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0日 星期二

2018年12月中港政經消息

如題。

19 則留言:

  1. 中國2018年11月官方製造業PMI回落至50低於預期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及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公布最新數據顯示,11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低於市場預期為50.2,比上月小幅回落0.2個百分點,處於臨界點,並創2016年7月以來新低。

    從分類指數看,在構成製造業PMI的五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高於臨界點,原材料庫存指數和從業人員指數低於臨界點。

    期內,生產指數為51.9,按月微落0.1個百分點,仍處於景氣區間,表明製造業生產繼續保持增長勢頭。新訂單指數為50.4,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高於臨界點,表明製造業企業產品訂貨量增速有所減緩。

    原材料庫存指數為47.4,比上月回升0.2個百分點,位於臨界點之下,表明製造業主要原材料庫存減少。從業人員指數為48.3,按月回升0.2個百分點,位於臨界點之下,表明製造業企業用工量降幅有所收窄。

    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為50.3,按月回升0.8個百分點,升至臨界點以上,表明製造業原材料供應商交貨時間加快。

    回覆刪除
    回覆
    1. 11月財新製造業PMI升至50.2

      財新公布,11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0.2,微升0.1個百分點,高於預期的50.1。當中新訂單指數上升,但新出口訂單指數下降,顯示需求改善主要來自內需。財新智庫莫尼塔研究董事長、首席經濟學家鍾正生表示,11月製造業內需略有回升,但海外需求仍受壓制,生產仍處於放緩過程中。11月製造生產放緩、信心相對穩定、資金周轉率提高,而工業品價格上行壓力有所減輕,反映中國經濟表現疲弱,但並未大幅惡化。

      分項數據顯示,產出指數降至50,為2016年6月以來最低水平,而就業指數在50下方繼續回落。鍾正生指出,這意味產出面臨放緩趨勢,減速的一個主要原因可能是成品庫存明顯增加。另外,新訂單指數較前月有所回升至50.9,為4個月高位。鍾正生認為,新訂單的改善可能受惠於近期政府對民營經濟一系列的支持,但新出口訂單在萎縮區間繼續下滑,顯示中美貿易摩擦對出口的影響。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表示,近年來中國實施的一系列稅制改革體現了鮮明的減稅導向,今年實施的增值稅降低稅率、個人所得稅改革等措施取得明顯的減稅效果,下一步中國還將推出更大規模、更具實質性和普惠性的減稅降負舉措,更好地推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刪除
  2. 中國2018年11月官方非製造業PMI回落至53.4低於預期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及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公布最新數據顯示,11月中國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4,低於預期為53.7,比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表明非製造業增長有所放緩,但仍在擴張區間。分行業看,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4%,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服務業擴張有所加快。

    期內,新訂單指數為50.1%,與上月持平,微高於臨界點,表明非製造業市場需求總體保持穩定。投入品價格指數為50.8%,比上月回落4.1個百分點,仍位於臨界點之上,表明非製造業企業用於經營活動的投入品價格總體水平繼續上漲,漲幅有所收窄。銷售價格指數為49.4%,比上月下降1.8個百分點,落至臨界點之下,表明非製造業銷售價格總體水平有所下降。

    從業人員指數為48.7%,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繼續位於臨界點以下,表明非製造業企業用工量有所回落。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60.9%,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連續位於高位景氣區間,表明非製造業企業對市場發展預期持續看好。

    此外,11月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2.8%,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表明中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繼續保持擴張,但活躍度有所減弱。

    回覆刪除
  3. 中國2018年11月財新服務業PMI回升至53.8創5個月新高 遠勝預期

    11月財新中國通用服務業經營活動指數(服務業PMI)錄得53.8,遠勝預期的50.8,較10月回升3個百分點,創五個月以來新高,顯示服務業經營活動明顯擴張。服務業擴張,製造業PMI小幅回升,使得11月財新中國綜合PMI錄得51.9,較10月的28個月低點回升1.4個百分點。

    該走勢與統計局PMI不完全一致。國家統計局公布11月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4,高於10月0.3個百分點;綜合PMI則下降0.3個百分點至52.8。

    11月服務業新訂單增速擺脫10月的增長停滯狀態,出現小幅上升,增速創五個月以來最高,但仍低於歷史均值。服務業和製造業外需走勢有所不同。服務業的新出口訂單增速連續兩個月小幅增長,製造業新出口訂單增速則進一步下降,拖累綜合新出口訂單連續八個月下降。

    服務業和製造業對未來12個月的生產與經營前景普遍表示樂觀。由於擔心市場競爭和需求低迷的影響,11月製造業界信心度雖然較10月的11個月低點回升,但仍處低位;服務業企業信心度降至7月以來低點。兩者綜合,前景信心度總體偏弱。

    《財新網》引述財新智庫莫尼塔研究董事長、首席經濟學家鍾正生表示,11月財新中國綜合產出指數明顯反彈,反映經濟下行壓力明顯緩和,內需改善發揮了重要作用,整體就業狀況依然穩定,通脹壓力進一步緩解,企業家信心則繼續走弱。

    回覆刪除
  4. 中國上月進出口放緩 今年貿差縮窄逾兩成

    今年11月,中國外貿數據明顯回落,進出口總額僅增長9.1%,出口增長10.2%,進口增長7.8%,均不及10月增速的一半,反映海外及內地需求轉弱。

    中國海關總署昨日公布今年前11個月中國外貿數據,進出口總額27.8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11.1%,增速較前10個月放緩0.2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增8.2%,進口增14.6%;貿易順差近2萬億元,收窄逾兩成。

    分國別看,前11個月中歐貿易總額增8.7%;中美貿易總額增7.2%;中國與東盟增12.9%;中日增長6.1%。同期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計進出口總額增長14.4%,快於全國整體增速,佔中國外貿總值比重繼續提高。這表明中國推進外貿市場多元化的努力正在取得進展。

    此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經下調了2019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分析人士認為若明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劇,中國外貿出口或將承受一定壓力。

    不過,中國商務部分析稱明年中國外貿仍然「具備有力支撐」,一方面進口潛力將進一步激發;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大趨勢沒有改變,全球主要市場需求仍在增長。

    此外,中國外貿市場多元化正在提速,個別市場的波動對整體外貿發展的趨勢影響有限。

    回覆刪除
  5. 中國11月CPI按年升2.2% 低預期

    中國通脹回落,國家統計局公布,1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升2.2%,較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低於市場預測升2.4%。


    其中食品價格按年上漲2.5%,非食品價格按年上漲2.1%。按月比,11月CPI按月下降0.3%。其中,食品價格下降1.2%,非食品價格下降0.1%。

    按年比,食品煙酒價格升2.5%,影響CPI上漲約0.72個百分點。其中,鮮果價格升13.3%,影響CPI升約0.21個百分點;雞蛋價格升5.2%,影響CPI升約0.03個百分點;畜肉類價格升0.8%,影響CPI上漲約0.04個百分點,當中豬肉價格下降1.1%。

    11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按年升2.7%,符合市場預期,升幅較上月收窄0.6個百分點。按月則下降0.2%。

    今年首11月,CPI按年升2.1%;PPI按年升3.8%。

    回覆刪除
  6. 終結三連降!內地11月外儲按月增86億美元

    內地11月外滙儲備比對上一月增加86億美元,至30617億美元,勝於預期。這是在三個月的連續下降之後,內地外儲規模有所回升。

    人民銀行今天公布數據顯示,內地11月外滙儲備按月增加86億美元,達到30617億美元,超過預期30440億美元及前值30531億美元,對上的一個月,曾錄得按月減少339億美元。

    內地11月外滙儲備2.2134萬億SDR,前值2.209萬億SDR。此外,人行11月末黃金儲備爲5924萬盎司,價值721億美元;10月末爲5924萬盎司,價值719億美元。


    外管局:外儲規模有望波動中保持穩定

    外管局還表示,今年以來,外部環境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但中國經濟運行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態勢,人民幣滙率雙向浮動彈性增強,外滙市場供求基本平衡,跨境資金流動總體穩定。

    展望未來,外管局指,雖然全球經濟金融面臨較多不確定性,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隨著中國繼續擴大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動力和後勁將進一步增強,爲外滙市場總體穩定夯實基礎。內外部因素綜合作用,中國外滙儲備規模有望在波動中保持穩定。

    回覆刪除
  7. 終結三連降!內地11月外儲按月增86億美元

    內地11月外滙儲備比對上一月增加86億美元,至30617億美元,勝於預期。這是在三個月的連續下降之後,內地外儲規模有所回升。

    人民銀行今天公布數據顯示,內地11月外滙儲備按月增加86億美元,達到30617億美元,超過預期30440億美元及前值30531億美元,對上的一個月,曾錄得按月減少339億美元。

    內地11月外滙儲備2.2134萬億SDR,前值2.209萬億SDR。此外,人行11月末黃金儲備爲5924萬盎司,價值721億美元;10月末爲5924萬盎司,價值719億美元。

    針對11月的外儲規模,國家外滙管理局表示,當月國際收支繼續保持平穩運行態勢;受美國貨幣政策預期變化、國際油價波動等因素影響,主要國家債券價格總體小幅上漲,美元指數震盪微漲;而滙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動等因素綜合作用下,外滙儲備規模有所上升。

    外管局:外儲規模有望波動中保持穩定

    外管局還表示,今年以來,外部環境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但中國經濟運行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態勢,人民幣滙率雙向浮動彈性增強,外滙市場供求基本平衡,跨境資金流動總體穩定。

    展望未來,外管局指,雖然全球經濟金融面臨較多不確定性,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隨著中國繼續擴大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動力和後勁將進一步增強,爲外滙市場總體穩定夯實基礎。內外部因素綜合作用,中國外滙儲備規模有望在波動中保持穩定。

    回覆刪除
  8. 內地2018年11月FDI大減26.3%

    中國商務部公布,11月份實際使用外資(FDI)為921.1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大減26.3%,主因去年基數較大所致,而今年首11個月,FDI則為7932.7億元,按年跌1.3%,如果撇除期內強美元滙兌因素,則升1.1%。

    以行業分類,首11個月製造業FDI達2410.2億元,增16%,高技術製造業按年更飆30.2%至781.3億元。而電子及通訊設備製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錶製造業、電腦及辦公設備製造業增幅更強勁,按年分別大升36.4%、132.5%和112.7%。

    以地區分類,首11月主要投資中國的國家及地區,來自英國總額按年勁增198.9%,美國亦升3.7%。外界關注中美貿易摩擦會影響中國外貿活動,商務部發言人於記者會上強調,雙方已就下一步經貿磋商工作的時間表和路線圖交換了意見,而中美雙方團隊就磋商細節保持密切的溝通,中方亦歡迎美方來華開展磋商,也對赴美溝通持開放態度。

    回覆刪除
  9. 香港2018年9-11失業率維持2.8%

    根據政府統計處今日(18日)發表的最新勞動人口統計數字,今年9月至11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為2.8%,與今年8月至10月的數字相同。就業不足率在該兩段期間亦保持不變,維持於1.2%的水平。

    與今年8月至10月比較,在今年9月至11月期間,各行業的失業率(不經季節性調整)及就業不足率變動不一,但幅度大致輕微。

    總就業人數由今年8月至10月的387.26萬人,下跌至今年9月至11月的386.72萬人,減少約5,400人。同期的總勞動人口亦由398.86萬人,下跌至397.8萬人,減少約1.06萬人。

    失業人數(不經季節性調整)由今年8月至10月的11.6萬人,下跌至今年9月至11月的11.08萬人,減少約5,200人。同期的就業不足人數亦由4.67萬人下跌至4.59萬人,減少約800人。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評論最新失業數字時表示,勞工市場在今年9月至11月仍然偏緊。失業率(經季節性調整)及就業不足率均維持不變,分別為2.8%及1.2%。總就業人數繼續錄得穩健按年增幅。

    與上一個期間比較,各行業的失業率變動不一,但幅度大致輕微。按年比較,大部分主要服務行業的失業情況均見改善。當中,受惠於本地消費需求強韌及訪港旅遊業表現強勁,零售業和住宿及膳食服務業的失業率較一年前顯著下跌。

    展望未來,羅致光稱,勞工市場短期內料會維持偏緊,但往後的就業前景將取決於各種外圍不利因素對本地經濟的影響。政府會保持警覺,密切留意有關情況。

    回覆刪除
  10. 香港2018年11月整體消費物價升幅放緩至2.6%

    政府統計處今日公布,今年11月份整體消費物價與一年前同月比較,上升2.6%,較今年10月份的相應升幅(2.7%)稍低。剔除所有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的影響,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在今年11月份的按年升幅(即基本通脹率)為2.9%,較今年10月份(3%)稍低,主要是由於今年11月的女裝外衣價格下跌和本地交通工具費用升幅收窄所致。

    從細分指數分析,甲類、乙類及丙類消費物價指數在今年11月份的按年升幅分別為3.0%、2.4%及2.3%,而今年10月份的相應升幅則分別為3.2%、2.5%及2.3%。剔除所有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的影響,甲類、乙類及丙類消費物價指數在今年11月份的按年升幅分別為3.3%、2.8%及2.6%,在今年10月份的升幅則分別為3.5%、2.9%及2.6%。

    在各類消費物價指數組成項目中,價格在今年11月份錄得按年升幅的類別為電力、燃氣及水(在綜合消費物價指數中上升4.0%及在甲類消費物價指數中上升4.4%)、食品(不包括外出用膳)(分別上升3.5%及3.3%)、雜項服務(分別上升3.1%及2.2%)、住屋(分別上升3.0%及4.3%)、外出用膳(均上升2.7%)、煙酒(分別上升1.9%及2.1%)、交通(分別上升1.6%及0.9%)和雜項物品(分別上升1.4%及1.7%)。

    另一方面,價格在今年11月份錄得按年跌幅的類別為耐用物品(在綜合消費物價指數中下跌1.8%及在甲類消費物價指數中下跌1.6%)和衣履(分別下跌0.2%及0.4%)。

    政府發言人表示,11月份消費物價通脹輕微下降。隨著早前新訂住宅租金上升的影響繼續浮現,基本通脹率在未來數月料會在目前的水平左右徘徊。

    回覆刪除
  11. 銀行資產負債增速兩連降

    中國銀行業資產負債表增速減慢,惟主要出現在中小型銀行。中國銀保監會公布,至11月底止,銀行業資產總額為259.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上升6.3%;總負債為238.5萬億元,增加5.8%,兩者均連續第2個月放緩,總負債增長更為年內首次低於6%。

    股份行及農村機構續弱

    細分之下,大型商業銀行資產規模按年升6.9%至92.4萬億元,增速較10月底的6.7%高,而負債規模期內則按年升6.5%,至84.6萬億元,亦較10月底的6.4%加快,而大型銀行資產及負債佔整體銀行業約為36%。

    至於其他板塊如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及農村金融機構,資產和負債規模在11月底增速均見放緩跡象,農村金融機構減慢速度最為明顯,11月底資產按年增速為4.5%,較10月底放慢0.8個百分點,負債規模同樣放緩0.8個百分點,至按年增長4%。

    股份制銀行放緩幅度雖未如農村金融機構顯著,但資產及負債增速低於其他板塊,11月底資產按年僅增長3.4%,至45.8萬億元,負債增長更慢,僅得2.7%,至42.5萬億元。而股份制銀行的資產及負債佔整體銀行業約為18%。

    另外,外管局公布,至今年9月底止,中國銀行業對外金融資產1.1萬億美元,較6月底升2.3%,對外負債1.3萬億美元,按季跌0.4%,綜合而言,對外淨負債2030億美元,跌13%。當中,人民幣淨負債2623億美元,較6月底跌9.8%,外幣淨資產593億美元,升26.9%。

    回覆刪除
  12. 香港2018年11月整體出口貨值跌0.8% 進口升0.5%

    政府統計處今日發表的對外商品貿易統計數字顯示,今年11月份本港整體出口貨值與上年同月比較下跌0.8%,而進口貨值則上升0.5%。

    繼今年10月份錄得14.6%的按年升幅後,今年11月份商品整體出口貨值為3,643億元,按年下跌0.8%。同時,繼今年10月份錄得13.1%的按年升幅後,今年11月份商品進口貨值為4,093億元,按年上升0.5%。今年11月份錄得有形貿易逆差450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的11%。

    今年11月份與去年同月比較,輸往亞洲的整體出口貨值下跌3.6%。此地區內,輸往部分主要目的地的整體出口貨值錄得跌幅,尤其是印度(跌29.1%)、越南(跌8.7%)、台灣(跌5.3%)和中國內地(跌5%)。另一方面,輸往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日本的整體出口貨值則錄得升幅,分別上升26.8%、25.1%、20.4%和3.9%。

    除亞洲的目的地外,輸往其他地區的部分主要目的地的整體出口貨值錄得升幅,尤其是英國(升12.1%)和美國(升5%)。同時,輸往德國的整體出口貨值則下跌4.9%。

    同期,來自部分主要供應地的進口貨值錄得升幅,尤其是馬來西亞(升29.4%)、新加坡(升19.4%)、美國(升6.3%)和內地(升1%)。同時,來自韓國、菲律賓和台灣的進口貨值則錄得跌幅,分別下跌24.7%、15.4%和14%。
    今年11月份與去年同月比較,部分主要貨品類別的整體出口貨值錄得跌幅,尤其是「非金屬礦物製品」(減47億元,跌26.7%)、「電動機械、儀器和用具及零件」(減6億元,跌0.4%)和「紡紗、布料、製成品及有關製品」(減5億元,跌10.8%)。然而,「專業、科學及控制用儀器及器具」的整體出口貨值則錄得升幅(增10億元,升12%)。

    同期,部分主要貨品類別的進口貨值錄得升幅,尤其是「石油、石油產品和副產品」(增27億元,升38.1%)、「電動機械、儀器和用具及零件」(增24億元,升1.7%)和「動力產生機械及儀器」(增12億元,升21.4%)。然而,「通訊、錄音及音響設備和儀器」的進口貨值則錄得跌幅(減37億元,跌4.9%)。

    政府發言人表示,商品貿易在過去數月表現反覆。商品出口貨值在10月份顯著上升後,於11月份大幅放緩至錄得輕微按年跌幅。輸往主要先進經濟體(包括美國)的出口錄得不同程度的增長,但其他市場則表現參差。

    展望未來,隨著環球經濟增長持續減慢,香港的商品出口或會面臨壓力。儘管美國與內地在12月初雙方達成共識後貿易摩擦有所緩和,事態發展仍有變數,或會令下行風險增加。政府會繼續密切留意有關情況。

    回覆刪除
    回覆
    1. 港11月出口跌 兩年首見

      本港出口近兩年來首次錄得按年跌幅。根據政府統計處數字,11月份整體出口貨值3643億元,按年減少0.8%,進口貨值則上升0.5%至4093億元,兩項數字均遠遜預期,市場原先推測,11月份出口可增長7.7%至8%,進口則增長7.1%。至於期內貿易逆差約450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的11%。政府發言人直言,環球經濟增長持續放緩,未來本港商品出口或面臨壓力。

      數字又顯示,若以地區細分,11月份輸往亞洲的整體出口貨值,按年減少3.6%,主要目的地整體出口貨值,均錄得顯著跌幅,當中印度大跌29.1%、越南挫8.7%、台灣則跌5.3%,中國內地減少5%。另一方面,輸往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日本的整體出口貨值,則有所增加,分別上升26.8%、25.1%、20.4%和3.9%。亞洲以外地區,部分主要目的地整體出口貨值,亦錄得按年升幅,尤其英國(升12.1%)和美國(升5%)。

      與去年同月比較,11月份一些主要貨品類別的整體出口貨值,都錄得跌幅,包括「非金屬礦物製品」(減47億元或跌26.7%)、「電動機械、儀器和用具及零件」(減6億元或跌0.4%)和「紡紗、布料、製成品及有關製品」(減5億元或跌10.8%)。

      貿戰存變數 下行風險增

      累計今年首11個月,商品整體出口貨值較去年升8.6%,進口則增長10%,錄得有形貿易逆差5117億元。

      政府發言人指出,商品貿易過去數月表現反覆,出口貨值11月份大幅放緩,雖然輸往主要先進經濟體(包括美國)的出口,錄得不同程度增長,但其他市場表現參差。發言人預期,隨着環球經濟增長持續減慢,未來本港商品出口或面臨壓力,加上中美貿易摩擦發展仍存變數,或令下行風險增加,政府會繼續密切留意有關情況。

      刪除
  13. 中國工企利潤挫1.8% 3年首跌
    受累生產銷售增速放緩 成本上升

    內地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劇,11月多項經濟數據明顯回落,繼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月下跌0.3%,創今年4月以來最差表現,以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年增幅分別創15年新低及33個月新低之後,11月工業企業利潤也出現近3年來的首次倒退。

    國家統計局昨天公布,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947.5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下跌1.8%,是2015年12月以來首度出現倒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由今年3月的3.1%大幅擴至4月的21.9%後,連續多個月放緩,10月增幅僅為3.6%。

    國統局工業司何平指出,11月主要受工業生產銷售增速放緩、工業品出廠價格升幅回落、成本費用上升等影響,令工業利潤按年下降。

    學者料明年仍不樂觀

    累計首11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12萬億元,增長11.8%,增幅較首10個月的13.6%放緩1.8個百分點,為連續第五個月放緩。國有控股企業利潤總額1.81萬億元,飆16.1%;集體企業利潤總額191.5億元,升4.6%;股份制企業利潤總額4.32萬億元,多15.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利潤總額1.54萬億元,漲4.2%;私營企業利潤總額1.58萬億元,增10%。

    內地經濟學家、人民大學客座教授鄧海清認為,明年工業企業利潤有可能進一步下行,由於過去3年上游工業企業利潤暴漲,導致極高基數,而且大宗商品價格不太可能再度大漲,明年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有通縮風險。

    須遏制經濟下行趨勢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出席一個研討會時說,中國當務之急應該穩定經濟增長,讓經濟增長速度維持在一個能永續的水平上,不要太高,5.5%或6%左右,千萬別往下走;萬一中國增長速度「真的減到5%以下就糟糕了」。他認為,現在最危險的就是經濟增長速度相當穩定地往下走,按照這種速率,不出5年,經濟增長周期就快沒了。他稱,近兩年的地方融資平台、影子銀行等問題都不是最重要的,都可以克服,關鍵是要遏制住經濟持續下行的趨勢,這需要做很多改革,包括要讓房地產投資的增速降下來,雖然中國已經能造出很好的芯片,惟仍有95%以上的設備全靠進口,如果持續不斷往房地產投資,而不在這些方面投資,中國經濟日後的潛力值得擔憂,所以中國面臨的還是經濟轉型的問題。

    回覆刪除
  14. 香港2018年11月零售銷售按年升幅急放緩至1.4%遠遜預期

    政府統計處今日(3日)發表最新的零售業銷貨額數字。2018年11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392億元,較2017年同月上升1.4%。2018年10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修訂估計較2017年同月上升6%。與2017年同期比較,2018年首十一個月合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上升9.7%。

    去年11月本港零售業總銷貨價值同比升1.4%,亦遠遜市場預估放緩至4.5%。

    按零售商主要類別的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由高至低分析,2018年11月與2017年11月比較,百貨公司貨品的銷貨價值上升3.9%。其次為藥物及化妝品(銷貨價值上升10.1%);食品、酒類飲品及煙草(上升1.9%);其他未分類消費品(上升14.3%);汽車及汽車零件(上升7%);燃料(上升3.1%);鞋類、有關製品及其他衣物配件(上升1.7%);傢具及固定裝置(上升2.8%);書報、文具及禮品(上升6.2%);以及眼鏡店(上升5.4%)。

    另一方面,2018年11月與2017年同月比較,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的銷貨價值下跌3.9%。其次為電器及其他未分類耐用消費品(銷貨價值下跌4.9%);超級市場貨品(下跌0.1%);服裝(下跌3.6%);以及中藥(下跌0.4%)。

    政府發言人指出,零售業銷售的增幅在去年10月略為加快後,於去年11月再度減慢至輕微增長。最近數月的零售業銷售增幅有所放緩,反映在各種外圍不確定性的影響下(包括中美貿易摩擦,以及環球金融市場波動),消費情緒轉趨審慎。
    發言人進一步表示,展望未來,就業及收入情況良好,以及訪港旅遊業暢旺,在短期內應會繼續為零售業帶來一些支持。然而,資產市場轉弱,以及外圍環境的不確定性,或令消費情緒受到影響。

    回覆刪除
  15. 內地上月通脹2.2% 顯著回落

    中國通脹顯著回落。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11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升2.2%,按月回落0.3個百分點,亦低於市場預測2.4%的升幅。另外,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按年升2.7%,符合市場預期,按月則下降0.2%。

    招證指豬瘟助拖低

    招商證券發表報告表示,內地11月CPI按年升2.2%,符合該行預測,惟水平仍明顯低於市場平均預測的2.4%,核心CPI按月持平,按年維持在1.8%。期內,天氣因素導致蔬菜供應較為充足,蔬菜價格按月大幅下降12.3%,拖累CPI按月挫約0.33個百分點。市場關注的豬肉價格,按月見小幅下滑,與該行一直強調的疫情蔓延下、加快豬隻出欄的現象有關。

    該行預計,12月至春節前較強的豬肉需求,將可有效消化這部分額外供應;而年內CPI走勢仍將趨於下行,溫和通脹格局未變,通脹因素不會對貨幣政策操作形成掣肘。至於PPI下行的最大不確定性,或仍在於原油價格,須持續關注。

    另外,中國海關總署周六公布11月進出口數據,出口1.5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10.2%,較市場預期升13.2%低;進口1.26萬億元,按年升7.8%,惟遜於預期升18.2%;貿易順差3060.4億元,擴大21.5%。11月份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為356億美元,創紀錄新高。

    對美貿易順差新高

    此外,今年首11個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已超過去年全年,按年增11.1%。其中出口升8.2%、進口抽高14.6%,貿易順差1.96萬億元,收窄21.1%。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稱,進出口數據大幅下降及物價明顯回落,顯示內外需市場均不振, 經濟面臨很大下行壓力,政策應作一些實質放鬆,尤其是減稅降費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空喊。

    回覆刪除
  16. 2018年香港港口吞吐量挫8.2%

    政府統計處昨天公布,本港2018年港口貨物吞吐量為2.585億公噸,按年下跌8.2%,其中第四季吞吐量為6510萬公噸,則減少13%。

    去年抵港貨物共1.595億公噸,按年挫8.6%,當中進口貨物跌8.9%至9140萬公噸,抵港轉運貨物則下滑8.3%至6810萬公噸。離港貨物則有9900萬公噸,按年減7.4%,出口減11.4%至3380萬公噸,離港轉運貨物則有6530萬公噸,跌5.2%。

    年內本港港口的貨櫃處理量為1960萬標準貨櫃單位,萎縮5.7%。載貨貨櫃減少5.9%至1670萬標準貨櫃單位,當中抵港及離港貨櫃分別減6.3%與5.5%,至863萬和807萬標準貨櫃單位;至於空運貨櫃處理量有290萬標準貨櫃單位,跌4%。

    去年抵港遠洋輪船約2.54萬船次,按年減5.2%,其總容量亦跌5.2%至3.987億淨註冊噸。同時,抵港內河船為14.92萬船次,下滑5.9%,總容量則降7.5%至1.107億淨註冊噸。

    回覆刪除
  17. 54%中小企估經濟轉差

    昆士蘭保險香港去年委託諮詢公司,於11月訪問415家中小企做調查。結果顯示,54%受訪的香港中小企預期未來一年經濟將會轉差,但對本身業務普遍感樂觀;74%料今年收入維持穩定,甚或有增長。

    僅21%為業務風險買保障

    昆士蘭保險北亞地區行政總裁于蕾【圖】指出,中小企因國際貿易爭議升溫及營運成本上升等因素,預計經濟轉差,但對本身業務仍感到樂觀,原因或與大部分中小企主要專注本地業務,並以服務業而非製造業為主有關,認為中美貿易糾紛對其直接影響較少。

    調查亦指出,62%中小企憂慮因業務中斷而導致收入損失,可是僅有21%中小企有減輕業務中斷影響的保障。于蕾明言,面對環球市場波動及不確定性,業務風險仍然存在,惟中小企準備不足。過去一年,73%中小企曾試過設備故障、庫存損毀或遺失、財產損失等事故,然而14%企業沒有任何保障計劃。此外,有23%中小企未有採用網絡安全軟件或保護計劃等風險管理措施。

    調查又提及,59%中小企僅於香港營運,47%表明無意把營運擴至香港以外的地方。有意拓展海外營運的中小企中,46%以大灣區為首選。于蕾直言,大灣區可為香港機構帶來龐大機遇,該公司亦會留意如何協助中小企向內地擴展。目前該公司在廣州設有辦事處,會研究不同進軍內地市場方式。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