑慮、不建議

泰國4月推疫苗護照、中國推「健康碼國際互認倡議」世衛:有疑慮、不建議


新冠疫苗接種已在多國展開,部分國家也將放寬出入境限制。泰國4月將推「疫苗護照」,中國也推國際旅行健康證明,落實健康碼國際互認倡議。


泰國4月推疫苗護照

泰國政府宣布,將推出類似「疫苗護照」制度,已接種疫苗的旅客,入境的隔離期會縮至原本的一半。泰國衛生部長阿努廷(Anutin Charnvirankul)3月8日宣布,今年4月開始,已接種疫苗人士的隔離期可由14日減至7日。未接種者,若持有病毒陰性反應證明,則需隔離10日,同時容許已接種疫苗的國民出境。當地旅遊業界更促請政府7月1日起便對已接種者全面取消隔離限制。


中國推國際旅行健康證明

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日前宣佈,將推出中國版國際旅行健康證明電子文件,並會落實「健康碼國際互認倡議」,在保護個人私隱的前提下,實現核酸檢測、疫苗接種等各方面訊息相互認證。另亦宣佈將推出「春苗行動」,協助和爭取為海外同胞接種疫苗。


落實「健康碼國際互認倡議」

全國政協委員容永祺趁兩會遞交提案,建議中央與香港特區政府商討推行「疫苗及檢測跨境通」,容許已接種疫苗的港人,進入內地時只要持有接種證明,以及進入內地前24小時病毒檢測陰性報告;入境後在機場或關口接受強制檢測及隔離一天,如結果呈陰性便可獲發健康碼前往內地各省巿。台灣暫不跟進推動「疫苗護照」


台灣暫不跟進推疫苗護照

台灣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疫苗護照現在不宜拿來做實際的應用。他表示,等疫苗覆蓋率到達6成以上時,有望推動入境檢查作為縮短檢疫時間的標準。如未來疫苗護照在世界被認可,台灣也會採用,但認為按照現在規劃,不宜拿來做實際的應用。


世衛反對疫苗護照:接種不代表不會傳染他人

日前世界衛生組織(WHO)歐洲區辦事處主任克魯格(Hans Kluge)表示,目前還不清楚接種後免疫力能持續多久,況且接種確實可防止重病出現,但不一定能阻止將病毒傳染給其他人。克魯格指理解各國政府積極推動疫苗護照的政治實現,不過強調,世衛運作的基礎是科學,世衛對疫苗護照有疑慮,不建議推動。

沒有背包客採水果怎麼辦?澳洲缺工大危機

 沒有背包客採水果怎麼辦?澳洲缺工大危機


隨著澳洲防疫邊境管制即將滿一周年,農民們徹底感受到了疫情造成的影響──沒有來澳洲打工度假的背包客幫忙採水果,他們的果園搖搖欲墜,連帶收入和精神狀況都出現問題......


從業四十年 沒碰過這麼嚴重的缺工危機


在離墨爾本兩小時車程的謝珀頓(Shepparton),霍爾(Peter Hall)的蘋果園就在這裡。通常,他的蘋果園充滿來打工度假的背包客,假日時他們就會呼朋引伴到鄰近的維多利亞公園湖BBQ和露營。


然而,今年霍爾的果園很安靜,謝珀頓市中心也一樣,原本提供給背包客居住的青年旅館也幾乎空無一人。


霍爾表示,他的果園缺了 15名工人,這讓他必須和時間賽跑,想辦法趕快將樹上的蘋果採收下來,否則時間一長,原本香脆可口的蘋果會過熟,最後就只能拿去做果汁,甚至等著腐爛。


「在我 40年的從業生涯中,我們從來沒有碰過像這次一樣,這麼大的缺工危機,」霍爾提到,他懷疑這一次沒人來得及採收蔬果,「這真的很令人沮喪」。


數千萬美元農作放到爛


現在,根據澳洲高級農業協會的統計,澳洲農業總共缺少 2萬6,000名工人,結果就是數千萬美元的農作爛在農場裡。


在維多利亞州,農人們不得已只好把成排的嫩菠菜和芝麻菜重新犁回土壤中,並且把水蜜桃直接送進切碎機;在昆士蘭州,柑橘農夫用推土機推平了好幾英畝的柑橘樹,並且讓藍莓放著爛;在西澳州,西瓜被切下來又埋進土中。


上述都是因為沒有足夠的人力去採摘跟處理蔬果所致,這也讓澳洲農人和政府重新去思考過度仰賴背包客的下場。


過度仰賴背包客


身為一個年產值 540億美元(折台幣約 1兆5,400億元)的產業,澳洲農業有很大一部分仰賴來打工度假的背包客參與。


從 2005年以來,澳洲政府對願意前往農場打工的背包客釋出利多,只要他們願意去農場打工三個月,他們的打工度假簽證就可以從一年延長為兩年。雖然這項好處同樣有開給前往營建業和礦業工作的背包客,但有 90%的背包客選擇去農場工作。


佔農業勞動力的80%


根據澳洲農業團體提供的數據,在沒有疫情的時候,每年有超過 20萬名背包客來到澳洲,他們佔了澳洲農業勞動力的 80%;現在,大概只有 4萬5,000名背包客待在澳洲。


難吸引澳洲本地人投入


其實,澳洲政府很久以前就知道農業不可過度仰賴背包客提供的勞力,當局也在想辦法吸引澳洲本地人進入農業,然而成效不彰。


舉例來說,在沒有背包客幫忙採摘蔬果下,澳洲聯邦政府決定提供澳洲本地人補助,凡是願意前往農場工作的澳洲人都可以額外得到 6,000澳幣(折台幣約 13萬2,840元)的補貼,但前來申請該計畫者只有 350人。


太平洋島國的移工呢?


有鑑於此,澳洲政府把腦筋動到來自鄰近太平洋島國的移工身上。不過,雖然他們距離澳洲很近,但到澳洲依舊得先隔離兩周,相關安排並不容易。


作物多種多損失


在背包客、澳洲當地人和太平洋島國移工這三條路都行不通的情況下,農人們擔心「多種多損失」,乾脆種少一點,連帶造成食物價格的攀升。


舉例來說,在昆士蘭州馬雷巴鎮(Mareeba)周圍經營木瓜園的法格(Paul Fagg)決定少種一點木瓜來止血。去年年底,他清掉了木瓜園中年紀比較大的木瓜樹,決定犧牲每月將近 10萬美元(折台幣約 285萬元)的收入。


「我們的產量掉了至少三分之一,這真的很令人沮喪,尤其我們這麼努力好不容易建立起人們對木瓜的需求。」


少種造成物價飆升


農人們表示,他們不知道該怎麼規劃種植作物的周期,畢竟沒人想要作物收成時無人採收,最後的損失要自己吸收,而這樣的不確定性已經威脅到食物的價格。


根據澳洲新鮮農產品聯盟(The Australian Fresh Produce Alliance)的預測,在缺工的狀況下,澳洲生產的蔬果價格將飆漲 60%,並且像莓果這類特別勞力密集、需要人工採收照料的蔬果,價格的波動會更大。


扛不住壓力 身心出問題


在不確定生活什麼時候能夠恢復正常下,有的澳洲農人已經扛不住財務和心理上的壓力,精神狀況出了問題。


根據澳洲農業組織Growcom針對農人的調查,有四分之一的農人表示缺工已經影響到他們的身心健康,最常見的包含他們必須要增加工時、壓力跟著提升、失去信心,以及出現憂鬱的狀況。


人不夠種不了草莓


昆士蘭州瓦穆朗鎮(Wamuran)皮納塔農場(Piñata Farms)的總經理史格(Gavin Scurr)就說,他們最近為了旗下覆盆子農場請了一位新的經理,因為前經理壓力過大入院治療了。


對皮納塔農場來說,工人不夠就代表它們無法採收 400萬籃的草莓,這將讓公司損失 550萬美元(折台幣約 1億5,686萬元)。除此之外,皮納塔農場還有 300噸的鳳梨無人採收。


「我們本來打算在接下來的冬天種草莓,但我們沒有足夠的勞力去建立種草莓的基礎設施,根本不用談要種了。」


沒人來只好自己做


在同樣位於昆士蘭州的一座菜園內,菜農布里博康(Mitch Brimblecombe)表示,當他去電人力仲介安排工人來菜園工作時,人力仲介直接跟他說現在一個人都沒有。許多農人都碰到了一樣的情況,他們只好從早做到晚。


澳洲農業組織Growcom政策倡議經理夏隆(Richard Shannon)說:「有許多農人自己去農場採收農作物,有時到晚上還在採收,這真的對他們的身體健康造成損害。」


「看著他們的心血就這麼被浪費,有的蔬果還需要他們長達 12個月以上的照顧──他們的生計在這裡岌岌可危。」


期待幫手早日出現


現在,農民們最希望的就是全球疫情獲得有效控制,澳洲能夠開放邊境管制,讓背包客們能再次重返農場。





為超級富豪提供服務的投資公司將在香港開設辦事處

 為超級富豪提供服務的投資公司將在香港開設辦事處


在亞洲地區財富激增之際,投資公司Cambridge Associates將在香港開設辦事處,以擴大對亞洲的關注。


這家總部位於波士頓的公司為捐贈基金、家族理財室和退休基金等客戶提供服務,已經在新加坡和北京設有辦事處。根據周一聲明,該公司在2月聘請Edwina Ho擔任亞洲企業發展高級主管,並將其全球私人客戶業務負責人Mary Pang從舊金山遷往新加坡。


「亞洲一直是Cambridge Associates的關鍵市場,我們很高興能夠在香港擴展業務,這是我們向整個地區的客戶提供強大的投資業績和優質服務的下一步,」該公司亞洲區域負責人Aaron Costello在聲明中稱。


根據萊坊上個月的報告,近幾年亞洲地區財富增速加快,到2025年擁有超過3000萬美元的人數預計將超過世界其他地區。彭博匯編數據顯示,最富有亞太億萬富翁的身家總計為2.5萬億美元,幾乎是2016年底的三倍。


Cambridge Associates管理著超過380億美元的資產,為全球230多個富裕的個人和家庭提供服務。

打破協商僵局 美韓敲定駐防軍費分攤協議

 打破協商僵局 美韓敲定駐防軍費分攤協議


美韓兩國官員今天表示,雙邊已針對最新防衛費分擔達成原則性協議,化解長久以來的爭議,減緩兩盟國雙邊關係的刺激,且首爾方面將依約增加分擔金額。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說,這項協議反映拜登政府「致力重振、更新美國在全球的民主聯盟關係,以促進共同的安全與繁榮」。


為期6年的「特別措施協定」(Special Measures Agreement)將取代2019年底到期的舊協議。


國務院發言人說,新協議包括「經談判、有意義增加地主國支援金額」,但未提供進一步細節;她還說,根據舊協議,首爾支應的費用有9成以上回到韓國的經濟活動。


目前有大約2萬8500名美軍駐紮在韓國。


美韓防衛費分擔談判在美國前川普政府陷入僵局。目前韓國每年撥款約9.2億美元,當時提議增加13%,來到每年10億美元,但遭到川普拒絕,要求必須增至50億美元。


新協議仍須獲得韓國立法機關批准。韓國外交部在聲明中證實雙方原則上達成協議,但未提供具體細節。


「在完成內部通報程序後,雙方將做出公開宣布並舉行暫時性的簽署儀式。政府決心要迅速簽署協議,化解超過1年的真空狀態,為強化同盟關係做出一己之力。」


韓方首席代表鄭恩甫(Jeong Eun-bo)4日告訴記者,韓國正設法消除剩餘的分歧,以期就防衛費分擔議題與華府達成協議。


舊協議到期後,約4000名為美軍工作的韓國人被迫休無薪假,促使兩國積極達成臨時協議,以讓他們重返工作崗位。

同一個價錢 香港買的是劏房 泰國買的是大屋

 同一個價錢 香港買的是劏房 泰國買的是大屋


經常有人說,「買泰國樓很便宜,幾十萬便能夠做業主」,到底事實又是否這樣呢﹖泰國樓市醞釀了好幾年,到了此刻仍然值得投資嗎﹖畢竟越洋買樓並非易事,購買物業前必須了解清楚,雖然暫時疫情仍未許可大家出國實地考察,但也可預先做功課,分析香港及泰國的樓市。


 

泰國樓市相對本港平穩


下圖比較了香港和泰國的樓市走勢,藍色棒表示泰國近十年的樓價指數,黑色虛線表示香港近十年的樓價指數。可見泰國近十年的樓市是相對平穩的,即使社會發生大事件,例如2013年、2014年的反政府示威,2017年的新泰國憲法,甚至2020年的疫情,樓價升幅仍然能夠緩緩增長。


香港住宅售價依然高企


根據香港差估署的數據顯示,2019年私人住宅的平均售價每平方米為十多萬元至兩十萬多元,樓宇價格高企,非一般市民所負擔得起。


至於曼谷方面, 2019年公寓的平均售價每平方米為26萬銖(約6萬8千港元)左右,售價相對香港較低,亦更為香港人所負擔得到。


以同樣價錢  可以在泰國買大屋 ?


一般投資者都會選擇在市中心購買物業,因為該處交通便利,有居住需求,可以提升收租回報或轉售率。以曼谷市中心為例,購買一間一千呎的公寓,只需1250萬銖(約315萬港元)左右;以同等價錢,相信在香港也是比較難「上車」(不計算劏房在內),更遑論要市中心旺區的單位。若手持600萬港元,在香港一般可以購買幾百呎的單位;不過,以同等價錢,在曼谷卻可輕易購買過千呎公寓,甚至是複式別墅。


另外,不時有人推銷海外置業時,稱幾十萬便可上車,謹記要仔細留意該物業的位置,通常幾十萬物業都是位於較偏遠的郊外區域,投資回報相當較低的,物業投資並非易事,買賣前記得要研究清楚。




瑞士全民公決禁公共場所蒙面

 瑞士全民公決禁公共場所蒙面


根據瑞士日前(3月7日)舉行的全民公投結果,俗稱“布卡-動議“的公共場所禁止蒙面動議獲微弱多數通過。一右翼保守團體力主此公投。


瑞士將實施蒙面禁令。全部公投選票的統計結果顯示,51.21%的選民支持 "讚成禁止蒙面 "動議。不過,只有略微多於一半的瑞士公民參與投票,投票率為51.4%。現在,該禁令將納入憲法。


一右翼保守團體倡議以徵集簽名的方式,推動了全面禁止在公共場所蒙面的公投。被禁者涉及布卡、尼卡布等具宗教色彩的面紗,但也涉及足球賽事流氓及示威者蒙面。不過,公投前的政治辯論幾乎完全聚焦於穆斯林。


相關法案出自親右翼保守的瑞士人民黨的“埃格金格委員會”(Egerkinger Komitee) 。該委員會從一開始就毫不掩飾該提案劍指穆斯林面紗。作為理由,該協會提出了公民自由權、男女平等原則和基督教西方價值觀。埃格金格委員會執行主任、人民黨籍的利布蘭德(Anian Liebrand)稱,必須限制激進伊斯蘭教。


國家公共場合蒙面禁令允許有少數例外,如出於安全、健康或狂歡節習俗原因的蒙面。相關規定亦適用於遊客。


批評者指責這是煽動反穆斯林


在瑞士,政府、議會和除人民黨外的所有主要政黨均反對該法案。它們指出,在瑞士,尼卡布或布卡遮面現象極罕見,而且,著裝規定不屬於憲法範疇;再者,制定何種規定隸屬聯邦各州主權。此外,根據現行法規,強迫婦女蒙面已屬刑事犯罪。


至2018年,瑞士居民中,穆斯林比例為5.3%。盧塞恩宗教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全國範圍只有不到36名女性全身遮蓋。該調查報告指出,大多數情況下,是女性皈依者有意識地選擇這樣做。罩袍將女性完全遮住,只為眼睛留一格子窗。留窺縫的衣服取名尼卡布。


在瑞士,對全國禁止蒙面的問題已討論多年,聖加侖和提契諾兩州分別在2018年和2016年頒布蒙面禁令。


法國、丹麥、荷蘭和奧地利等多個歐洲國家也禁止全部或部分蒙面。2009年,瑞士全民公決通過了人民黨推出的俗稱的 “宣禮塔動議",使禁止建造宣禮塔的規定入憲。此一發展曾引起強烈反響。




傳嗶哩嗶哩本周過聆訊 百度或最快日內招股

 傳嗶哩嗶哩本周過聆訊 百度或最快日內招股


新經濟股適逢退潮,惟中概股仍堅定回港的步伐,嗶哩嗶哩及百度將先後在上周及本周闖關。據報嗶哩嗶哩,將在本周通過港交所的二次上市聆訊,並且公開招股書,計劃集資規模為30億美元(約234億港元)。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和瑞銀為保薦人。


嗶哩嗶哩於2018年赴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今年1月外媒傳出,該公司已以保密形式遞表港交所申請第二上市,初步計劃3月展開招股流程,募資25億至30億美元。


招股前夕,該平台因被批充斥污辱女性內容,多間品牌公司紛紛取消合作。


不過,公司近日發佈業績大勝預期,去年第四季經調整後虧損擴大至1億美元;營收則按年大增91%,至5.9億美元。


百度籌最多390億


至於另一隻中概股百度,亦正緊鑼密鼓踏上歸途。


市傳百度已通過上市聆訊,最快本周可展開招股,集資規模最多50億美元(約390億港元)。美銀、中信里昂證券、高盛為牽頭行。


百度早前就通過了A類普通股1拆80的提議並已生效,市場視該舉動是為回港上市鋪路,以降低散戶投資者入場門檻。


由於第二上市公司可通過保密方式遞交上市資料,通過聆訊後才在港交所網站上披露招股書,因此嗶哩嗶哩和百度的招股書或在本周才會公開。


有報道指,嗶哩嗶哩與百度的招股時間將極為接近,兩者最快均將於3月正式登陸港交所。


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昨晚於市前交易時段下跌,包括嗶哩嗶哩盤前最多跌9.5%,見最低107.51美元;百度盤前亦曾跌7.5%,至242美元。


至於中概股在美急插,是否影響兩隻回流香港股份的上市進度,市場未有過多的揣測,均在靜待其通過聆訊後再觀察安排。




2021年3月7日 星期日

梅克爾保守派聯盟民調跌至1年低點

 梅克爾保守派聯盟民調跌至1年低點


根據德國畫報(Bild)委託民調機構凱度(Kantar institute)進行的民調顯示,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的保守派聯盟支持度跌到1年低點。


梅克爾領導的基民/基社聯盟( CDU/CSU)上週支持度來到32%,下滑了2個百分點,為2020年3月以來的低點。


畫報指出:「這次的下滑有諸多因素,全都和疫情有關。」


在萊因-法耳次邦(Rhineland-Palatinate)和巴登符騰堡邦(Baden-Wuerttemberg)即將於3月14日舉行地方選舉之際,民調滑降對保守派來說是壞消息。


德國今年9月26日即將舉行大選,這兩個邦的選舉被視為全國選情的風向球。梅克爾今年任期結束後將退出政壇。


去年春天,德國政府成功壓下第一波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贏得國內外專家的讚賞,梅克爾中間偏右的基督教民主黨(CDU)和巴伐利亞邦姊妹黨基督教社會黨(CSU)支持度逼近40%的高峰。


不過,德國2020年底遭第二波疫情重創,梅克爾執政聯盟被迫站上火線。


儘管連月來實施痛苦的封鎖措施,德國近日來新增感染人數停止下降。


在物流因素和官僚作業交相影響下,德國施打疫苗速度緩慢,再加上大規模篩檢牛步化,都使得民眾對政府的危機處理越來越沒信心。


讓梅克爾政府處境雪上加霜的是疫情之初爆發的口罩採購醜聞越滾越大。


基督教社會黨議員諾史萊恩(Georg Nuesslein)被控收受口罩供應商60萬歐元(約新台幣2000萬元)賄款,上月遭到調查。


基督教民主黨議員羅貝爾(Nicolas Loebel)也捲入類似的爭議。他的公司涉嫌收受25萬歐元佣金,斡旋口罩合約。羅貝爾今天宣布退出政壇。



沙國石油重鎮遇襲 油價亞洲盤大漲逾2%

 沙國石油重鎮遇襲 油價亞洲盤大漲逾2%


沙烏地阿拉伯當地時間周日 (7 日) 晚間發生無人機攻擊事件。該國東部省達蘭市 (Dhahran) 上空傳出巨大爆炸聲。由於達蘭市是沙烏地阿拉伯生產石油重鎮,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石油公司—沙烏地阿美的總部所在地。因此在這起攻擊事件後,油價於周一 (8 日) 開盤一度飆升逾 2%。


該起攻擊後葉門胡塞武裝份子同時發佈聲明表示,該武裝份子向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東部和南部的多個地區發射 8 枚導彈及啟動 14 架無人機,對沙烏地阿拉伯境內的石油和軍事設施發動襲擊。


目前沙烏地阿拉伯並未對此作出官方回應。至於美國駐沙國領事館則發佈警示,要求所有在沙國的美國公民提高警覺,並做好再發生類似事件的防範措施。


受到攻擊事件影響,紐約西德州原油期貨於亞洲盤中一度站上每桶 67 美元關卡,布蘭特原油期貨則突破每桶 71 美元大關,紛紛勁揚逾 2%。


截至上午 08:00 止,紐約西德州原油期貨暫報每桶 66.41 美元,上漲 1.5%;布蘭特原油期貨暫報每桶 70.35 美元,上漲 1.4%。

 

近期油價漲勢凌厲,主要受到 OPEC 意外選擇 4 月份不進行增產。同時也有多家外資券商發布報告看多未來油價走勢。


在摩根士丹利最新報告中,維持第 3 季布蘭特油價預期為每桶 70 美元。不過報告認為,由於第二、三季全球原油市場每天仍有 140~190 萬桶的供應缺口,所以在樂觀情況下油價有機會上看每桶 80 美元。


但摩根士丹利同時指出,目前 12 個月遠期西德州原油報價比美國頁岩油生產商的損益兩平點每桶超出 20 美元,接近 2011 和 2018 年高點。所以美國頁岩油生產商的增產動力可能成為未來油價上漲的阻力。

3月上旬電視面板價格續漲5美元、IT面板漲1美元

 3月上旬電視面板價格續漲5美元、IT面板漲1美元


面板業迎來史上最長產業循環週期,市調機構集邦旗下 Witsview 公布 3 月上旬面板報價仍維持上漲,其中,55、65 吋電視面板價格仍上漲 5 美元、平均價格達 195、245 美元,顯示器、筆電等 IT 面板也約有 1 美元漲幅,有利面板雙虎友達 (2409-TW)、群創 (3481-TW) 本季營運維持高檔。


除電視面板維持漲勢外,Witsview 統計,27 吋顯示器面板、14 吋筆電面板同樣維持上漲,平均價格上漲 0.7、0.8 美元,統計第 1 季整體面板價格漲幅達約 15-20%,第 2 季可望維持漲勢。


面板業在 2018 年下半年前受中國面板廠大舉開出新產能、價格競爭,雖然台廠積極擴大布局工控、高值化產品,但營運仍面臨龐大競爭壓力,但隨著去年疫情意外帶動遠距商機,刺激電視、筆電、平板需求,帶動面板價量齊揚,助推面板廠營運逐步轉好。


友達、群創去年營運逆轉勝,去年第 4 季平均每日更賺進 1 億元,法人推估,友達、群創首季營運將再優於去年第 4 季,單季大賺逾百億元,且毛利率在價格維持漲勢帶動下,也可望進一步提升。


展望本季,雙虎看好在遠距商機延續下,整體面板價格將正向發展,估首季價格可望季增 1 成,全年營運也樂觀看,但受面板驅動 IC、偏光板、玻璃基板等上游零件吃緊影響,將影響出貨表現,估供不應求狀況最遠將延續至年底。

車用半導體前五強吃下4成市占!為何旁人難以切入?這2大因素是關鍵

 車用半導體前五強吃下4成市占!為何旁人難以切入?這2大因素是關鍵


台灣是半導體王國,2020年整體產值突破新台幣3兆元,高居全球第二。但在車用領域裡,歐、美業者才是大咖。


研究機構Gartner指出,2020年全球車用半導體總產值約374億美元(1.12兆新台幣),由車用半導體大廠英飛凌(Infineon)、恩智浦(NXP)、瑞薩(Renesas)、德州儀器(TI)及意法半導體(STMicro)咬下全球43%市場大餅。其中,去年併購半導體廠賽普拉斯(Cypress)的英飛凌,更以11.6%的市占率(賽普拉斯約貢獻2%)一躍成為龍頭。


Gartner報告並指出,若不看業者單獨排名,光是以IDM(垂直整合製造)方式生產車用半導體的公司,就掌握了全球約84%市占率,換算產值為314.16億美元(約9,425萬新台幣)。


這就讓人格外好奇,前五大車用半導體業者為何這麼「強」?


原因1:地緣優勢與產業供應鏈的裙帶效應


第一個原因,跟汽車生產鏈的環環相扣有關。


2020年全球汽車銷量冠軍為豐田Toyota(953萬輛),前十名還有福斯(Volkswagen)、通用(GM)、福特(Ford)跟賓士(Mercedes-Benz)等,除了韓國現代汽車(Hyundai Motor)外,其他品牌都來自於歐美日等國。這些汽車品牌並非從設計到生產自己一手包辦,而是會透過層層的供應鏈來完成,並根據供應商的前後順序而有Tier 1(一級)、Tier 2(二級)之分。而上述的英飛凌、恩智浦等車用半導體業者所生產的晶片,其實都還需要交到車用電子系統廠如博世(Bosch)、西門子(Siemens)等業者手中,再與整車廠如通用、福特等合作。


汽車產業發展向來受品牌廠驅動影響,市占率位於領先地位的車用半導體大廠,不僅企業總部位於歐洲、美國,擁有地利之便,不少公司更有自己獨特的「裙帶關係」。


如2015年被恩智浦併購的飛思卡爾(Freescale),是2004年從Motorola半導體部門獨立出來。過去Motorola與福特、通用等重要的車廠都是具有長久上下游供應鏈的關係,因此飛思卡爾投入時間早、又擁有相對完整的車用IC產品線,讓他們在車用IC市場掌握先機。


像是目前市占第一的英飛凌,是於2000年從西門子集團獨立。西門子過去一直在車輛電子化研發的領域上有所投入,掌握不少功率半導體、汽車微控制器關鍵技術。


環境優勢加上與母廠的緊密關係,讓這些車用半導體廠有了「天時」加「地利」之便。而車用產品本身的「難度」,則幫他們再創造了另一項門檻。


原因2:車用電子認證複雜且漫長、耗時1至3年


「要知道車廠供應鏈是很複雜的,」微驅科技總經理吳金榮說。由於汽車是承載乘客移動的交通工具,「安全」就成了責無旁貸的最大考量,因此對於產品如各種晶片設計、製造的認證必須格外嚴謹。


拓墣產業研究院資深分析師姚嘉洋表示,打入汽車供應鏈的基本條件是獲得「國際汽車電子協會(AEC)車規驗證」,如通過AEC-Q系列車用電子產品驗證的IC晶片(AEC-Q100)、被動元件(AEC-Q200)、離散元件(AEC-Q101)等,驗證內容包括確保產品能承受各種環境溫度的考驗、震動或衝擊等嚴苛環境挑戰。比起手機壽命約1~3年,車用電子往往被期待能用至少5~10年,甚至更久,因此產品認證時間至少需耗時1~3年不等。


姚嘉洋補充,當英飛凌、恩智浦這些車用半導體業者要外包給晶圓代工業者製作時,晶圓代工廠的產線除了要獲得AEC-Q系列的驗證外,也需要跟客戶(車用半導體業者)進行認證,亦是另一個費時費力的過程。


因此,伴隨著車用電子供應鏈的裙帶關係,以及產品認證耗時等因素,都讓這些車用半導體業者能搶占先機,囊括逾8成的市占率,且旁人難以切入。




晶片缺貨從汽車延燒至手機 高通晶片交期延遲 30 週以上

 晶片缺貨從汽車延燒至手機 高通晶片交期延遲 30 週以上


自 2020 年下半年以來,晶片供應短缺和價格上漲,已成為半導體產業關注的議題。由於晶片的短缺與價格上漲,也連帶整個產業鏈中出現缺貨短缺的低迷狀態。智慧型手機商表示,手機產業作為半導體晶片用量最多的產業,手機晶片正處於完全缺貨的狀態。


在全球晶圓代工產能有限的情況下,晶片缺貨潮似乎已從汽車業吹向手機業。小米中國區總裁盧偉冰就表示,今年晶片缺貨,不是缺,而是極缺。


OPPO 體系下的 realme 品牌言人也表示,高通主要晶片和小型材料已經斷貨,包含電源、藍牙音頻等功能性晶片。


業內消息人士指出,高通晶片交貨期已延長到 30 多週,並且有部分的晶片,像是藍牙的的交貨期已超過 33 週。


隨著缺貨情況持續,包含小米、華為、Oppo、vivo 等手機製造商也正在積極搶貨,無疑增加了晶片供需之間不平衡的情況。


有半導體產業分析師表示,目前來看,手機處理器、PMIC 電源管理晶片、MCU 微處理器等晶片都面臨缺貨的情況。從市場整體缺貨情況來看,缺貨的情況將會持續到今年年底。


自去年年底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的防疫封鎖迫使東南亞停工,以及受到美國制裁的中國科技巨頭華為的大量採購,晶片供應短缺問題嚴重。


根據調研公司 IHS Markit 的數據顯示,車用晶片的短缺很可能會在第一季影響全球近 100 萬輛輕型汽車的產能,高於先前所估的 67.2 萬輛,但今年內大部分汽車生產可望恢復正常。

散戶瘋台積 股東飆至84萬人

「護國神山」台積電近期雖遭外資大舉減碼,壓抑股價自高檔拉回,但據統計,持有台積股東人數仍一路衝高。截至2月底為止,台積電整體股東人數已突破84萬人,續創歷史高峰,並較去年同期呈現倍數成長。法人預期,半導體產業中長期戰略地位不變,加上台積先進製程「獨霸」優勢加持,股東人數有望挑戰百萬。


拜「全民瘋台股」的投資熱潮不墜,以及開放盤中零股新制所賜,帶動台股股東人數顯著成長。統計至2月底,股東總人數排名以中鋼的100.86萬人最多,拿下冠軍寶座,為目前唯一一家股東人數超越百萬的上市櫃公司,其後依序為台積電、鴻海、聯電、開發金、中信金、玉山金、第一金、國泰金、兆豐金,股東人數皆超過40萬人。


券商主管分析,以往上市櫃股東人數變化幅度不大,且相當集中在獲利較為穩定、有「存股」題材的大型權值股,例如中鋼去年股東人數即達到「百萬大軍」,且有5家金融股入列股東人數前十大,而隨著開戶人數大增,投資風向湧入成長股,以及零股股東大增,包括晶圓雙雄台積電、聯電也都是近一年股東人數才出現大幅成長的現象。


進一步觀察,台積電今年以來零股股東從29.29萬人增加到45.86萬人,持股1張到5張區間的股東也有30.83萬人,兩者合計占整體股東人數高達91.2%,但持股占比僅2.48%,另有88.88%的股權則集中在1,516位持股千張以上的大股東手上。


值得一提的是,台積電上周股價拉回,但股東人數逆勢增加3.6萬人,對比農曆年前失守600元時,當周股東人數更大增近9萬人來看,兩次「跌破月線」儼然成為國內投資人進場的指標訊號。法人認為,此舉也反應出空手投資人在指數高檔之際,採「逢回布局」、「越跌越買」的操作策略,促成股價與股東人數呈現翹翹板的特殊現象。


此外,由於半導體戰略意義不斷被強調,晶片缺料仍是市場關心議題,台積電具產業領先關鍵地位,預期整理過後仍將扮演市場主流,外界看好台積電有望成為繼中鋼之後,躋身台股第二檔股東人數超越百萬大關的指標股。





美圖公司(01357)斥4000萬美元購買以太幣及比特幣

 美圖公司(01357)斥4000萬美元購買以太幣及比特幣


美圖公司(01357)宣布,集團於2021年3月5日在公開市場交易中購買1.5萬單位的以太幣和379.1214267單位的比特幣(「BTC」),總對價分別約2210萬美元和1790萬美元。


董事會認為,加密貨幣具有足夠的升值空間,並且在此時通過將其部分現金儲備金分配到加密貨幣,可以用作資金管理中分散持有現金之風險。但總體而言,短期内加密貨幣的價格仍然會有波幅,因此董事會目前決定投資以市值計最大的兩種加密貨幣以太幣和比特幣,董事會相信這投資能最大化提高長遠股東價值。




2021年3月6日 星期六

金融中心突圍新招 英擬放寬SPAC上市

 金融中心突圍新招 英擬放寬SPAC上市


全球金融中心大戰白熱化,4個英文字「SPAC」成為保住地位的關鍵!英國政府擬放寬上市規則,重點希望促進「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SPAC)交易,吸引科技初創企業在當地上市,維持倫敦在英國脫歐後的歐洲金融中心地位,並增強與紐約及香港的競爭力。在對手咄咄進逼下,香港上調股票印花稅實屬不智,只會讓資金流走。


對於英國有意放寬上市規則,有分析認為,某程度源於英國脫歐對倫敦金融城構成重重挑戰,因荷蘭阿姆斯特丹今年1月的日均股票交易金額達92億歐元(約111.5億美元或869億港元),較去年12月多逾3倍;反觀,倫敦今年1月日均股票交易金額降至86億美元,失落歐洲最大股票交易中心寶座。回看倫敦2020年的日均成交額達175億歐元(約210億美元或1,638億港元)。新股方面,今年直至周二才有首隻歐洲股份赴倫敦掛牌,據悉是丹麥消費評價網站Trustpilot,其集資約5,000萬英鎊,估值約10億英鎊。


美掀熱潮 遠超傳統IPO


面對如此困局,倫敦若再不改革,目前世界金融中心「二哥」之位必然失去,SPAC成為了救命符!SPAC近年在美國蔚然成風,去年當地共有229家SPAC公司上市,集資760億美元,佔美國整體新股59%。今年首3周,美國SPAC新股已達56宗,集資160億美元,遠超傳統IPO的9宗及40億美元集資額,而且陸續有來,日本軟銀最近也宣布新增兩隻SPAC。


英國在SPAC發展顯然落後,雖然倫敦證交所並非沒有SPAC,但據現時監管規定,一旦SPAC選定了收購目標,就必須停牌,且在交易內容公布前不能恢復買賣,這意味着一旦SPAC投資者不喜歡收購目標,就不能即時沽貨。按最新改革建議,英國的SPAC規例將與美國睇齊,以投資者為先。


事實上,由於英國要求嚴謹,自2020年以來,只有一隻SPAC在倫交所掛牌,不少英國本土企業,包括電動車生產商Arrival及博彩數據公司Genius Sports也選擇在美國進行SPAC上市。


SPAC熱潮席捲全球,各主要金融中心亦謀分一杯羹。新加坡交易所行政總裁羅文才最近透露,當地計劃今季就引入SPAC進行市場諮詢,若獲得支持,期望最快今年有首隻SPAC掛牌,搶亞洲區「頭啖湯」。偏偏香港又慢幾拍,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日前稱,港府正認真探討SPAC,但沒有提供時間表,致使市場人士不斷批評,港府不但跟不上潮流,更要在股票印花稅「落刀」。


羅傑斯警告爆泡先兆


然而,不少投資名宿警告這股SPAC狂潮可能觸發大冧市。「商品大王」羅傑斯表示,SPAC蜂擁上市是大牛市即將結束前的警號之一,猶如300年前的密西西比公司、南海公司泡沫爆破,悲劇將重演。「股神」巴菲特的副手芒格也公開警告,SPAC是泡沫迹象,直言世界沒有SPAC可能會更美好。


華爾街大行高盛則很可能從SPAC熱潮中獲益,該行行政總裁所羅門表示,雖然新的集資活動可能造成市場波動及炒風,但目前情況不應視為「危機」,惟他亦提到SPAC繞過傳統IPO盡職審查程序的把關工作,可能對一些投資者構成風險。

Amazon 無人雜貨店衝出北美 於倫敦設首間海外分店

 Amazon 無人雜貨店衝出北美 於倫敦設首間海外分店


Amazon 日前宣佈於英國倫敦開設 Amazon Fresh 無人商店,這是 Amazon 首次將無人雜貨店引進到美國以外的地方。倫敦的 Amazon Fresh 採用集團的 Just Walk Out 技術,顧客只需將物品從來貨架取下就可以帶離商店,毋須在付款處停下完成交易,費用會在顧客的 Amazon 帳號自動扣除,收據則會以電郵方式提供。


在 Amazon Fresh 購物的過程完全自動化,顧客唯一要做的就是以 Amazon 手機程式掃描,然後才進入商店範圍。Amazon 的首家 Go 無人商店在 2016 年於美國西雅圖試業,現時全美國已經有廿多間分店;在 2020 年開始加入的 Amazon Go Grocery 店舖面積更大,銷售的物品種類更多。店舖內利用相機鏡頭去追蹤顧客,並記錄他們選購的物品,以達到毋須收銀員的效果。


位於倫敦 Ealing 的 Amazon Fresh 佔地約 2,500 呎,會銷售生活雜貨和在店內製作的熟食。店舖的營業時間為 7am 至 11pm,年中無休,希望為附近的居民提供生活所需。由於疫情的緣故,現時只限 20 人同時在店內購物以保持社交距離,又會向顧客提供用完即棄手套等防護裝備,Amazon 表示他們正計劃在大倫敦地區開設更多無人商店。


https://www.theverge.com/2021/3/4/22312970/amazon-fresh-cashier-less-store-uk-go-grocery-london




緬甸再擲催淚彈 聯合國特使籲停止鎮壓

 緬甸再擲催淚彈 聯合國特使籲停止鎮壓


星期六,緬甸軍警再次動用閃光彈、催淚彈驅散示威者。聯合國緬甸問題特使則呼籲,國際社會不再承認緬甸軍政府。中國駐聯合國大使則說,不願看到緬甸出現不穩定局面。


聯合國緬甸事務特使伯格納(Christine Schraner Burgener)周五晚間(3月5日)發表講話,呼籲聯合國安理會采取緊急行動,以應對緬甸民眾"絕望的懇求"。伯格納在聯合國的一場會議上說,"鎮壓行徑必須停止。"


這位來自瑞士的外交官指出,僅在本星期,緬甸軍警在鎮壓行動中就殺害了大約50名和平示威者。她還透露,近期她每天都收到大約2000條"直接求助信息",都是"來自母親、學生、老人的絕望懇求"。伯格納呼籲國際社會不再承認緬甸軍政府,而是"盡快堅定地推動恢復民主"。她要求聯合國明確譴責緬甸軍政府的政變行動,指出這已經嚴重損害了聯合國的原則。


不過,分析人士認為,聯合國不太可能在緬甸問題上采取強硬姿態,任何措辭相對嚴厲的涉及緬甸提案都會遭到中國或者俄羅斯的否決。


就在本周六(3月6日),緬甸軍警再次使用了閃光彈、催淚彈驅散仰光街頭的示威民眾。據當地媒體報道,當天,仰光街頭有一些小規模的示威。在其他城市也有零星示威的報道。暫時沒有人員傷亡的消息。而在周五的示威中,至少有一人在軍警的鎮壓行動中喪生。


民眾提出四大訴求


緬甸民眾在本星期的示威中提出了四大訴求:終結軍政府統治、釋放政變中被捕人士、恢復民主、廢除賦予了軍方太大權力的2008年憲法。


美國國務院周五表示,美方已經采取措施,阻止緬甸軍政府動用存放在美國的10億美元緬甸主權基金。


緬甸軍政府方面則一再表示,在驅散示威行動的過程中始終保持克制。但是軍方同時又強調,不會允許示威者破壞穩定。軍政府還曾明確告知聯合國觀察員,他們不會懼怕任何制裁和孤立。 一個月前發動軍事政變奪取政權的敏昂萊將軍更是宣稱:"我們已經學會了,同較少的朋友一道共同前進。"


根據路透社獲得的紀要文件,就在周五的會議上,中國駐聯合國大使張軍呼籲"各方都應保持絕對冷靜和克制",強調"中方不願看到緬甸出現不穩定甚至混亂局面。"


在去年秋天的大選中,昂山素季領銜的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獲得大勝,而與軍方結盟的反對黨僅獲得國會476個議席中的33席,遭到嚴重削弱。緬甸軍方在今年2月1日發動政變,拘捕了包括國務資政昂山素季在內的諸多執政黨要員,並宣布全國進入為期一年的緊急狀態,之後再重新舉行選舉。




世衛反對疫苗護照 專家預計疫情明年初結束

 世衛反對疫苗護照 專家預計疫情明年初結束


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都在研究「疫苗護照」的相關問題,歐盟計劃今夏推出數字疫苗護照。然而,世界衛生組織卻表示反對,其官員同時做出大膽預測。


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歐盟委員會的 "數字綠色疫苗護照 "計劃表示強烈反對。該組織歐洲區辦事處主任漢斯·克魯格(Hans Kluge)周五(3月5日)接受德國《世界報》(Die Welt)采訪時表示,目前尚不確定,接種新冠疫苗後的免疫力能維持多久,是否能阻止將病毒傳染給其他人。因此,世衛組織反對計劃中的疫苗護照。這位比利時醫學專家強調:“我們理解各國政府面臨的政治現實”,計劃在今年夏季推出的這項計劃“大概是不可避免的”,“但世衛組織並不建議這麼做”。


歐盟委員會將於3月17日提出 “數字綠色護照”的立法草案,該護照將記錄和新冠有關的疫苗接種情況、染病史和檢測結果等信息,旨在提供一個安全的方式來解除限制措施和恢復旅游。歐盟領導人此前已就推進數字疫苗護照的計劃達成一致。預計該計劃所需的技術支持將在三個月內到位。


中國的態度和問題


而在中國,尤其在剛剛召開的“兩會”上,“疫苗護照議題也受到關注。官媒中央廣播電視台的“國家在線報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表示,中國也在研究 “疫苗護照”的相關問題,相信很快就會有答案。


中國全國政協委員朱征夫在會前向《環球時報》表示,他將提議用“新冠檢測+疫苗護照”來取代入境旅客的14天強制隔離期,以及在國內推行接種疫苗的電子證明書(即國內的“疫苗護照”),憑該證明書在國內旅行可免核酸檢測。他還建議,國際上應開展雙邊或多邊談判來推動各國“疫苗護照”的互認和快速准確識別,以推動國際旅游和國際經貿活動逐步恢復。


而就國際“疫苗護照”,中國民航網提出一大問題:如果各國在全球範圍內采用COVID-19疫苗接種協議,並只允許持有特定疫苗的“COVID護照 “的人越過邊境,而俄羅斯和中國等國家的居民如果接種了“非特定”的疫苗,則可能會被拒絕入境。


質疑和擔心


已實施大規模接種的以色列率先推出了“疫苗護照”制度。韓國、泰國和新加坡等國也在對是否實施“疫苗護照”進行討論。最初排除了推出數字護照可能性的英國近日也表示正在研究數字護照的利弊。


有關“疫苗護照”的優勢顯而易見,但其帶來的問題也不容忽視。《紐約時報》分析認為:“將世界以接種了疫苗和未接種疫苗來劃分,提出了讓人望而卻步的政治和倫理問題。得到絕大多數疫苗的都是富裕國家,以及這些國家中享有特權的族群。給予接種了疫苗的人更多的特權,同時加強對未接種者的限制,可能會擴大本已大到危險程度的社會差距。”該報繼續寫道:“許多群體對疫苗的懷疑程度已經很高,如果接種疫苗被視為是政府強制的話,有跡象表明懷疑會有增無減。疫苗護照的計劃還可能加劇與新冠病毒疾病有關的民族主義:在各國之間引發將本國公民利益置於全球利益之上的爭吵。”


疫情十個月後結束 ?


在接受《世界報》的采訪中,世衛組織歐洲區辦事處主任克魯格還預計,新冠大流行將在約十個月後結束。他預測,2021年仍將是一個新冠年。在他看來,2020年是 “未知領域”。“疫情發生一年後,我們掌握了更多信息,因此我預計到2022年初,這場大流行就會結束”,“這並不意味著病毒屆時將會消失,“但希望到時候,我們不再需要進行破壞性干預。”


克魯格認為,重要的是不要忘記這段經歷,他舉例說:“們從埃博拉病毒中看到,恐慌周期之後是遺忘周期。我們應該要永遠記住這場疫情。”他同時提醒,要足夠重視變異新冠病毒,因為部分變異病毒傳播非常迅速,而且容易引發重症。“如果現在的疫苗接種進程緩慢,那麼我們將失去主動權。病毒就又會佔上風”,克魯格強調,現在還不是歐洲人可以放松的時候。


世衛組織緊急項目執行主任邁克爾·瑞安(Michael J Ryan)在3月1日的記者會上則表示,現在討論疫情結束的時間還為時過早,世衛組織當前的工作焦點是盡可能遏制新冠病毒傳播。


歐洲感染率再次增加


世衛組織歐洲辦事處於本周四宣布,歐洲的新增感染病例上升9%。此前新增病例連續六周減少。首次出現在英國的病毒變種B.1.1.7,目前已出現在歐洲53個國家中的43個國家。


克魯格還呼籲歐洲和全球團結起來,共同開展疫苗接種活動。這位52歲的醫學專家指出:“我們必須要有耐心。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免疫計劃。”他補充道,通常情況下,研制一種疫苗需要十年時間。“(歐盟)聯合采購疫苗是一個成功的故事”,克魯格接著表示:“如果各國單獨行動的話,大國可能會滿載而歸,而小國則會空手而去。”然而,在大家都安全之前,“沒有人是安全的”。

35歲以下業主得7.6%!年輕人靠儲蓄買樓難、兩個「上車靠外父幹」 真實個案

立法會秘書處(秘書處)發表有關「自置居所對香港社會經濟的影響」的《研究簡報》,指香港人的自置居所比率遠低於富裕經濟體系的60%水平,35歲以下的戶主只佔7.6%,60歲及以上戶主則有41%。這個數字未有分解以前用公司名買樓,而轉為自置身份買多層,這便可以不用給樓價15%作為第二層樓的特別印花稅,或是以「借家人名」用作同類型申請自置買樓。



香港樓價15年升4倍!35歲以下業主跌至7.6%!首置平均年齡延至44歲


三分之二的本地業主已供完樓再買樓

報告指出,三分之二的本地業主,在2016年全面繳清按揭貸款的同時添置額外單位,作為子女的第二居所,或為收租的投資物業,或對跨世代的財富分配構成影響。私人住宅單位的淨增業權由投資者持有,放租而非自住。雖然普通租戶單憑工資,他們較難與其他買家在物業市場競爭。這對社會流動構成連鎖影響。更有代理形容,21年紀年代,年輕人必須「靠父幹」才能上車。


上車客靠父幹的真實個案1

當看到這報告,便勾起老樓想起兩個特別例子,上車客靠父幹的真實個案。


第一個為2017年一個日出康城樓花開售,由於吸引逾七成年輕人登記購買,隔晚便着同事在採訪開售過程時,特別要留意相關個案。皇天不負有心人,訪問了其中一對80後年輕準夫婦。兩人畢業後已開始儲錢,能夠短短幾年儲夠百萬首期,純粹靠一個「慳」字。



「樓市跌唔落、長遠仍穩陣」 兩個自住用家個案:疫市無懼風險照買樓


80後年輕準夫婦靠「慳」儲首期 

當時那位準新娘分享其「慳家本領」,就是少旅行少睇戲,「我哋只去過一、兩次旅行(過去4至5年),一年只睇一、兩次戲。至於買入單位,月供近1.9萬元,佔兩人入息約兩成。


同場談及女兒的上車故事,其父回想話當年,「我嗰代只要勤力一定買到樓,做到九成按揭,我買鰂魚涌太古城77萬,只係7萬首期。」,「(近年)樓價係咁升,但人工唔升,令呢一代年輕人好辛苦。」


靠家人資助幫上車

尤其現在大學生月入中位數僅逾萬元,「所以我懷疑𠵱家讀大學讀嚟做乜。」女兒又指:「我哋已叫做好啲一群,但都咁難買樓,可見樓市畸形。」其夫婿則表示,「其實我都屬於抽唔到居屋人士,呢班人好慘,公屋無我哋份,居屋又無份。」至於耗了百萬儲蓄外,還要靠家人資助幫上車。


上車客靠父幹的真實個案2

另外一個例子,便在六年前(約2015年),又係一對新婚夫婦,丈夫當文員,老婆為家中長女替父親打理茶餐廳,因為二人當時沒有太多積蓄,二人只能把有限的積儲用作結婚的開支。至於新居如何安排?因女家父親2003後沙士後,先後購入三層新界樓作自用及收租用途,便把其中一層以作為女兒居所,讓二人可以無顧慮安心儲錢。


外父資助湊首期買屯門三房

二人在兩年後因大兒子出世,因舊居太細,故有意出外尋找新居所,因樓價與兩年前又升了四成,儲蓄始終追不上樓價。


二人經與外父母商量後,便由外父資助,湊夠首期轉買了一層屯門三房單位,加上丈夫亦考入了政府部門,收入漸穩定,生活並且慢慢富裕起來,並向外父償還那時「襄助」的短期貸款。


年輕人靠儲蓄買樓難

這兩個碰巧為「上車靠外父幹」的故事,與一般靠父幹上車的意義大同小異,同樣反映現金樓價,靠儲蓄上車的比例越來越渺茫,必須靠上一代的護航才能置業。

特斯拉歐洲市場漸失競爭力,1 月市占率跌出前三

 特斯拉歐洲市場漸失競爭力,1 月市占率跌出前三


最新車市統計數據顯示,特斯拉在歐洲競爭力正在下滑,今年 1 月在關鍵歐洲電動車市場的市占率大幅減少,福斯集團則穩坐歐洲電動車龍頭。


歐洲汽車產業分析師 Matthias Schmidt 周一(1 日)發布今年 1 月車市市占報告,特斯拉對包括歐盟、英國、挪威、冰島與瑞的 18 個主要歐洲市場共出貨 1,619 輛電動車,市占率約 3.5%,較去年同期下滑。


Schmidt 表示,1 月為特斯拉的傳統淡季,通常歐洲交車高峰都落在每季季末。不過,特斯拉過去 12 個月滾動交車量已落後現代與起亞,即歐洲目前第三大受歡迎的電動車集團。


2019 年特斯拉以 10.9 萬輛交車量輕鬆搶下歐洲電動車龍頭,電動車市占高達 31%,但隨著去年多家車廠切入電動車市場,特斯拉歐洲交車量已落後福斯集團,以及雷諾、日產與三菱所組成的電動車聯盟。  


去年特斯拉交車量僅約 9.8 萬輛,較 2019 年下滑約 10%,歐洲市場市占下滑至 13%。 Schmidt 表示,特斯拉面臨歐洲車廠步步進逼,反映歐盟碳排放目標新制以及伴隨的巨額罰款帶來車市改變。


Schmidt 說道,1 月福斯集團穩坐歐洲電動車市場龍頭,交車量為 10,193 輛,市占超過 22%;由飛雅特克萊斯勒(Fiat Chrysler)與寶獅雪鐵龍(PSA)組成的 Stellantis 居於第二,市占 19%。


第三名的現代集團則市占約 13%,交車 6,018 輛,第四名則為戴姆勒集團(Daimler)。


全球市場來看,1 月中國電動車成長超越歐洲,奪回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龍頭寶座,總計中國註冊的電池與插電式油電混合電動車共 17.9 萬輛,而歐洲為 11 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