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5日 星期六

(人文) 敬畏心理學:體驗「心靈震撼」對自己有何好處

敬畏心理學:體驗「心靈震撼」對自己有何好處

每當伊桑·克羅斯(Ethan Kross)發現自己陷入焦慮和消極的情緒時,他就會走五個街區到當地的植物園,凝視一棵宏偉的樹木,體會大自然驚人的力量。

如果去不了植物園,他就會花一些時間思考飛機和宇宙飛船的偉大。他說,「我想到幾千年前,人類鑽木取火,如今已經能夠在另一個星球上安全著陸。」

這些都是為了喚起內心的崇敬和敬畏——他將這定義為「遇到難以解釋的事物時內心所感受到的奇蹟」。

克羅斯是密歇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一名心理學教授,他這個習慣是有科學依據的。體驗令人驚嘆的事物會對大腦產生真正深遠的影響——增強我們的記憶力和創造力,並激勵我們對周圍的人更加無私。它對我們的心理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讓我們正確看待自己的焦慮。

因為大多數人只是偶爾體驗敬畏,所以仍然沒有意識到它的好處。當我們情緒低落的時候,我們更可能在喜劇中尋找放鬆,例如,尋找娛樂的感覺,但這沒有那麼強大。產生敬畏卻可以引發巨大的心理轉變,成為改善我們健康和幸福的必要工具。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很多方法來培養敬畏之情。

震撼心靈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社會心理學教授米歇爾·施塔(Michelle Shiota)是最早發現敬畏益處者之一。她特別感興趣的是,敬畏可以消除我們的「心理過濾器」,以鼓勵更靈活的思維。

來看看記憶。如果有人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我們通常會記住我們認為應該聽到的內容,而不是整個事件的具體細節。這可能意味著我們錯過了意想不到的或不尋常的元素,而這些元素又加強了事情的清晰度和特異性。我們甚至可能對沒有發生過的事情形成錯誤的記憶,但我們認為這些事情很可能發生過。

幾年前,施塔決定測試敬畏感是否能防止錯誤記憶的發生。她首先要求參與者觀看三個視頻中的一個:一個令人敬畏的科學電影,帶領觀眾觀察外宇宙到亞原子粒子的旅程;一部關於花樣滑冰運動員贏得奧運金牌的暖心電影;或一個關於建築的中性片。

然後參與者聽一個五分鐘的故事,描述一對情侶外出吃浪漫晚餐,然後回答問題。這些問題中有一些是你在任何一頓飯上都能想到的——「服務員倒酒了嗎?」。而另一些人則關注不尋常的信息,比如服務員是否戴眼鏡。正如施塔所假設的那樣,看過科幻片的參與者比看過暖心片或中性片的參與者更能凖確地記住細節。

為什麼會這樣呢?施塔指出,大腦不斷地對將要發生的事情做出預測:利用自己的經歷形成心理刺激,引導我們的感知、注意力和行為。令人敬畏的經歷——帶有宏偉、驚奇和感嘆的感覺,可能會打破這些期望,在頭腦中製造一個「小地震」,使大腦重新評估其假設,並更多地關注實際發生在眼前的事情。

她說,「大腦會調整它的『預測編碼』,變為僅僅環顧四周,收集信息。」她指出,除了增強我們對細節的記憶之外,這還可以提高批判性思維——因為人們變得更關注一項論點的具體細微差別,而不是依靠他們的直覺判斷它是否有說服力。

這種放下假設,重新看待世界及其問題的能力,或許也解釋了為什麼情緒有助於激發更大的創造力。以意大利米蘭聖心天主教大學(Catholic University of the Sacred Heart)的愛麗絲·基裏科(Alice Chirico)及其同事於2018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為例,那些在虛擬現實森林中散步的參與者,在原創思維測試中得分高於那些觀看母雞在草地上漫步視頻的參與者。例如,當被問及如何改進孩子的玩具時,受到「敬畏」激勵的參與者更有創造力。

艾登堡效應」(The Attenborough Effect)

敬畏產生的影響,最具變革性的可能與我們看待自己的方式有關。施塔說,當我們對一些真正不可思議和偉大的事情感到驚訝時,「我們會覺得自己相對於世界顯得渺小和不那麼重要」。這樣做的一個後果就是更大的利他主義。「當我不那麼關注自己,不那麼關注自己的目標、需求和腦海中的想法時,我就有更多的空間去關注你和你可能正在經歷的事情。」

為了測量這些影響,加州大學歐文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的保羅·皮夫(Paul Piff)領導一個團隊,要求三分之一的參與者觀看BBC的《地球脈動》(Planet Earth)系列節目的五分鐘剪輯,其中包含宏偉的風景、山脈、平原、森林和峽谷的鏡頭。(其餘的人觀看了一段五分鐘的有趣的動物視頻,或者一段關於DIY的中性視頻。)

然後,參與者對四種陳述的支持程度進行打分,比如「我感到有比我自己更重要的東西存在」和「我感到自己渺小和微不足道」。最後,他們參加了一項被稱為「獨裁者遊戲」的實驗,在這個實驗中,他們得到了一項資源——10張彩票可以換取100美元的禮券——如果他們願意,他們可以選擇與伴侶分享。

敬畏的感覺使他們的慷慨程度發生了顯著變化,增加了參與者與伴侶分享的數量。通過隨後的統計分析,研究人員能夠表明,這是通過自我意識的改變,參與者感覺自己越渺小,他們就越慷慨。

為了在更自然的環境中複製這一發現,一名研究人員帶著學生們在塔斯馬尼亞的桉樹林中散步,這些桉樹可以長到200英尺(60米)以上。當學生們在觀察這些植物的壯觀時,研究人員「不小心」掉了他們攜帶的鋼筆——並注意到參與者是否主動把它們撿起來。果然,他們發現,在這次令人驚嘆的散步中,參與者比那些把時間花在看一座高大(但不是很宏偉)建築上的學生更樂於助人。

對自己有何好處?

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是,敬畏對我們的心理健康有巨大的好處。就像我們慷慨的提升一樣,這來自於自我感覺的萎縮,減少了焦慮地思考。

這可能非常重要,因為沉思是抑鬱症、焦慮症和創傷後應激障礙的已知風險因素。「你經常被狹隘地聚焦在一個情境中,以至於你沒有想過其他的事情,」克羅斯說,他的《閒談》(Chatter)一書探索了這種消極的自我對話的影響。敬畏迫使我們開闊視野,他說,這樣我們就能打破思維的反芻循環。他說。「當你面對巨大而難以形容的事物時,你會覺得自己渺小,你的負面談話也會到此為止。」

作為證據,克羅斯指出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非凡實驗。參加者是退伍軍人和問題青年,他們中許多人承受著嚴重的生活壓力。(有些人甚至有創傷後應激障礙的後遺症。)

他們之前都報名參加了由一家慈善組織贊助的猶他州綠河激流漂流之旅。在旅行前後,研究人員對他們的總體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調查,包括他們的壓力感受和應對生活挑戰的能力。每天的漂流結束後,參與者被要求填寫一份調查問卷,衡量他們的敬畏、娛樂、滿足、感激、快樂和驕傲感。

正如你所希望的那樣,對於大多數參與者來說,這趟旅行總體上是非常愉快的。然而,敬畏的感覺預示著他們的壓力感覺和整體幸福感獲得最大的改善。

顯然,這些都是特殊情況,但研究人員在第二項研究中發現了非常相似的效果,該研究調查了學生每天與大自然接觸的狀況。他們再次發現,與滿足、娛樂、感恩、快樂和驕傲相比,敬畏的體驗對學生的長期健康影響更大。

敬畏或可怕?

在我們被這項研究成果說服之前,施塔警告說,科學家們仍然需要探索這種強烈的情緒是否有任何消極的一面。她懷疑敬畏可以解釋許多陰謀論為何有市場,例如,那些複雜而神秘的解釋世界運行規律的理論。

然而,總的來說,每當我們覺得自己的思維陷入一種無益或不健康的狀態時,敬畏的好處就值得我們考慮。「走出自我的能力非常寶貴,」克羅斯說。當他在植物園裏散步,想到太空旅行時,就會產生驚奇和敬畏之情,他認為我們都有個人喜好。他建議。「試著找出你自己的觸發點產生敬畏。」

對施塔來說,可能性就像宇宙一樣無限。「夜空中的星星讓我們想起了身外的宇宙;海洋的聲音讓我們想起它巨大的深度;生動的日落提醒我們,我們星球周圍的大氣層是多麼的廣闊和厚重,」她說。更不用說音樂、電影或藝術所帶來的崇高體驗了。「這一切都是為了選擇去體驗和關注這個世界的非凡,而不是日常生活的瑣碎。」

2021年3月26日 星期五

美科羅拉多州10死槍擊案 警方公布凶嫌姓名年齡
撫平美國長期創痛 拜登籲國會立法禁攻擊性武器


美科羅拉多州10死槍擊案 警方公布凶嫌姓名年齡


美國科羅拉多州一間雜貨賣場昨天發生大規模槍擊案,造成10 人喪生,警方公布凶嫌是21歲男子艾利薩(Ahmad Al Aliwi Alissa),他已被控犯下10起一級謀殺案。

案發地點在科羅拉多州首府丹佛(Denver)西北方50公里波爾德(Boulder)一間名為King Soopers的雜貨賣場。當局表示,艾利薩來自丹佛郊區阿瓦達(Arvada)。

波爾德警察局長艾勞德(Maris Herold)在記者會表示:「凶嫌是艾利薩,21歲。」

艾勞德說,凶嫌在與警方交火時中彈,目前在醫院,情況穩定。

艾勞德表示:「他被控犯下10起一級謀殺案,不久後就會被移往波爾德郡監獄。」

艾勞德一一宣讀10名死者姓名,他們的年齡介於20 歲至65歲間,包括率先抵達現場的51歲員警塔利(Eric Talley)。

警方表示,槍手做案動機仍然不明。


撫平美國長期創痛 拜登籲國會立法禁攻擊性武器


美國科羅拉多州昨天發生槍擊案,造成10人喪生,這是一週內的第二起大規模槍擊案,全國要求嚴格管制槍枝聲浪再起,總統拜登也在演說中呼籲禁止攻擊性武器。

美國學校、夜店、電影院和許多公眾場經常發生大規模槍擊案,為社會帶來創痛。拜登說:「採取一個共識行動,未來可以拯救許多生命,毋須多猶豫一分鐘,更別說多耽擱一小時,我敦促參眾兩院議員採取行動。」

拜登憶起國會1994年曾克服歧見,通過一項對此類武器的10年禁令,他今天說,「我國可再次針對攻擊性武器和高容量彈匣設禁」。

「這不是、也不應是兩黨議題,而是美國人的議題。這將拯救生命、美國人的性命,我們必須採取行動。」

美國民眾壓倒性支持加強槍枝管制,但共和黨人長期持反對態度,認為那是少數人意見,侵犯了他們擁槍權利。

美國科羅拉多州波爾德(Boulder)一間雜貨賣場昨天發生大規模槍擊案,造成10人喪生;警方公布凶嫌是21歲男子艾利薩(Ahmad Al Aliwi Alissa),他已被控犯下10起一級謀殺案。

喬治亞州3家按摩水療館本月16日接連發生槍擊案,造成8人喪命,遇害者有多數是亞裔女性。

兩起槍擊案再度引發社會呼聲,要求政治人物採取行動,但以往熟悉的黨派分歧如今也再度浮現。

2021年3月22日 星期一

聯合國貿發會議:全球經濟增長前景好於預期

聯合國貿發會議:全球經濟增長前景好於預期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稱,鑒於大規模景氣計劃及美國經濟快速增長,全球經濟前景好於預期。其對中國的增長預期也高於北京的目標。不過,並非所有地方都是這樣。


由於許多國家出台巨額景氣刺激計劃,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組織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將增長4.7%。而6個月前,該組織尚不這麽樂觀,當時的預期增長率為4.3%。


貿發會議秘書處尤其指出,今年,美國經濟增長速度將超預期。不過,盡管前景看好,但至今年年底,全球經濟總水平仍將低於新冠大流行瘟疫爆發前10萬億美元以上。該值約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國內生產總值的兩倍。


一月份時,世界銀行的預期增長率為4%,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5.5%。今年早些時候,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亦將全球增長預期值從4.2%上調至5.7%。


中國前景良好


聯合國貿發會議確認,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全球經濟活動未曾如此下滑過,而發展中國家受創最重。貿發會議秘書處在分析報告中指出,經濟復甦已於2020年第三季度出現,今年將得以繼續,速度則因地區而異。


涉及中國,該組織預期增長8%,而北京確定的目標是增長6%。該組織寫道,中國能夠對新一波疫情做出迅速反應。


發展中國家的不確定性


貿發會議指出,有跡象顯示,很多發展中國家正回歸緊縮政策,而在經濟深度衰退之後,此舉恐為有害,會導致這些受影響尤重的國家難以增強實力,更有力應對未來衝擊。此外,在這方面著力太少,不平等、債務和投資匱乏等問題依舊。貿發會議秘書處寫道:“如不改變政策,不平衡的經濟復甦、脆弱性和持續的經濟不確定性或會成為許多國家的新常態”。該組織表示,若不改變這一狀況,即使經濟活動小幅下滑也可能是毀滅性的,比如,將很難預測,進一步的限制措施會對菲律賓和馬來西亞這樣的國家造成何種影響。


貿易和發展會議1964年在日內瓦成立,在聯合國中尤其致力於中小收入國家的利益。

新冠疫苗副作用:記者親身體驗 探究科學原因

能接種疫苗讓我非常高興。從武漢出現少數感染病例開始,我一直跟蹤報道新冠病毒疫情,包括各國競相研發疫苗的過程。所以,當輪到我在診所捲起袖子的時候,真的有種歷史時刻的感覺。


但我要坦白地告訴大家:疫苗副作用讓我病倒了幾天。


不過要清楚說明的是,即使有先見之明,我還是會決定接種疫苗。我寧願有副作用,也不願意感染新冠病毒,或者再受一年的隔離限制,更不願意增加不小心把病毒傳給親人的可能性。


我是在早上9點半注射了第一針牛津-阿斯利康疫苗。當天晚上,感覺直轉急下 ,接下來的三天時間幾乎無法起牀。


最難受的是偏頭痛和嘔吐,另外還有渾身疼痛、發冷和虛脫無力。


不瞞你說,我躺在牀上真的叫苦連天: 「我怎麼這麼倒霉?」 恢復後,我想知道的是,為什麼我們中的某些人出現的副作用會比其他人更嚴重?這是否意謂著我身體內已經建立了一個超強的免疫反應?於是我做了一期 BBC廣播節目《健康內幕》來尋找答案。


副作用從何而來?


新冠疫苗 「蒙騙」了人體,讓身體以為正在對抗新冠病毒,讓我們啟動對感染的自然免疫反應。


首先,在注射的手臂上會出現反應,如腫脹和疼痛,這是因為免疫系統進入了高速運轉狀態。


這可能會發展到影響身體的其他部分,並導致類似流感的症狀,包括發燒,寒戰和噁心。


愛丁堡大學免疫學和傳染病教授埃莉諾·萊利(Eleanor Riley)告訴我:「這是由炎症反應引起的」。


它的原理就像一個化學火災警報,將大量化學物質釋放到體內,警告出了問題。


萊利教授說:「它調動了免疫反應,並將免疫細胞派入手臂周圍的組織,去查清究竟出現了什麼情況。」


然而,讓我們暫時感到不舒服,正是這些化學物質。


為什麼有些人的副作用比較大?


不過,副作用卻因人而異,差別很大。有些人幾乎毫無感覺;有些人會感到略不舒服,但並無大礙仍然可以去上班;有些人則需要臥牀了。


負責牛津-阿斯利康疫苗試驗的安德魯·波拉德教授(Andrew Pollard)告訴我,這與我今年還不到40歲有關係: 「疫苗對你的副作用這麼大,真正重要的原因可能與你本人的年齡有關。」


他說:「年齡越大,副作用越小----70歲以上的人幾乎沒有副作用。」


但即使是兩個年齡相同的人,也會對疫苗產生完全不同的反應。


萊利教授在《健康內幕》節目中說: 「我們的免疫系統存在巨大的遺傳多樣性,這就是差異的基礎。」


這種多樣性意味著一些人的免疫系統運行得更亢奮一點,更容易做出積極的反應。


萊利教授說:「像你這樣會出現全部流感症狀的人,是他們免疫系統做出了過度反應。」


「我沒有責怪你『男士感冒』(指男士身體微恙-比如感冒-就不停抱怨症狀有多嚴重)的意思,但你可能真是那種稍微有點感冒傷風就真的感覺非常不舒服的人。」


另一個對疫苗副作用稍微有些影響的因素是之前感染過新冠病毒。這可能導致接種後免疫反應非常強烈。


疫苗副作用大是否意謂著保護力度更大?


自私地講,我曾希望過自己出現如此強的副作用意謂著我有非常強的免疫反應,以前的疫苗也有一些證據表明情況的確如此。


波拉德教授說:「以前有過一些--如2009年的大流感等--先例顯示,副作用越大意謂免疫反應很強。」


但新冠疫苗的情況並非如此,每個人得到的免疫大致相同。


他說:「這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即使疫苗對老年人的副作用很小,但他們的免疫反應卻完全一樣。」


要解釋為什麼如此,則有必要了解免疫系統的兩個部分是如何一起工作的。


第一部分被稱為先天性反應,包括那個像化學警報一樣的身體反應。另一部分是適應性反應,它學習然後記住如何通過設計B細胞來對抗感染,這些B細胞產生抗體來尋找和消滅病毒,另外還有T細胞,它們可以剿殺任何受病毒感染的身體細胞。


萊利教授說:「正是這個先天性反應的早期免疫隨著年齡的增長和人與人之間的差異而變化,這就是決定你對疫苗副作用是大還是小的原因。」


「你只需要一點點的先天反應來喚醒適應性反應,並獲得能給你提供保護的完整的B細胞和T細胞。」


打第二針時也會這麼糟糕嗎?


在經歷了第一針這麼大的副作用之後,自然而然的擔心就是:會不會第二針時還要再經歷一次啊!不過,從專家那裏聽到了讓我安心的話。


負責牛津疫苗試驗的波拉德教授說:「你的第二針會沒有什麼感覺,與第一針相比,第二針是非常溫和的。」


不過,他也警告說,有一些數據表明,輝瑞公司生產的新冠疫苗第二針可能會比第一針的副作用要大。


討論副作用有必要嗎?


在極少數人接種牛津疫苗出現血栓後,對疫苗副作用的擔憂成為新聞報道的焦點。


偶然出現的健康問題被錯誤地認為是由疫苗引起的,這種危險我在疫苗推廣開始前就警告過。歐洲藥品管理局表示,「沒有跡象表明接種疫苗造成這些健康問題」。


波拉德教授說,疫苗副作用是有的,重要的是要開誠佈公地說清楚它們究竟是什麼。


他說:「試驗期間,我們有機會告訴人們,你可能會像那誰誰一樣有很大副作用,可能有幾天感覺特別難受;你知道接種後可能會發生什麼,副作用只是給你造成了不便,吃一些撲熱息痛片,然後就結束了。」


「但是如果你毫無(心理)凖備、副作用當頭一棒,那可能真會很害怕。」

一筆比特幣交易碳足跡相當刷卡73萬次!沒買幣的人反要為缺電、晶片短缺危機買單?

一筆比特幣交易碳足跡相當刷卡73萬次!沒買幣的人反要為缺電、晶片短缺危機買單?


隨著比特幣的暴漲,許多人想搶當「比特幣貴族」紛紛加入挖礦的行列。但挖礦的成本背後,將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並進一步加劇全球的晶片短缺。

最近比特幣的價格一度飆破6萬美元,許多投資家樂觀的預估,到年底以前,比特幣有機會飆到10萬美元。與年初相比,比特幣的漲幅已經達到1000%。

金融經濟學家Alex de Vries在《焦耳》雜誌中,量化了比特幣價格飆升是如何加劇能源消耗和全球晶片短缺,甚至是威脅國際安全。

根據他創建的比特幣能源消耗指數,一筆比特幣交易「 相當於735,121筆Visa交易的碳足跡,或者55,280小時觀看YouTube的碳足跡。 」用以量化比特幣網路的能源使用情況。

簡而言之,比特幣是透過「挖礦」產生的幣,而這個挖礦是由電腦進行複雜的計算。比特幣的產生數量和挖掘新幣所需時數之間存在正相關的關係。挖出的比特幣越多,耗電越多。

De Vries估計,比特幣挖礦成本的60%左右是用於電的。儘管如此,這位經濟學家解釋道,在加密貨幣中,由於礦工需要更多的時間來獲得新的硬體,因此能源使用落後。

毫無疑問地,由於比特幣最近的價格暴漲,預計這將導致短期內能源使用量大幅增加,因此,專業的礦工將進一步投資硬體,越來越多的人們加入到了挖礦大軍之中。

比特幣挖礦產生的二氧化碳,相當於英國倫敦的碳足跡

Alex de Vries表示,根據1月份的比特幣價格來估算,整個比特幣網路每年可能消耗多達184太瓦時(1太瓦時≒10億千瓦時)的能源,接近全球所有資料中心消耗的能源總量。

同時,「挖礦」所消耗的能源還產生了9,020萬噸二氧化碳,與英國倫敦市區的碳足跡相當。

此外,由於「挖礦」設備需要長期高負荷運轉,其壽命普遍較短,但隨著比特幣的暴漲,會有許多人不斷的加大「挖礦」的投入,而這將進一步加劇當前全球晶片短缺的情況,甚至最終會導致汽車、電腦、手機等產品的大缺貨、漲價潮。

換句話說,在許多人搶著當「比特幣貴族」的同時,那些沒參與比特幣撈金的人,同時就成為這一波挖礦潮的犧牲者。不管是在日常生活,或是實體資產,甚至一同面臨缺電的危機,而完全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因此,Alex de Vries也在呼籲政府機構對比特幣交易平台進行監管,以控制比特幣價值。

Acer 被黑客攻擊勒索 3.8 億 外媒指利用 MS Exchange 漏洞入侵

Acer 被黑客攻擊勒索 3.8 億 外媒指利用 MS Exchange 漏洞入侵


外媒報導,台灣電腦大廠 Acer 近日遭黑客集團攻擊,勒索要求 5000 萬美元贖金,約 3.8 億港元,Acer 回應指,已將近期異常事件通報多國執法及資訊保護機關。


據外國電腦資訊網 Bleeping Computer 報導,Acer 近日遭 REvil 黑客集團攻擊,並要求支付 5000 萬美元(約 3.88 億港元)贖金,是該集團有史以來最高勒贖金額,據報,Acer  3 月 14 日指對龐大的勒贖金額感震驚,但並沒有支付贖金。 REvil 隨後更公布已竊取的資料,包含 Acer 的財務表格、銀行結餘、銀行通訊文檔等機密資料。


Acer 表示,企業日常都受到各式攻擊,而大部分的網路攻擊都被充分抵禦,已將近期異常事件通報多國執法及資訊保護機關。 有 BleepingComputer 的內部分析人員猜測,REvil 有可能透過最近 Microsoft Exchange 的漏洞,向 Acer 作出攻擊。


REvil 的勒索程式指,若 Acer 在上週三(3月17日)前付款,還贖金可以打 8 折,並提供解密工具、漏洞報告以及刪除盜取的文件,REvil 更同時警告Acer,千萬不要重蹈 SolarWinds 的覆徹。


去年被黑客攻擊的美國軟件開發商 SolarWinds ,因其上暗網而聞名的 Orion 軟件被植入了木馬程式,涉及 3.3 萬名美國政府機構和企業、以及民間用戶受影響,而 REvil 勒索病毒集團從去年開始,向全球企業以洩漏資料作威脅要求贖金。據悉 REvil 之前最高贖金是 Dairy Farm 網路攻擊的 3,000 萬美元。REvil 勒索軟體開發人員曾透露,他們藉由勒索,每年從全球大企業進帳逾 1 億美元。





歐盟委員:今夏群體免疫有希望

歐盟委員:今夏群體免疫有希望


正值歐洲多國正經歷感染回升和新一輪封禁措施之際,歐委會一名委員表示,歐洲有可能在今年7月實現群體免疫。


歐盟內部市場委員佈雷頓(Thierry Breton)表示,歐洲有可能在今年7月結束之前實現對新冠疾病的群體免疫。在一系列挫折導致初期進度緩慢之後,歐盟的疫苗接種工作有望明顯提速。


他對法國電視臺TF1說:“讓我們來設想一個象徵性的日期:到7月14日(法國大革命攻佔巴士底紀念日),我們有在整個歐洲達到群體免疫的可能性。”


佈雷頓的看法得到了法國疫苗專案負責人費舍爾(Alain Fischer)的認同。後者認為,由於疫苗接種工作的加速,到今年夏季或秋季,法國人有望恢復某種程度上的“正常”生活。


這樣的樂觀表態出籠之際,正值歐洲多個國家再次經歷感染回升,並推出新一輪封禁措施。而圍繞阿斯利康疫苗安全性的有關資訊夠不明朗,令部分民眾無所適從。


在歐盟藥監局(EMA)認定該疫苗“安全有效”之後,大多數國家已重新開始施打。然而阿斯利康公司在今年第一季度僅提供了之前承諾的9千萬劑疫苗的30%。


佈雷頓表示,將有55家企業在歐洲生產新冠疫苗,他同時相信有越來越多的疫苗即將供貨。今年3月到6月,供貨數量將達到3億到5億劑。


中國疫苗成選項


本週一(3月22日),中國生技公司康希諾生物表示,匈牙利已批准該公司生產的載體疫苗在該國緊急使用。這是匈牙利批准的第二款中國產新冠疫苗。康希諾疫苗只需接種一劑,目前已在中國、巴基斯坦和墨西哥使用。


匈牙利是第一個購買和使用中國及俄羅斯新冠疫苗的歐盟國家,一度因在批准和談判購買方面的單獨行動而受到批評。由於西方疫苗生產商的供貨跟不上需求,其它歐洲國家也對中俄疫苗表現出興趣。


在美國、智利和秘魯進行的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阿斯利康的疫苗是安全和高效的。來自各年齡組的共32000人參加了三期臨床試驗。


牛津疫苗小組的的負責人波拉德(Andrew Pollard)表示:“有關結果是大好消息,表明疫苗在一個新的人群中有顯著效用,它同牛津進行的試驗結果是一致的。”資料顯示,阿斯利康疫苗預防輕症感染的有效率為79%,預防重症的有效率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