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6日 星期六

嶄新共居概念 幫助解決本地住屋問題 Dash Living入住率逾九成

 嶄新共居概念 幫助解決本地住屋問題 Dash Living入住率逾九成


本地共居品牌Dash Living,現時在港共設六個公寓、合共提供逾400個單位,透過科技面對疫情挑戰,包括虛擬睇樓、線上入住,並以手機應用程式(App)作為門匙。品牌已進入新加坡市場,兩地合共提供近1,200個單位,2020年的整體入住率達到九成以上,很受年輕世代歡迎。Dash Living先後籌得逾1,000萬美元的資金,將進一步提升科技水平,以及發展更多市場,解決亞洲地區共居空間不足的問題。


本港房屋長期供不應求,住屋問題一直困擾不少港人,隨著生活模式改變,傳統租樓或買樓,也未必能夠完全貼合新世代的要求,故近年興起共居(co-living)概念。共居是共享經濟的產物,除了私人的起居空間外,其他設施均與不同住戶共享,達致更佳的成本效益,更重要的是建立社群,方便住戶拓展人際網絡。


港人一般都是買樓或租樓,大部分人都較喜歡新落成的樓盤,因為設有會所,住戶可以享用內裏的設施,不過樓價或租金,以及管理費相對較高。Dash Living創辦人李灝庭(Aaron)說:「傳統的物業管理模式,大多由發展商興建配套,然後再聘請管理公司管理,投資及人力成本居高不下,對住戶來說也缺乏彈性。」


科技解決住屋問題


Aaron在美國完成大學課程,主修工商管理、創業及品牌管理,求學期間開始創業,先後創辦活動策劃、團購公司,也曾涉足網上時裝、教育及慈善團體的投資及營運。跟其他年輕人一樣,Aaron也曾受住屋問題困擾,包括租金高昂、彈性不足、設施有限等,而他個性喜歡解決問題,近年科技發展迅速,令他想到以共享經濟的概念,協助解決住屋問題。


Aaron於2014年單人匹馬投資100萬元成立Dash Serviced Suites,當時定位為物業管理平台,向業主租用單位,然後裝修及放租,首個據點在尖沙咀,提供八個單位,未開業已全數租出。其後,平台陸續加入更多據點,提供更多單位,由於這些據點的設施有限,Aaron決定與鄰近的商戶合作,為住戶提供服務。


公司於2019年正式推出共居概念,10月在尖沙咀推出首個共居公寓,提供51個單位,以及近2,000平方呎的共享空間,當中包括開放式廚房、露台及天台,並於2020年重塑品牌為Dash Living。現時Dash Living在港設有六個共居公寓,遍佈於銅鑼灣、灣仔、中環、尖沙咀、佐敦和旺角,主攻交通便利的位置,合共提供逾400個單位。


Dash Living的單位面積介乎100至200平方呎;而每月租金,則由8,000、9,000元,至20,000、30,000元,租約最短為一個月,租金包括水電費、房間清潔、基本日常用品、傢具電器及Wi-Fi等,租客可以即租即住。


租客可以在網站瀏覽資訊,透過不同的篩選條件,物色心水單位,部分單位設有虛擬睇樓短片,需要實地視察的也可以預約睇樓,約一半租客只需線上睇樓。租客可以直接在網站預約入住,過程就像預約酒店房間一樣,在指定日期以手機App作為門匙,便可進入單位居住。


續租率提升至七成


此外,租客可享超過30項會員優惠,包括健身中心通行證、共享辦公室通行證,以及餐飲及購物優惠等。「租客可以透過手機App兌換不同優惠,同時預約不同設施的服務,包括健身中心等。」


傳統的屋苑或服務式住宅(serviced apartment),租客只可以使用旗下的設施,而這些設施都由發展商投資興建,成本不菲。Dash Living是「輕資產」的公司,不會投資於物業,而且將不同設施聯合起來,解決人們的住屋問題,以及提升生活質素。


以傳統模式而言,管理公司以「幢」為管理單位,每幢安排特定數目的人手管理,以三、四星級的服務式住宅而言,員工與租客比例約為1:5至1:7,即是每名員工為五至七名租客服務。


至於Dash Living,現時員工與租客比例為1:35,透過科技及共享概念,有效減省人力資源,日後比例更有望提升至1:100。以客戶服務為例,租客遇上任何問題,可以透過手機App發問,先與對話機械人交談,人工智能自動辨識出需要即時處理的問題,轉介至熱線中心,並由真人負責跟進。


Dash Living提供逾400個單位,平均每個單位居住一至兩名租客,整體租客數目約600人,年齡介乎23至40歲,一半是本地人;另一半是在港工作的海外人士,平均租約為期七至九個月。傳統的樓宇單位放租主要透過地產代理,而服務式住宅也會賣廣告,Dash Living較少使用地產代理,約三分之一客源來自廣告;三分之一來自租客推介,餘下三分之一來自內容營銷(content marketing),因為不少租客在社交媒體分享各式活動,最終吸引其他租客。


推出共居概念之前,Dash Living的續租率約三至四成,租客看重的是單位的面積及座向;其後提升至七成,社群及活動具有一定吸引力。Dash Living的單位主要來源有二,分別是物業持有人及物業管理公司,透過Dash Living將旗下單位出租,換取穩定的租金收入。


Dash Living是「輕資產」公司,不涉龐大的基建投資,概念容易複製至不同地區,而公司早已進入新加坡市場。Dash Living於2020年初,收購了新加坡Easycity,該公司於新加坡管理約200個共居單位,選址集中於中央商務區及市中心周邊地帶,包括芽籠、巴耶利峇、花拉公園、馬里士他、巴西班讓及金文泰,現時當地提供逾600個單位。


亞洲共居仍在嬰兒期

在共享經濟的理念下,Dash Living兩地的住戶,可互相使用對方的設施,以及參加活動。隨著品牌陸續進入其他市場,住戶禮遇將不斷提升,Dash Living的目標是覆蓋亞太區十多個城市,為區內的千禧世代(Millennials)解決居住問題。


「歐洲、美國及內地,共居概念成熟;至於亞洲,可以說仍在嬰兒階段,然而全球逾半的千禧世代均集中在這區,可見發展潛力相當龐大。」


千禧世代的流動性相對較高,每到一個城市工作,均需解決住屋問題,當Dash Living覆蓋多個城市,能為租客提供極大的方便性。截至2020年12月底,Dash Living合共獲得逾1,000萬美元融資,主要投資者包括MindWorks概念資本,並剛於2021年初,成為數碼港的培育公司。


Dash Living仍在投資期,收入主要用作再投資,現時收入主要來自租金,日後可望拓展會籍,供租客以外人士購買,以享用設施;另可以將軟件系統授權給不同企業使用,例如線上入住方案等。過去一年,新冠肺炎肆虐,Dash Living透過科技解決各方面的問題,故所受影響不大,整體入住率達到九成以上。


2019年社會運動期間,酒店業大受打擊,部分酒店推出較長的住宿計劃,為Dash Living帶來競爭,當時已調整價格,疫情未見對價格帶來重大壓力。


活動是靈魂


共居公寓包含了一個重要元素,就是租客社群及活動,Dash Living平均每月舉行一至兩次活動,包括瑜伽、烹飪班、happy hour等,所有租客都可以參加;另有租客主動發起籌組活動。Dash Living每個公寓的單位數目不多,以旺角為例,提供36個單位,租客數目有限,然而活動可與其他公寓的租客共享,整體租客基數較大,較容易湊合志同道合的租客,一起參與活動。


疫情期間,旺角Dash Living舉行了免費的瑜伽班,所有的租客都可以在線上參加。尖沙咀Dash Living其中一名租客是初創企業家Stephane,他在法國長大,15歲後一直在亞洲生活,是一名健身愛好者,早前充當教練,帶領其他租客一起在天台進行45分鐘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Stephane熱愛東方文化,農曆新年期間參與Dash Living的住戶活動,一起寫揮春,與租客互相送上祝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