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6日 星期二

2019年8月中港政經消息

如題。

3 則留言:

  1. 內地服務業PMI五月低
    報51.6守榮枯線 靠新訂單力撐

    財新中國7月服務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錄得51.6,較6月回落0.4個百分點,雖仍處榮枯線以上,但為5個月以來最低。不過,由於早前公布的7月財新中國製造業PMI上升,令7月財新中國綜合PMI上升0.3個百分點,至50.9。

    報告顯示,7月服務業新訂單總量增速上升,主要源於服務業新增業務量進一步擴張,增速雖然略低於6月份,但仍可觀。有受訪企業表示,增長動力來自新產品及新客戶。與此同時,製造業新訂單量亦恢復增長,惟幅度極微。

    出口方面,在過去3個月以來,新增出口訂單總量第二次錄得輕微上揚,動力主要來自服務業,增長速度更是3個月以來最高。服務業企業普遍認為海外需求強勁,但製造業新出口訂單量則繼續輕微收縮,導致7月綜合新出口訂單量僅小幅增長。

    受累製造業 勞工市場低迷

    另外,企業綜合用工規模連續3個月輕微收縮,就業情況仍然低迷,主要受製造業用工下滑拖累;受經營活動增速放緩、企業控制成本的影響,7月服務業用工意願受到抑制,用工擴張幅度溫和;至於期內服務業投入成本亦出現明顯上漲。有廠商反映,主要因為原材料、燃料和用工加價有關,製造業投入成本升幅則有所收窄。

    受累製造業出廠價格輕微下降,7月綜合定價出現6個月以來首次下降,其中服務業企業加價幅度仍屬輕微,不少企業稱市場競爭激烈,整體定價力受到掣肘。

    財新智庫莫尼塔研究董事長、首席經濟學家鍾正生表示,受惠於大規模減稅降費、貨幣政策,以及政府推動基礎設施投資的持續支撐,中國經濟在7月份顯示出復甦的跡象。

    不過,在中美貿易摩擦不斷、中國對金融業和債務水平監管嚴格的背景下,經濟復甦能否持續還有待觀察。

    展望未來12個月,服務業界普遍樂觀認為未來一年經營活動量將超過目前水平, 預期有助促進經營擴張的主要因素包括公司重組、用工擴張、新產品問世和營銷手段的改善,但樂觀度仍接近歷史低點。雖然部分企業預期新產品和營銷策略會提振經營活動,但部分企業認為未來數月市況相對疲弱,或許會影響需求。

    回覆刪除
  2. 7月港PMI惡化 十年最差

    本港營商環境加劇惡化,IHS Markit發表7月份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由6月份的47.9跌至43.8,是2009年3月份以來最低。IHS Markit首席經濟師Bernard Aw表示,新訂單與業務活動量的跌幅是逾10年多以來最急,反映中美貿易戰僵局及升級的大型示威活動,打擊了訂單需求。

    貿戰及示威打擊訂單需求

    Bernard Aw強調,本港營商環境出現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最嚴重的倒退,經濟前景於第三季初陰霾密布。7月份企業悲觀情緒升溫,對未來一年產出的經營信心更跌至3年半以來最低,並在未明朗因素增加的前提下,削減採購活動。

    經季節調整後,7月份香港PMI指數為43.8,反映私營經濟景氣急挫至2009年3月份以來新低,並把目前的下行周期推至16個月。由於業務量及新訂單量大幅下跌,加上投入品庫存顯著急跌,拖累了PMI指數表現。調查數據顯示,中美貿易爭端持續,加上近期的大型示威活動,明顯削弱了市場對港製商品與服務的需求,新接業務量大幅下降,跌幅為逾10年以來新高,主要是7月份輸往中國內地的新訂單量急速收縮所致。

    至於產出預期指數,7月份跌至3年半新低,顯示企業對前景並不看好;有四分一的受訪者認為,未來12個月產出量將緊縮。

    另外,產品價格方面,企業一改先前兩個月的調升,轉而調低銷售價格,反映企業在惡化的經營環境下,仍竭力清理庫存,吸納新客戶。

    回覆刪除
  3. 旅遊業重創 香港面臨經濟颱風 GDP增長受壓

    隨著近期社會事件的進一步發酵,香港多個產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佔香港生產總值(GDP)約4.5%的旅遊業遭遇重創。

    據香港旅遊業工會近日發布的問卷調查結果,與去年同期相比,香港接待的旅行團數量跌超70%,從業者收入平均下降超過八成。7月、8月訪港旅客數和酒店入住率跌幅逐步擴大,酒店入住率由6月按年下跌3個百分點,擴大至雙位數跌幅。

    訪港遊客數從6月同比增長轉跌,跌幅由7月初的1.5%,急速擴大至7月底的26%,進一步擴大至8月初的31%。旅遊業已經提前步入「寒冬」。

    旅遊業、零售業短期難恢復

    旅遊業作為香港的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其健康發展對香港酒店業、零售業有著正面積極的帶動作用。若訪港旅客持續減少,將直接對旅遊相關行業造成衝擊,為香港整體經濟帶來負面影響。 香港零售銷售總值錄得連續五個月下跌,6月同比跌幅6.7%,遜預期。

    其中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電器分別下跌17.1%、16.1%,為跌幅最大的兩個類目。 店舖的間歇性停業,市民的日常消費欲下滑;加上香港社會事件,造成訪港旅客數銳減,拖累零售業務。筆者預計7月跌幅將進一步擴大,香港零售業短期內難以恢復。

    在產業數據不斷下降的大背景下,宏觀經濟數據亦反映香港經濟正面臨下行壓力。 根據近日Markit公布的數據來看,作為先行指標的採購經理指數(PMI),不僅僅連續16個月處於盛衰分界線以下,7月更是大幅下滑,由47.9跌至43.8。

    受到中美貿易戰爭端波瀾再起,以香港及社會不穩定因素的影響,市場對香港商品及服務的需求大幅放緩,企業新增訂單及業務量急速下降。 另一方面,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的調查結果顯示,第二季營商指數較首季繼續下跌,創2016年1月以來低位。顯示營商信心持續動搖,企業悲觀情緒升溫,若未來形勢不明朗,或削減採購。

    過去五個季度,香港GDP環比增長處於正負交替的狀態。由於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去年第四季GDP按季負增長0.5%;今年首季有所回轉,增長1.3%,惟第二季則再現倒退0.3%。 今年連續兩個季度錄得0.6%同比增速,低於市場預期,創十年以來新低,反映香港經濟衰退的風險加劇。

    首兩個季度的數據,充分體現了全球增長放緩,以及在中美貿易戰影響下,香港的經濟表現,而第三季以來,貿易狀況尚未看見改善跡象。 近期社會因素對香港經濟的影響或將在第三季、第四季度的數據中有所體現。

    中美貿易戰衝擊大

    在中美貿易爭端再起與全球經濟放緩的影響下,香港外部需求疲弱,投資氣氛低迷。上半年出口總額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短期內中美貿易摩擦或將持續,難見明顯改善跡象。 由美國主導的貿易保護主義在將繼續限制香港的出口貿易;儘管全球經濟衰退的陰霾,逼使各大主要經濟體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社會不穩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香港貿易及投資的路徑。在這個風險及挑戰並存的時刻,香港經濟增長受壓。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