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5日 星期日

轉勢在即

轉勢在即

今星期對於港股最值得留意的新聞,是英國保守黨人士Benedict Rogers被拒進入香港境內,各位請留意,本人並非在談論政治,大家應該很清楚,香港這幾年的股市繁榮假象,是解基於全球貨幣供應寬鬆,以及內地資金湧港尋找「避險」資產的需求帶動,關於美國加息和宿表對港股的影響,坊間已經有不小高手在分析,但似乎市場一般都認為「北水」流入會持續,無論是股市或樓市,連「樓神」趙國雄先生也曾豪言「今時今日講加息已經Out」,天下凡事皆有原因,當目的不能達到,資金離開也是必然,尤其是最近幾年熱錢湧入,麻醉了不小投資者的神經,熱錢的特性是來得快去得急,量數可以很大,金管局所謂强大的外匯貨幣基礎,和政府所謂豐厚的財政儲備,最後可以支撐幾多,無人能知曉。

「順勢而行」為何PE極高的騰訊,投資價錢遠高於一眾內銀超級價值股,為何Amazon市值超過Wallmart,如果這世界可以藉計數去嘗握投資利潤,大家只需去讀CFA和精算便可,更甚者,將來AI的運算能力將遠超人類,你現在再花一秒鐘去學習和處理投資,也是多餘。不過,華爾街一般表現最好的基金經理,是來自讀歷史系的學生,而歷史告訴你,世界並是沿著一種混沌的狀態發展下去的。在1997年用收入120%供樓的「投資者」,他們的行為都是很不理性嗎?事實上,如果閣下有研究他們的行為,便知道他們作出這些樓市投資決定時,背後都有一盤自己的盤算,如果樓市失利,還有不錯的工作收入,也有不少人有投資收益、生意利潤... ...之前講香港現況很像不錯,寬厚的貨幣基礎、强大的政府儲備... ...有多少是透過資產負債擴張而形成,也有多少是透收現金收入增長而達成,大家也清楚不過,所謂真正的「底」,是香港近年在現在數字上接近全民就業的情況下,人均收入增長緩慢,實質GDP持續低於2%,這個「底」有多Solid,大家自行參詳。

Well,講了一大堆廢話,對自己港股投資表現有何關係?投資不是講哲學, 賺錢才是硬道理。之前所說,今星期最重要的新聞是英國保守黨人士Benedict Rogers被拒入港,重要性更甚於股王騰訊被買入1%股份和被安排一名幹部進入董事會,股市說穿了其實也是商品的一種,講供求,就如港元一樣,需求流入自然推動港匯上升,反之亦然。如果談論匯率和股市的關係,例如幾年前美匯弱勢導致美股開展了一段時間的牛市,匯市和股市的關係千絲萬褸,但這並不是這篇文章所提及的範圍。這裡想說的是另一個重點,就是之前已經提及,當然當權者為了保養「國家安全」,隨了限制人的流通,之後便是限制錢的流通。當香港不能再滿足資金和背後擁有人的需要,別人另尋門路,也是必然。

如果真要計計數,或者做間尺黨去indicate一個指標,首要第一步當然是製造一個目標,例如2007年亞洲股神李先生在CCTVB大談恒指32000點,之後賭王又在CCTVB大談32000點已經Out,應該是睇40000點。當然本人並非在說其他人,坊間很多股評人都是專業和有睿見的,只是這個40000點感覺似曾相識。當然當年最後亞洲股神和賭王的身家持續上漲,小股民很多都輸了錢。

在設立一個立足點後,再用間尺去畫出一個可能性的通道空間,和計一計各位置出現的機率。很多圖表派都提及仍欠一個「終極一跌」的出現,由於已花了超過30分鐘去寫這篇文章,遲些再寫,how to win the loser gam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