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日 星期三

2018年10月中港政經消息

如題。

16 則留言:

  1. 港營商環境轉差 9月PMI跌至47.9

    本港營商環境進一步轉差,香港採購經理指數連續6個月處於收縮,日經Markit公布,9月份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降至47.9,較8月的48.5回落。

    報告顯示,美中貿易摩擦升溫,產出與新訂單量擴大跌幅,9月整體新訂單收縮周期持續第6個月,內地訂單跌勢更急,主要由於人民幣貶值與貿易緊張升溫。

    IHS Markit首席經濟師Bernard Aw表示,貿易緊張升溫,客戶需求繼續受壓,鑑於市場需求存在更多不明朗因素,企業為了保存資金而減少購買投入品,積極清減庫存,並透過減價以催谷銷路。最新數據顯示,第三季度本地生產總值(GDP)增長率按年低於2%。

    企業對經濟前景依然看淡,繼而縮減採購活動。業者滙報,投入價格與產出價格開始呈現通縮壓力。此外,貨品運送受颱風影響而有所延誤。企業因銷情下滑而調整採購活動的規模,採購庫存水平續跌。

    企業滙報,9月份出現通縮。整體投入成本兩年來首次下跌,投入品的價格明顯回落,即使工資上漲,但員工成本的升幅卻只屬溫和;因此,企業有較大空間調低售價,以催谷銷售。

    回覆刪除
    回覆
    1. 港9月PMI跌抵47.9

      受累中美貿易摩擦加劇,香港營商環境進一步轉差。日經Markit公布,9月份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降至47.9,較8月的48.5回落,連續6個月處於收縮。報告指出,香港企業環境持續惡化,客戶需求持續放緩,產出與新訂單量跌幅擴大,而內地的訂單跌幅甚為顯著;9月整體新訂單持續6個月處於收縮,跌幅為過去兩年最急,主要因為人民幣貶值及貿易戰升溫。

      連續6個月處收縮

      報告表示,企業對經濟前景依然看淡,繼而縮減採購活動,投入價格與產出價格均呈現通縮壓力;企業因銷情下滑而調整採購活動的規模,採購庫存水平續跌。另外,受颱風影響,貨品運送亦有所延誤。

      IHS Markit首席經濟師Bernard Aw說,最新PMI反映香港企業第三季經營進一步惡化,內地銷售持續受壓,市場需求存在更多不明朗因素,企業為了保存資金而減少購買投入品,積極清減庫存,並透過減價以催谷銷路;預期第三季度本地GDP增長率按年低於2%。

      刪除
  2. 財新服務業PMI 上月回升至53.1

    中國9月財新服務業和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均較8月回升。財新/Markit公布,服務業PMI由8月的10個月低位51.5,9月升至53.1,創3個月新高;綜合PMI微升0.1個點至52.1。不過,服務業就業指數急劇收縮,降至2016年3月以來最低,並首次跌至50以下的收縮區域,反映中國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或進一步加重。

    就業指數收縮 兩年半低

    雖然中國9月財新服務業指數升至3個月高位,但較年初水平依然偏弱,亦低於歷史平均值。智庫莫尼塔研究董事長兼首席經濟學家鍾正生表示,該項指數較8月回升,顯示需求有所改善;惟收費價格指數13個月來首次降至50以下,投入價格指數則升至今年1月以來最高,這兩方面將擠壓企業的盈利空間,導致經營預期指數按月下降。

    服務業加速增長,但受製造業增速減弱影響,9月綜合PMI僅微升,顯示經濟活動增長乏力。鍾正生指出,綜合PMI指數輕微上升,反映中國經濟表現平穩,惟新訂單指數仍處於低位,出廠價格指數升勢放緩,同時投入價格指數升勢加快,顯示企業面臨較大的成本壓力。

    回覆刪除
  3. 中國首三季人幣計出口增6.5%

    中國海關總署公布,以人民幣計價,今年首三季,中國出口按年增長6.5%;進口增長14.1%。

    首三季,貿易順差1.43萬億元,收窄28.3%。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指出,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積極貫徹落實一系列促進外貿穩定增長政策措施,妥善應對外貿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中國對外貿易平穩運行,穩中有進。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中國9月出口遠超預期 末季存挑戰

      中國9月出口表現大幅超預期,主要因外需旺盛、企業在美國加徵關稅前搶出口、疊加人民幣滙率貶值所支撐,但中美貿易戰的衝擊不容小覷。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外貿的挑戰可能會在第四季或明年顯現。

      中國海關總署公布,以人民幣計,9月出口按年增長17%;遠勝市場預期增9.2%;進口按年增17.4%,勝市場預期增15.2%。貿易順差2132.3億元,預期為1362億元。

      以美元計,9月出口按年增長14.5%,遠勝市場預期增8.2%;進口則按年增14.3%,略低於市場預期增15.3%。貿易順差316.9億元,預期為192億元。

      今年首三季,人民幣計,出口增長6.5%;進口增長14.1%。貿易順差1.43萬億元。美元計,首三季出口增長12.2%;進口增長20%。貿易順差2213.8億元。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認為,出口數據超預期,中美貿易摩擦影響尚不明顯。這與前兩月情況差不多,存在應激式出口增長的影響,對美順差已連續兩個月上升,創單月新高。此外,也有滙率波動因素,人民幣兌美元貶值,美元計價的出口增速有正向帶動作用,一定程度緩解加徵關稅的影響。

      目前看外需環境存在進一步走弱的狀況,主因還是中美貿易戰升級,而其他市場經濟增長也會有影響,或會帶來出口增速的放緩。至於積極因素則包括中國推動貿易自由化、出口關稅下調等,預料能促進出口企業。總體而言,第四季出口增速或降至5至8%的個位數,但短時間不會負增長,風險基本可控。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指出,9月進出口均有兩位數的增長,說明中國穩外貿初見成效,雖然中美貿易帶來不確定影響,特別是8、9月以來,由不確定變為確定性的壓力,中國通過外貿的轉型升級,在市場多元化的過程中,拓展「一帶一路」沿線,以及東南亞國家的外貿往來。

      總體看,中國穩外貿的基礎還是在的,特別體現在產業基礎上,一般貿易對加工貿易的替代也在加快,民營企業活力在穩外貿中逐漸顯現。展望第四季,還是外部環境特別是中美貿易摩擦的壓力,美國加徵關稅的落地,主要影響還是在第四季顯現,外貿形勢還不能過於樂觀,要看到壓力。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室則認為,9月份進口有所放緩,隨着中國減免關稅,通關便利化等擴大進口政策的落地,估計第四季外貿仍可保持平穩態勢。

      刪除
  4. 港視網購上月訂單多93%

    香港電視(01137)公布,網購平台(HKTVmall及HoKoBuy)7月至9月未經審核營運數據,平均每日訂單數量分別為1.02萬、1.09萬及1.16萬張,對比去年同期升約70%、75.81%及93.3%。

    此外,該公司7月至9月平均訂單值,分別為518元、501元及492元。對比去年同期升3.58%、0.6%及5.28%。

    回覆刪除
  5. 中電首3季售電高0.2%

    中電控股(00002)公布,截至9月底止,首三季本地售電量260.99億度,按年上升1.9%;其中,住宅客戶售電量增加1.6%。

    另一方面,包括本地及內地的總售電量增加0.2%,至266.55億度。該公司宣派今年第三期中期股息每股0.61元。

    中電表示,由於上半年的天氣較為炎熱,住宅客戶售電量強勁,隨着氣溫下降,減少空調電力負荷,令第三季度的用電需求放緩。另外,商業和基建及公共服務客戶售電量均在期內錄得增長。

    回覆刪除
  6. 央企首三季淨利潤多兩成

    內地央企淨利潤錄得可觀的增長,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布,首三季度央企實現利潤達1.349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21.5%,增速是連續5個月超過20%,實現淨利潤9841.3億元,按年上升19.2%,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則為5482.9億元,增幅21%。

    資產負債率66% 穩中有降

    期內累計實現營業收入21.1萬億元,按年增11%,增速較上半年加快0.9個百分點,收入增速是連續4個月超過10%。央企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萬億元,按年增2.7%,增速較首8個月加快1.1個百分點。中央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686.7億元,增33.7%,高於央企整體效益增幅12.2個百分點。

    國資委又提到,單計9月份,央企實現營業收入2.6萬億元,按年增長11.2%;實現利潤總額1462.1億元,按年增長8.4%。資產負債率穩中有降,截至9月底,央企平均資產負債率為66%,按年跌0.5個百分點,較年初下降0.3個百分點。有55家企業資產負債率較年初有所下降,當中39家跌幅超過1個百分點。

    國資委副秘書長彭華崗指出,央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高質量發展,積極培育戰略新興產業,做好煤電油氣保供穩價,首三季央企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持續鞏固,生產經營穩步提升,經濟效益持續快速增長。

    不過,彭華崗補充,目前國內外經濟形勢複雜多變,不穩定因素增多,未來將更加注重、及時研判「穩中有變」中的「變」,以面對可能出現的的風險和挑戰。

    回覆刪除
  7. 港9月基本通脹升至3.1%

    政府統計處公布,9月整體消費物價按年上升2.7%,較8月的2.3%為高。剔除所有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的影響,基本通脹率為3.1%,亦較8月的2.6%為高,主要是由於學費上升和公營房屋租金上調所致。

    政府發言人表示,9月基本通脹率上升至3.1%, 主要是由於公營房屋租金上調,以及一年前推出的政府資助計劃的影響消退,導致學費上升等特殊因素所帶動。

    由於本地成本隨着經濟持續擴張而上升,以及早前新訂住宅租金上升的影響將會繼續浮現,今年餘下時間的通脹率或仍會有輕微的上升壓力。今年首三季合併計算,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2.3%。

    回覆刪除
  8. 本港2018年9月出口及進口貨值分別上午4.4%和4.8%

    政府統計處公布,今年9月份本港整體出口和進口貨值均錄得按年升幅,分別上升4.5%和4.8%。

    繼今年8月份錄得13.1%的按年升幅後,今年9月份商品整體出口貨值為3,750億元,較去年同月上升4.5%。同時,繼今年8月份錄得16.4%的按年升幅後,今年9月份商品進口貨值為4,227億元,較上一年同月上升4.8%。今年9月份錄得有形貿易逆差477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的11.3%。

    今年首九個月的商品整體出口貨值較去年同期上升9.2%。同時,商品進口貨值上升10.9%。今年首九個月錄得有形貿易逆差4,217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的12.1%。

    經季節性調整的數字顯示,今年第三季與對上一季比較,商品整體出口貨值錄得1.5%的升幅。同時,商品進口貨值上升2.5%。

    政府發言人表示,九月份的商品出口按年繼續增長,但增速明顯減慢,部分是受到美國與內地的貿易摩擦影響,颱風山竹令貿易活動短暫停頓亦是相關原因。展望未來,美國與內地的貿易摩擦對香港出口的影響在未來數月料會更為明顯,尤其是倘若貿易摩擦進一步升級。政府會繼續密切留意有關情況。

    回覆刪除
  9. 內地9月工業利潤 增速僅4.1%半年低

    中國統計局公布,9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5455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4.1%,為2018年3月以來新低,前值增長9.2%,增速較8月進一步放緩5.1個百分點。今年1至9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4.97萬億元,按年增長14.7%,前值增長16.2%,增速較首8個月放緩1.5個百分點。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首9個月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增長23.3%,至1.53萬億元;股份制企業利潤增長19.1%,至3.51萬億元;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利潤增長5.7%,至1.24萬億元;私營企業利潤增長9.3%,至1.26萬億元。

    鋼鐵建材石油擴張主力

    於首9個月,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34個行業利潤總額增加,7個行業減少,新增利潤主要來自鋼鐵、建材、石油、化工行業,分別增長71.1%、44.9%、4倍、30.8%、24.5%,5個行業合計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為72.4%。

    統計局表示,9月工業利潤增速按月放緩,主要受工業產銷增速放緩、價格漲幅回落、上年利潤基數偏高等因素影響;而首3個季度工業利潤總體是保持較快增長,期內企業成本及資產負債率亦有所下降。

    回覆刪除
  10. 香港2018年9月零售業總銷貨市值按年升2.4%

    政府統計處公布,今年9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366億元,按年上升2.4%。今年8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修訂估計按年上升9.4%。

    扣除其間價格變動後,今年9月的零售業總銷貨數量的臨時估計按年上升1.4%。今年8月的零售業總銷貨數量的修訂估計按年上升7.9%。與去年同期比較,今年首九個月合計的零售業總銷貨數量的臨時估計上升9.6%。

    按零售商主要類別的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由高至低分析,今年9月與去年同期比較,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的銷貨價值上升2.2%。其次為超級市場貨品(銷貨價值上升3.6%);食品、酒類飲品及煙草(上升3.2%);百貨公司貨品(上升2%);電器及其他未分類耐用消費品(上升4.9%);藥物及化妝品(上升4.9%);其他未分類消費品(上升8.7%);燃料(上升6.7%);傢具及固定裝置(上升1.4%);書報、文具及禮品(上升8.2%);鞋類、有關製品及其他衣物配件(上升3.4%);以及中藥(上升3.4%)。

    另一方面,今年9月與去年同月比較,服裝的銷貨價值下跌3.8%。其次為汽車及汽車零件(銷貨價值下跌12.4%);以及眼鏡店(下跌6.7%)。

    政府發言人指出,零售業銷售在9月增長減慢,部分是由於訪港旅遊業受颱風山竹短暫拖累。本地消費開支或許亦已受到美國與內地的貿易摩擦及股票市場調整的憂慮影響。

    發言人進一步表示,展望未來,勞工市場狀況良好及訪港旅遊業暢旺,在短期內應會繼續為零售業帶來支持。然而,外圍環境的不確定性及資產市場轉弱對消費情緒的影響或會增加。

    回覆刪除
  11. 外匯基金2018年第三季投資收益16億港元 香港股票投資仍錄虧損

    金管局公布,外匯基金第三季錄得16億元投資收益,對比第二季及去年同季分別為1億元及618億元。其中包括多元化投資之「其他投資」之數字尚未披露,惟相信有關金額為正數。

    季內香港股票收資收入仍然錄得負數,自次季虧損51億元收窄至虧損47億元,去年同季則錄得144億元收入。其他股票收益128億元,高於次季的47億元,去年同季則錄得188億元收入。另外債券投資收入97億元,相對次季及去年同季分別為140億元及107億元。外匯投資虧損162億元,少於次季虧損之213億元,去年同季則賺97億元。

    首三季外匯基金投資收益367億元,其中香港股票虧損81億元,其他股票收益101億元,債券收益292億元,外匯虧損112億元,6月底止其他投資收益則為167億元。 第三季自外匯基金支付予本港財政儲備的款項107億元,首三季合共329億元。

    回覆刪除
  12. 香港2018年第3季經濟按年增長放緩至2.9% 全年基本通脹率上調至2.7%

    政府今日發表《2018年第三季經濟報告》和2018年第三季度的本地生產總值初步數字。

    2018年第三季,香港經濟按年穩健增長2.9%。雖然增速連續八個季度高於趨勢增長率,但與第二季3.5%的增長速度相比則有所減慢。隨著環球經濟進一步擴張,外部需求整季合計繼續錄得顯著增長。內部需求保持堅穩。勞工市場情況依然理想,消費物價通脹稍為向上。經季節性調整後按季比較,實質本地生產總值在2018年第二季下跌0.2%後,在第三季錄得0.1%的升幅。

    展望未來,經濟前景面對的下行風險正在增加。環球經濟的增長動力近期有所減弱,這從歐盟及不少亞洲經濟體的增長速度在第三季減慢可以看到。美國與內地的貿易摩擦已拖累環球經濟氣氛,或會波及環球貿易及投資活動。貿易摩擦對香港對外貿易的影響已經開始浮現,並且在短期內料會更趨明顯。先進經濟體(尤其是美國)的金融狀況進一步收緊,是另一個風險因素。美國聯邦儲備局今年以來已三度加息,並表示往後會繼續漸進加息。美國息率上升及美元強勢,已引致部分經濟基調較弱的新興市場經濟體的金融市場在今年較早時出現激烈震盪。環球金融及資產市場往後或會更為波動。另外,英國脫歐談判的進展、意大利的財政狀況,以及地緣政治局勢緊張,亦須密切留意。

    內部需求在外圍不利因素增加下,亦可能會面臨更大壓力。消費情緒受外圍的不確定性及資產市場轉弱的影響或會增加,雖則依然理想的就業及收入情況仍有支持作用。多個調查亦顯示本港營商氣氛在近月已變得更為審慎。

    考慮到今年首三季3.7%的實際增長,以及外圍環境的下行風險,最新2018年全年的經濟增長預測為3.2%,在8月時公布的3至4%的預測範圍內。政府會繼續密切監察外圍及內部的各種事態發展對本地經濟及就業情況可能帶來的影響。

    隨著經濟增速持續高於趨勢增長率,消費物價壓力繼續增加。基本消費物價通脹率在第三季上升至2.8%,首三季平均為2.5%。展望未來,本地成本已隨經濟持續擴張而上升,加上早前新訂住宅租金上升的影響繼續浮現,通脹率在年內或仍有一些輕微的上行壓力。考慮到今年以來的實際數字,2018年全年的基本消費物價通脹率及整體消費物價通脹率預測,從八月時公布的2.5%及2.2%,在今輪覆檢分別略為上調至2.7%及2.4%。

    回覆刪除
  13. 香港2018年8-10月失業率維持2.8%

    根據政府統計處今日發表的最新勞動人口統計數字,今年8月至10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為2.8%,與今年7月至9月的數字相同。就業不足率在該兩段期間亦保持不變,維持於1.2%的水平。

    與今年7月至9月比較,在今年8月至10月期間,各行業的失業率(不經季節性調整)及就業不足率變動不一,但幅度大致輕微。

    總就業人數由今年7月至9月的3,874,600人,下跌至今年8月至10月的3,872,600人,減少約2,000人。同期的總勞動人口亦由3,992,400人下跌至3,988,600人,減少約3,800人。

    失業人數(不經季節性調整)由今年7月至9月的117,800人下跌至今年8月至10月的116,000人,減少約1,800人。同期的就業不足人數亦由47,300人下跌至46,700人,減少約600人。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評論最新失業數字時表示,勞工市場在今年8月至10月仍然偏緊。失業率(經季節性調整)及就業不足率均維持不變,分別為2.8%及1.2%。總就業人數按年穩健增長。

    與上一個期間比較,各行業的失業率變動不一,但幅度大致輕微。與一年前比較,大部分主要服務行業的失業情況續見改善。其中,隨著訪港旅遊業表現暢旺,住宿服務業的失業率跌幅顯著。

    展望未來,羅致光說:「勞工市場短期內料會維持偏緊,但往後的就業前景將取決於外圍不利因素增加在未來會如何影響本地經濟。」

    回覆刪除
  14. 本港2018年9月私企總就業人數按年升1% 職位空缺增10%

    據政府統計處今日(18日)發表的數字,2018年9月與上年同期比較,統計調查所涵蓋的行業的私營機構總就業人數上升1%,即增加2.79萬人。而職位空缺數目為約7.83萬個,較上年同期增加10%或7,190個。

    在2018年9月,所有涵蓋行業合共僱用287.17萬人。進出口貿易業的就業人數為47.6萬人,其次是專業及商用服務業(清潔及同類服務業除外)30.31萬人,零售業27.31萬人和餐飲服務業25.16萬人。

    與上年同期比較,多個選定行業的就業人數有所增加。就業人數增加的行業主要有住宿服務業(包括酒店、賓館、旅舍及其他提供短期住宿服務的機構單位)(5.8%或2,200人)、專業及商用服務業(清潔及同類服務業除外)(3.5%或1.03萬人)、人類保健服務業(3.2%或4,000人)、餐飲服務業(3.1%或7,500人)和金融及保險業(2.8%或6,200人)。另一方面,就業人數減少的行業主要有建築地盤(只包括地盤工人)(-11.4%或-1.39萬人)和製造業(-2.8%或-2,600人)。

    在7.83萬個私營機構職位空缺當中,餐飲服務業佔約1.2萬個,專業及商用服務業(清潔及同類服務業除外)佔8,120個,零售業佔8,010個,進出口貿易業佔6,230個,而金融及保險業佔6,030個。

    在2018年9月,大部分選定行業的職位空缺數目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增加主要見於專業及商用服務業(清潔及同類服務業除外)(1,380個或21%);餐飲服務業(1,280個或12%);教育(970個或25%)和運輸、倉庫、郵政及速遞服務業(880個或24%)。另一方面,職位空缺數目減少的行業主要有建築地盤(只包括地盤工人)(-310個或-38%)和零售業(-120個或-1%)。

    按主要職業組別分析,私營機構的職位空缺主要為服務工作及銷售人員(佔近2.3萬個)、非技術工人(佔1.55萬個)、輔助專業人員(佔約1.54萬個)和文書支援人員(佔9,390個)。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