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 GME 事件背後的軋空與伽瑪擠壓
這一篇文章原本是這一個歷史事件的紀錄加上一點金融科普。然而,在整理資料和 WSB 板上面爬文的過程中,學會了很多金融相關知識,也發現了許多華爾街操縱市場的手法。
- 華爾街在這次事件中的一些手法如下:
- 借出超過市場上流通量的股票賣出來做空股票
- 在自身沒有股票的情形下,沒有成本與風險地裸賣期權,賺取權利金
- 不公佈自己的空頭持倉,多頭持倉每年只公佈四次,交易資訊不對稱、不透明,而機構卻可以從卷商賣給他們的資料中知道散戶的持倉情況
- 發佈沒有根據的做空看法
- 聯合媒體發佈假消息,製造恐慌
- 聯合卷商禁止用戶買入自己做空的股票,只准賣出,讓自己可以趁機以較低價買入平倉空頭倉位
- 聯合卷商限制用戶買入股票數,限制每人只能購買兩股
- 利用自己賣自己買,操縱股價縮量下跌
而華爾街這些粗暴的操作,正是這一次 GME 背後暴漲的主因,我們下面再來逐一解釋。
GME 暴漲的背後
最近美股市場上出現了難得一見的現象,作為一個非常小倉位參與的觀察者,聊聊市場發生了什麼事情。
故事的主角 GameStop (股票代碼 GME) 是美國的電玩遊戲零售商。筆者本身也去消費過幾次,老實說,感覺就是很一般的電玩零售店,通常開在購物中心或是商業區裡頭,賣各廠牌的主機、遊戲與周邊商品。
這個設定背景與明星藍籌股、破壞性創新股、未來科技發展趨勢股、或是本夢比信仰股等題材,可以說是完全扯不上邊。
在疫情的影響之下,實體零售商的業績大受衝擊,GME 負債累累。以基本面來看,公司的體質並不能算是健康。不過 GME 在最近一個月漲了 1,600%,最近一週則是漲了 800%。尤其是最近大盤還有回調,個股跌成一片,這個暴漲的背後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
做交易問股票漲跌其實沒有意義,不過這起罕見大家稱「散戶戰勝華爾街」、「散戶割機構韭菜」的事件,或許不是想像中的那麼簡單。
散戶勝利的背後,顯示整個策劃者或團隊,非常深入了解當前金融模型的缺陷,並利用社群媒體與交易零佣金的時代優勢,發動散戶去暴露出這個問題。
仔細研究這個事件背後的各種因素,可以讓人了解許多金融市場背後運行的邏輯,值得深入探討。
為了了解這一個現象,以下會介紹做空與期權的概念。
華爾街機構做空與投機
這次 GME 的暴漲,把資訊跟數據總結起來,有兩大起因:
第一個部分是香櫞研究公司的做空
事件的起點是做空機構香櫞研究公司 (Citron Research) 發佈做空消息。香櫞的創辦人,也是激進做空者 (Activist short-seller) Andrew Left,早前在推特上發佈了對 GME 做空的看法。他在 GME 股價在 40 塊左右時,認為 GME 股價很快會回到 20 塊。
不過這次不同於以往詳細的做空報告, Left 只是提到 GameStop 是一家在實體零售板塊裡面低水準的公司,並嘲笑在 20 塊以上買入的散戶很蠢。
第二個部分是華爾街的押注
做空機構調查上市公司,如果能提供正確的訊息,提供投資人更透明的資訊,這本對市場來說是好事。但許多人討厭做空機構,因為他們常常發佈假消息,然後利用散戶情緒的恐慌,聯合華爾街機構去操縱股票的價格。
在這次事件中,華爾街的機構看準了賣空消息有利可圖,許多做市商 (Market maker) ,因此大量賣出價外 (Out-of-the-money, OTM) 的看漲期權 (Call option),想以低風險獲取暴利。
GME 的暴漲,導致了第一個部分其他一起參與的做空機構被軋空 (Short squeeze),而第二個部分做市商則被伽瑪擠壓 (Gamma squeeze)。
而軋空和伽瑪擠壓在短時間內提供 GME 起飛的燃料,兩者把已經暴漲的 GME 價格更進一步推向更高。
股票的衍生金融商品:期權
在探討這起事件背後主要的兩個現象,軋空和伽瑪擠壓之前,首先談談什麼是期權。
期權 (Option) 是股票的衍生性金融商品,買賣雙方訂立一個契約,在契約中指定行權價 (Strike price) 與契約的有效日期 (Expiration date)。
與單純股票買賣不同,前面提到期權的買賣有行權價和到期日的設定,依據這兩個設定,設有相對的權利金 (Premium),權利金由期權買方支付給賣方,這個權利金也就是期權合約的價格。
在美式期權中,合約有效日期之內,買方有權利 (Right) 依行權價來行使股票的買權 (Call) 或賣權 (Put),而沒有義務 (Obligation) 去進行買賣。但若買方執行契約,賣方有義務依照合約買賣。
也就是說,要不要執行合約,看買方的意願。當買方衡量行權價與市價有利差可圖時,才會行權。若買方選擇不行權,則當初付給賣方權利金就落入了賣方的口袋。
這裡的賣方,主要是一些靠賣期權賺取權利金的機構,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做市商。但若是股價漲跌超出做市商的預期,期權買方履約,則賣方會產生虧損。
若本身不持有正股卻賣期權賺取權利金,也就是所謂的裸賣 (Sell naked call/put),其虧損理論上沒有上限。這樣的操作,散戶投資人的卷商帳戶一般是不允許的,但這卻是華爾街機構常用來結合賣空去操縱價格的手法。
對做市商來說,在大多數的情況下,若股票被成功做空,裸賣期權基本上是低風險的無本生意。
但大型做市商為了避免因為做空失敗而產生巨額虧損,會進行所謂的 Delta 中性對沖策略來賣期權。簡單來說,就是做市商需要依據 Delta 這個值來買入正股,以防萬一真的買方履約時,手上有股票可以賣出。
我們會在後面提到這個策略,這個策略也是伽瑪擠壓發生的主要原因。
在 GME 這起事件中,我們主要關注的是看漲期權 (Call option) 的問題。不過在此之前,先來更深入瞭解一下期權背後的金融模型與其運作邏輯。
期權定價模型與希臘數字 Delta 和 Gamma
期權背後有一個定價理論,由經濟學家布萊克 (Fischer Black) 與休斯 (Myron Scholes) 在 70 年代提出,休斯也因此在 1997 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在布萊克-休斯模型 (Black-Scholes Model) 中,假設股價呈現幾何布朗運動 (Geometric Brownian motion),其中布萊克-休斯公式 (Black–Scholes Equation) 定義了期權權利金的計算方法:
計算期權權利金的公式 | 布萊克-休斯公式 (Black–Scholes Equation)
當中 V 是期權的價格也就是權利金、S 是股價、r 是無風險利率、σ 是波動率、t 是時間。
這是一個等式,如果把 rV 移到等式右邊,期權的價格會與時間、股價、和波動率的變化有關。而把這些參數進一步定義,我們可以得到一組期權交易常在使用的希臘參數 (Options Greeks):
Delta (Δ): 權利金相對於股價的變動速率 (Δ=dV/dS, the derivative of V with respect to S)
Theta (Θ): 權利金時間衰變速率 (Θ=dV/dt),距到期日愈長,時間價值愈高
Gamma (Γ): Delta 的變動速率,也就是權利金變化的加速度 (Γ=dΔ/dS=d^2V/dS^2)
Vega (ν): 隱含波動率 (Implied volatility) (ν=dV/dσ),波動性愈大,潛在收益愈大
Rho (ρ): 利率 (ρ=dV/dr)
簡單來說,Delta 是股價漲跌 1 塊錢時,期權價格的變化 (期權價格對於股價的導數)。比方說 Delta 為 0.5,代表股價上漲 1 塊,期權價格就上漲 0.5 塊。而 Gamma 則是這個變化的加速度 (期權價格對於股價導數的微分)。
也就是說,當 Gamma 愈大,Delta 的變化也愈大。
而這個 Gamma 與 Delta 的值與期權價值有關,下面再來談談。
期權的價值狀態
接下來談談 Delta 這個值的作用,與其和期權價值的關係。Delta 其實是一個比值,根據這個比值,我們可以算出一個期權的內涵價值。
其中期權價值是這樣定義的:
期權定價 (Option pricing) = 內涵價值 (Intrinsic value) + 外在價值 (Extrinsic value)
而期權主要的價值在於內涵價值,定義為:
內涵價值 (Intrinsic value) = 市價 (Market price) - 行權價 (Strike price)
當行權價大於市價,此公式為負值,則我們說這期權沒有了內涵價值。
更進一步帶入期權價值狀態 (Moneyness) 的概念,依據市價與執行價的價差,期權有「價外期權」 (Out-of-The-Money, OTM)、「價平期權」 (At-The-Money, ATM)、與「價內期權」 (In-The-Money, ITM) 三種情況。
此三種情況在期權市場上的分佈與 Detla 的關係大致如下圖:
期權行權價與市價差異呈現出期權的價值狀態 (Moneyness)
以看漲期權 (Call option) 來說,當行權價相近於市價時 (價平/ATM),Delta 為 0.5、行權價高於市價時 (價外/OTM),Delta 小於 0.5、而行權價低於市價時 (價內/ITM),Delta 大於 0.5。
根據這些定義,這裡有一個期權常識:
看漲期權的價內期權 (ITM) 權利金會比價外期權 (OTM) 要高,也就是說,買價外期權 (OTM) 的看漲期權比較便宜。
下圖從 AAPL 的期權鍊可以看出來,在看漲期權 (Calls) 那一欄,當行權價比市價 ($142) 低時,其 Delta 值逐漸升高,原則上愈低愈高,1 為最大值。
查看 NASDAQ 上 AAPL 的期權鍊:https://www.nasdaq.com/market-activity/stocks/aapl/option-chain-greeks
Delta Neutral 對沖策略
知道了期權與 Delta,我們來談一下對沖風險常用的 Delta 中性 (Delta Neutral) 策略。
若了解了整個期權的定價理論,其實會注意到, Delta 的終極意義,就像是持有正股的一個比例。而所謂 Delta Neutral,就是把這個比例變成是 0,以對沖掉市場的風險。Delta 變成 0,理論上就像是沒有持股一樣。
這裡舉個例子,假設手上有 AAPL 股票 100 股,那這時我們的 Delta 為 100 (正股每一股 Delta 為 1),那如果想要對沖風險,至少可以做以下幾件事情去減低 Delta 的值,比方說:
手上正股 100 股全部賣掉 (Delta = 100 - 1*100 = 0),不用期權
手上正股留著,賣出 2 張 Delta 為 0.5 的看漲期權 (Sell call, Delta = 100 - 2*0.5*100 = 0),收取權利金
手上正股留著,買入 2 張 Delta 為 0.5 的看跌期權 (Buy put, Delta = 100 + 2*-0.5*100 = 0),付出權利金
手上正股留著,賣出 1 張 Delta 為 0.5 的看漲期權,並買入 1 張 Delta 為 0.5 的看跌期權 (Collar option, Delta = 100 - 1*0.5*100 + 1*-0.5*100 = 0),付出較少的權利金
[一個期權合約的單位是 100 股,賣出一個 Delta 0.5 的期權實際上是 50 個 Delta]
賣出掩護性看漲期權 (Covered Call) 與買入保護性看跌期權 (Protective Put) 兩者都是減少 Delta 的策略。買入看跌期權的對沖方式,其實就像是幫自己手上的股票付出一點保費來買一個保險,很多人會一起賣出看漲期權 ,降低保費成本,此策略稱為領子期權 (Collar option)。
Delta Neutral 期權策略有非常多,這裡就不一一舉例。我們會在後面解釋為什麼這個把 Delta 降低回 0 的策略會導致伽瑪擠壓的發生。
散戶的逆襲
前面提到散戶戰勝華爾街,這些散戶大多是來自 Reddit 的一個討論板 Wall Street Bets (r/WallStreetBets, WSB)。這個板可以說是美國散戶 (Retails) 的集散地,光是加入討論的人就有近 700 萬人,可見其影響力巨大。
非常支持 WSB 的創投老闆,Social Capital 的 CEO Chamath Palihapitiya,在 CNBC 的專訪上,這樣形容 WSB 討論區:
- WSB 上面大家分析基本面的能力堪比專業分析師 (聰明有能力)
- WSB 上面有許多在 2008 年金融危機下受害長大的孩子,質疑為何將華爾街將巨大的風險轉嫁到散戶投資者身上,然而自己卻全身而退 (對社會不公不滿、具有正義感)
- WSB 上面的討論者有勇氣將買賣的資訊公開透明 (勇氣與公開)
[衍伸影片:散戶與華爾街的戰爭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54y1p7rq]
集合這些特質,在這股看不慣華爾街的新世代力量中,當中有人發起對抗華爾街空頭的運動。防止他們亂做空一些跟他們從小一起長大的公司,並擬定一套策略要對空頭機構作出反擊。
由於許多空頭機構過於囂張跋扈,視他們認為沒有價值的公司跟呆瓜散戶為他們私人金庫, 大量做空這些公司,有些公司像是 GME 甚至被做空的股數要比公開流通股數還要多,到達了不可思議的 140%。
作為反擊,WSB 上主要是號招大家去買入正股,並買入末日期權。買入正股不讓價格跌下來使得空頭無法在市場上買入便宜股票平倉、買入末日期權讓做市商得要對沖風險同,樣也得在市場上購入股票,兩者都會造成股價上漲。
前面有提到期權的價值距到期日愈長,其時間價值愈高,而快到期的期權,價格會變得非常低。
末日期權就是這種快到期、很便宜的期權,非常適合這次 WSB 的行動。
這裡再講一下看漲期權的一種特性,就是看漲期權作為衍生性金融商品,本身帶有槓桿。有人形容買看漲期權就像是買房子需要付頭期款,預期房價會上漲所以才買入房產,而房價與頭期款的比值,就是這個買房槓桿的倍率。
同樣,買入看漲期權只付出一小部分股票的錢,換取未來股票價格提升買入的權利,其行權價與權利金的比值,也具有一個槓桿。
比方說,AAPL 在 1/27 的市價是 $142,買一張在 1/29 行權價 $146 的末日價外看漲期權 (OTM call),是 3.4 元。付出的價格是正股的 2.3%,也就是 42 倍的槓桿。
但這個槓桿有用的前提,是要價格有漲超過行權價再加上自己付出去的權利金,也就是 $149.4 (146+3.4)。股價在 1/29 以前要超過這個價格才能賺錢,否則這個槓桿也是沒有用的。
買入一張蘋果在 1/29 到期的價外看漲期權的例子:
Buy AAPL $146 Call 01/29
需要付出權利金 $340 (3.4*100)
利用末日期權價格低並且帶有槓桿的特點,散戶們一邊買入正股、一邊大量買入末日價外看漲期權 (OTM call),讓股價跌不下去,藉此來反擊華爾街的空頭機構。
WSB 上有網友 DFV 把帳戶曬出來,靠著 GME 的暴漲,資金從 5 萬翻到 4,790 萬,漲幅接近 1,000 倍。
這位 Reddit WSB 板的網友有把他對 GME 持倉的情形公佈,1/28 卷商限制交易他也沒有賣出,帳面損失 1,400 萬美元。
期權模型的失效
接下來我們仔細看看,這些大量的價外看漲期權跟股價暴漲,對整個期權市場發生了什麼影響。先來看正常的市場下,期權模型還適用時,期權各項參數應該有的樣子。
首先來看 AAPL 看漲期權的 Delta 與 Gamma,基本上 Delta 值是當市價遠大於行權價的時候,也就是非常價內的時候才會升高,而在市價附近呈現一個反 S 型轉折。
Gamma 則是呈現一個常態分布 (Normal distribution),約在市價的位置為其最大值。Delta 與 Gamma 在愈快到期的期權合約中其分佈會愈明顯 (紫色線為末日期權)。
(AAPL 在 thinkorswim 上的期權參數圖,不同顏色的線代表不同到期日的期權合約 (上:Call Delta、,下:Call Gamma)
如果來看另外兩個期權市場的重要參數,隱含波動率 (Implied volatility) 和未平倉量 (Open interest)。會發現隱含波動率在行權價接近市價時為最低,而愈價內則波動率愈高,呈現一個類似火山圖的曲線分布。行權價的未平倉量主要集中在接近市價的地方有最大量。
AAPL 在 thinkorswim 上的期權參數圖,不同顏色的線代表不同到期日的期權合約 (上:Call Implied Volatility、下:Call Open Interest)
接著,我們來看 GME 的期權出現什麼情形。其 Delta 與 Gamma 在行權價約70 塊以上的地方,已經完全失去了原本該有的分布。
也就是說目前期權模型在這個情況基本上是失效了。
GME 在 thinkorswim 上的期權參數圖,不同顏色的線代表不同到期日的期權合約 (上:Call Delta、下:Call Gamma)
再來看隱含波動率和未平倉量。隱含波動率行權價與市價相同的地方也高達 1,000% (AAPL 約為 100%),而主要的未平倉量並不在當前市價的位置。
GME 在 thinkorswim 上的期權參數圖,不同顏色的線代表不同到期日的期權合約 (上:Call Implied Volatility、下:Call Open Interest)
其他類似像 GME 這樣暴漲的股票包括 AMC、FOSL、BB、與 BBBY。其中 AMC 更是在 1/27 單日暴漲超過 300%,而他們的期權參數圖的樣子也非常類似,不排除一樣的事情也在這些股票上發生。
軋空與伽瑪擠壓的雙重效應
前面講了這麼多背景知識,總算回來我們的主題,我們來聊聊什麼是軋空 (Short squeeze) 與伽瑪擠壓 (Gamma squeeze)。
什麼是軋空 (Short squeeze)?
首先講軋空,由於做空的風險理論上是無限大,並且損失可以大過投入的資本。而當損失超過投入資本的一定程度時,會觸發卷商追繳保證金 (Margin call) 的保護機制。此時,做空者只能投入更多資金來滿足保證金要求,或是選擇平掉空頭的倉位。
後者需要去市場買入正股來平倉,此時如果市場上賣家不夠多,股票流通性不夠,會導致做空者需要以更多時間以及更高的價格平倉。大量空單在平倉的過程中因為大量的買入,又會導致股價的大幅攀升,觸發其他空單平倉,此連鎖反應現象稱為空頭擠壓,或是軋空。
什麼是伽瑪擠壓 (Gamma squeeze)?
前面提到對沖風險用的 Delta Neutral 策略,這其實也是做市商用來對沖期權風險的策略。
大量賣出價外看漲期權 (OTM call) 的做市商,其原本的用意是在 Delta 值很低,也就是風險很低的時候,趁著股價被做空的機會,大賺賣看漲期權的權利金。
雖然 Delta 值在價外時較低,但賣出大量的看漲期權,其背後代表做市商也擁有極大的負數 Delta,而這些負數 Delta 在期權履行合約時需要被回補至 0,也就是向市場買入正股來賣給期權履約的買家。
如果股價如預期被做空,這權利金就沒有風險地入了做市商口袋,做市商也不需要去買入正股。但當股價突然大幅上升,原本價外 (OTM) 期權變成價內 (ITM),導致 Gamma 升高,而 Delta 跟著快速升高,這會造成兩個後果:
1. 期權價格暴漲,當初賣出期權的賣方無法買回期權合約平倉,而此時股價也很高,如買方履行合約也需從市場上買入正股便宜賣給期權買家,最終會造成巨額損失
2. 為了彌補巨額損失,做市商只好在價格還沒有漲到更高之前,先從市場上買入正股來對沖其 Delta,以防止更進一步的損失
這種 Gamma 暴升,導致 Delta 暴升,而導致做市商必須在市場上大量買入正股的連鎖效應,稱之為伽瑪擠壓。
GME 這次的暴漲,是軋空與伽瑪擠壓的雙重連鎖效應。
散戶堅持不賣股票,導致市場上流通量減少,同時買入正股與價外看漲期權,股價上漲。大量的做空者被股價的上漲軋空,買入正股平倉導致股價更進一步上漲,而觸發更多的軋空。而高漲的股價也使得期權做市商不得不買入正股對沖風險,再更進一步把股價推升到更高的位置,軋空與伽瑪擠壓兩個效應互相加乘放大作用。
總結
整體上來說,這次 GME 暴漲事件顯示出有效市場假說與期權定價理論的局限性。非常諷刺性地揭露出一個金融市場運作的瑕疵,而這個瑕疵,卻是華爾街機構長期以來用來壓榨散戶的生財之道。
這起事件廣泛引起媒體的關注,引起許多人反思目前市場機制與金融模型的問題,有一篇在 TradingView 上的文章是這樣說的:
“It’s the stock price that drives a company’s success rather than the other way around. A higher stock price allows a company to raise more capital, and more capital allows the company to invest in updating its business model and turning things around.”
意思是說許多人以為是基本面推動了股價的上升,不過事實上是股價推動了公司的成功。高股價可以讓公司籌措更多的資本,而更多的資本可以讓公司去升級其商業模式。
最後總結一下這起事件在交易上的教育意義,那就是作為散戶投資者:
千萬不要做空美股!
也最好不要隨便去碰自己不懂、超越自己理解能力範圍以外的東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