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7日 星期四

2019年1月中國政經消息

如題。

11 則留言:

  1. 粵今年新貸兩萬億破紀錄

    內地傳媒報道,廣東省今年的新增貸款料高達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除創歷史新高外,亦位居全國首位。其中,新增的民企貸款佔整體企業貸款增長的比重近六成。

    內媒引述來自人行廣州分行的消息指出,預期到今年年底,廣東省的新增貸款將達2萬億元;直接融資則預期超過5000億元,佔整體社會融資規模22%,按年多11個百分點。

    廣東省的新增貸款維持強勁,但內地整體新增貸款情況一度令市場有憂慮,惟近月已見回暖跡象。今年10月,內地新增貸款按月大跌近半後,曾引起市場擔心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萎縮及銀行過度惜貸,恐進一步拖慢經濟。不過,內地11月的全國新增貸款已見反彈,錄得1.25萬億元,高於市場預期。

    貸款增長民企佔六成

    廣東省錄得的新增民企貸款佔省內整體企業貸款增長的比重近六成,或反映中央多次要求銀行支持民企融資的政策已起一定作用。

    截至今年年底,預料廣東省的各支付清算系統會處理合共50億宗交易,按年多12.6%,當中涉及超過1000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7.2%。至於保費收入,則預期會錄得4600億元,按年增長7%。

    此外,廣東省的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及貸款餘額,估計分別按年上升6%,至20.7萬億元,以及按年增15.5%,至14.6萬億元。至於廣東省內的上市公司共有587間,較年初新增17間。

    回覆刪除
  2. 中國2018年12月財新製造業PMI降至49.7 為19個月以來最低

    2018年12月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錄得49.7,低於11月0.5點,亦低於市場預期的50.2,為2017年6月以來首次落入收縮區間,顯示中國經濟下行壓力逐漸加大。該走勢與國家統計局製造業PMI一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2月製造業PMI錄得49.4,較11月回落0.6點,為2016年8月以來首次落入收縮區間。 2018年12月,製造業產量打破連續兩月的持平狀態,出現小幅回升,不過增速仍遠低於年初。

    需求方面,新訂單總量出現2016年7月以來的首次下降。許多受訪廠商表示,市場需求低迷,導致銷售受挫。新出口訂單則連續九個月下降,但降幅較11月收窄。去年12月投入成本出現逾一年半以來首次下降,降幅為2016年2月以來最大。在市場價格普遍下降的背景下,製造商也連續兩個月下調產品銷售價格。

    儘管新訂單總量出現下降,但12月廠商採購活動繼續小幅回暖,連續三個月出現回升。製造業界對未來12個月的經營前景信心度回升至三個月高點,但相比歷史數據仍然偏弱。

    據《財新網》引述財新智庫莫尼塔研究董事長、首席經濟學家鍾正生表示,2018年12月製造業內需下滑、外需仍受壓制,企業去庫存意願增強,工業品價格趨於下行,製造業生產或將進一步受到拖累,經濟下行壓力有進一步加大的跡象。

    回覆刪除
  3. 2018年12月內地CPI增長跌穿2%見半年低

    內地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值(CPI)重返「1字頭」,受國際油價下行、大宗商品價格回落等因素影響,2018年12月的CPI按年升1.9%,創近半年低位;同時,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按年升0.9%,更錄得2016年9月以來最低升幅。專家指出,需求放緩成為經濟主要矛盾,要警惕工業領域出現通縮。

    國家統計局昨公布,12月份食品價格按年升2.5%;非食品價格按年升1.7%,升幅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若以2018年全年計,CPI按年上漲2.1%,PPI按年上漲3.5%。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分析稱,最近通脹壓力顯著下降,加上美聯儲政策轉向鴿派帶動美滙指數走軟,國內貨幣政策寬鬆的制約因素減退,政策空間大幅拓寬。但同時,政策力度不宜過度寬鬆,重心還是應該聚焦打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把流動性引入實體經濟。

    章俊指出,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下行,帶來通脹降溫,內外需求轉弱也令通脹受抑制。短期內,春節效應或推動1月份CPI小幅回升至2%左右;1月份PPI料按年升0.5%。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表示,PPI下行趨勢明顯,今年不排除再次出現月度負值,工業品通縮有可能再現,將極大影響上游企業的利潤和就業狀況。如果未來緊信用情況不能得到有效緩解,甚至還將延續,那麼「債務通縮」風險可能加劇。

    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張明指出,CPI方面不會陷入通縮,但PPI會。但這是經濟增速下行的必然結果,不用太過擔心。未來需要財政貨幣政策齊發力,並推動結構性改革。

    回覆刪除
  4. 內地上月通脹1.9%遜預期 PPI漲幅逾兩年低 通縮風險增

    中國經濟數據走弱趨勢持續,去年12月國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及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的增幅均低於市場預期。其中CPI增幅創近半年新低,PPI按年增幅則連續6個月下跌。券商認為,國內出現通縮的風險正增加,料會加大減息的可能性,以及有更多針對中小企及私人機構寬鬆措施推出,以刺激經濟。

    國家統計局公布,去年12月CPI按年增長1.9%,略低於市場預期2.1%的水平,按月則持平,但是內地半年來首次低於2%。CPI按年增幅下跌主要由於非食品類的消費價格有所下跌,其中,交通及通訊類的價格按月錄得1.9%的跌幅,主要由於國際油價早前急挫所致。

    至於去年12月PPI按年僅上升0.9%,為自2016年9月以來最低,較市場預期低0.7個百分點。在40個工業行業大類中,錄得價格上漲的只有12個,錄得持平的有5個,餘下23個均告下跌。其中,按月跌幅較大的行業有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以及黑色金屬冶煉與壓延加工業。

    花旗:央行減息機會加大

    券商中金表示,內地通縮的風險正快速上升,預期PPI的放緩速度將會加快,有機會在今年第二季度轉跌,並且GDP平減物價指數可能在下半年接近零增長。

    該行稱,若通脹放緩情況未及時處理,至通脹正式走低時,居民收入及企業和政府部門的現金流將有進一步下行的壓力,而通縮預期上升亦會抑制消費需求的增長。

    瑞信預計,在CPI及PPI俱疲軟的情況下,中央及人行將有較大空間推出措施來支持增長──低通脹或會令內地當局可推出貨幣寬鬆的政策,且該行預期CPI會進一步偏軟及波動,未來數月或會放緩至1.5%水平;而PPI在未來數月甚至有可能由升變跌,走勢一旦逆轉,料內地政府會加強對工業的支援,如正式宣布刺激白色家電及汽車等消費的政策。

    花旗也認為,隨着價格走勢趨弱,央行減息的可能性將加大。

    美國前財長、現任哈佛大學教授的薩默斯(Larry Summers)接受外電訪問時表示,中國現時正面臨過去10年或20年所曾經歷的經濟困難時刻。他指出,各種數據均清楚顯示中國的經濟有一定程度的放緩,並且有很多令人感到擔憂的理由。

    美前財長質疑北京政策效力

    薩默斯認為,雖然中國當局有很多政策措施可用來應對經濟放緩,但難以確定相關的措施是否能令中國經濟的增速重拾動力。

    回覆刪除
  5. 進口慘錄負增長 12月中國進出口遠遜預期

    中國公佈12月及全年進出口總值,其中12月進出口數據均遠遜預期,出口更錄負增長。以人民幣計算,12月進口總值11,399億元人民幣,按年下跌3.1%,較上月跌9.7%,遠遜預期的增長12%;出口總值15,349億元人民幣,按年微升0.2%,較上月跌0.9%,亦低於預期的6.6%。

    以全年計,中國2018年進出口總值30.51萬億元人民幣,較2017年增長9.7%,其中出口按年增長7.1%,進口按年增長12.9%,全年貿易順差2.33萬億元人民幣。

    以美元計算,中國2018年外貿進出口總值4.62萬億美元,增長12.6%,再創歷史新高。其中,進口2.14萬億美元,按年增長15.8%,首次突破2萬億美元;出口按年增長9.9%,出口的增速創2011年以來新高。全年貿易順差3,518億美元,收窄16.2%,順差規模為2013年以來最低。

    其中,去年中國大豆進口按年下降7.9%至8,803萬噸;鐵礦砂及其精礦進口按年下降1%至10.6億噸;天然氣進口按年增31.9%至9040萬噸;原油進口按年增10.1%至4.62億噸;成品油進口按年增13%至3350萬噸。

    此外,2018年第四季中國外貿進出口按年增長8.8%,較三季度增速有所回落,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回應,進出口增速出現波動屬常見,主要與國內外經濟形勢、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水平以及外貿企業進出口節奏等多種因素有關,若以更長周期觀察,波動程度將會有所減弱。

    海關總署表示,中國2018年對外貿易總體平穩,其中主要貿易夥伴進出口全面增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勢良好,去年中國前三大貿易夥伴歐盟、美國和東盟進出口分別增長7.9%、5.7%和11.2%,三者共佔進出口總值的41.2%,並指去年進出口規模創歷史新高,有望繼續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

    http://s.nextmedia.com/realtime/a.php?i=20190114&s=7015342&a=59140078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中美貿戰影響漸浮現 內地進出口現雙倒退

      中美貿易戰的負面影響逐步顯現,中國2018年12月進出口出現雙雙倒退。中國海關總署昨日公布,以美元計價,中國去年12月出口額按年下降4.4%,進口額按年下降7.6%,兩者均創下2016年以來最低水平,或預示中國經濟進一步放緩。不過,中國全年的外貿成績仍然亮麗,進出口總值達4.61萬億美元,按年增長12.6%,創歷史新高,惟貿易順差較去年同期大幅收窄一成六。

      市場分析指出,全年外貿進出口總值創歷史新高,說明整體市場需求並不弱,但隨著貿易戰前期企業「搶出口」的效應減弱,以及外需整體放緩,12月進出口數據惡化明顯。展望2019年第一季度,中國的外貿走勢不容樂觀。

      中國海關總署公布,按美元計,中國12月進口按年倒退7.6%,創2016年7月以來最大降幅,遠遜於預期的增長4.5%,亦不及11月的增長3%。同時,出口按年減4.4%,創2016年12月以來新低,較預期的增2%,以及前值的增5.4%為差。同期內,貿易順差為570.6億美元,為2015年12月來新高。

      其中,大宗商品對中國進口的影響尤為顯著,惟受貿易戰巨額關稅影響,中國去年下半年從美國進口大宗商品的量大幅減少。數據顯示,12月內,中國進口大豆572萬噸,按年暴跌40%;煤及褐煤的進口量不論按月或按年,數字皆遭腰斬大跌;鍛軋銅及銅材的進口量亦創2018年2月以來新低。另外,大豆的價格在2018年末持續下降,亦是導致進口按年回落的重要原因。出口方面,分國別來看,以美元計,中國12月向歐盟出口按年增9.8%;向俄羅斯出口增12%;向美國出口按年增11.3%。

      縱觀全年,中國2018年的貿易形勢仍然不錯。按美元計,全年進出口總值增12.6%至4.62萬億美元,創新高。當中,出口總額增9.9%至2.48萬億美元,進口增15.8%至2.14萬億美元。不過,全年度貿易順差較去年同期明顯收窄16.2%,錄得3517.6億美元,為2013年以來最低。

      華泰證券首席研究員李超表示,中美貿易戰自去年7月爆發後,前幾個月因企業趕在加關稅前「搶出口」,中國出口仍可維持雙位數增長,貿易戰的衝擊未令外貿數據產生實質性回落。直至11月,「搶出口」效應減弱,中國出口按年驟降至5.4%,觸及2018年4月以來最低,進口增速亦大降8.4個百分點至3%,至12月更是錄得雙雙倒退。

      刪除
  6. 港貨櫃吞吐量續跌 勢連降兩級排全球第七

    香港海運港口局公布,香港去年港口貨櫃吞吐量共錄得1,964.1萬個標準箱(TEU),按年下跌5.4%,一如預期的低於2,000萬個標準箱,創兩年以來最差,全球貨櫃港排名勢將由去年第五位,連跌兩級至第七位。

    至於去年12月單月計,香港貨櫃吞吐量累計亦連跌11個月,月內處理共167.2萬個標準箱,按年跌6.1%。而據最新資料顯示,已公布去年全年貨櫃吞吐量的港口中,各自全年處理的貨櫃數目分別是,新加坡處理3,631萬個,按年升8.9%;寧波舟山處理逾2,600萬個,按年升3.2%;深圳處理2,573萬個,按年升2.09%。上述三個港口料於2018全年全球貨櫃港排名,分別位居第二至四位。

    至於尚未公布最新數字的上海、釜山、廣州,先前市場估計去年全年料可分別處理4,200萬個、2,190萬個和2,140萬個標準箱,按年分別升4.4%、6.8%和5.1%。貨櫃港排名第一、五及六位。而以此估算,本港排名將低過上述6個港口,並且是前7大貨櫃港中,唯一一個在去年錄得跌幅。

    ●上海料稱冠 寧波進佔第三
    去年中美爆發貿易戰,內地港口僅寧波舟山港在加強與其他航運聯盟合作下,貨櫃吞吐量能趕過深圳,位居全球第三。相反,深圳有約17%貨櫃屬於美國航線,難免受到影響。而上海則仍維持全年處理逾4,000萬個貨櫃,連續9年蟬聯全球第一貨櫃港。

    香港付貨人委員會執行總幹事何立基表示,去年全年香港港口貨櫃吞吐量一如預期低於2,000萬個標準箱,負增長情況並已持續一段時間,現時尚未看到對今年貨櫃吞吐量利好的消息。在歐美聖誕銷售不佳、內地經濟增長放緩等情況下,全球貿易正處於低潮,買家落單不多的情況料在今年首季仍會持續,要直至中美貿易糾紛解決,釋除市場疑慮,才會有補單。

    他續指,貿易環境轉差下,預期「體質較差」的美國公司可能會有一輪倒閉潮,破產將令港出口商血本無歸,亦令港出口商在接單上較以往謹慎和有戒心,即使有都未必敢接或想接。在出口不寄予厚望下,唯望香港港口貨櫃吞吐量今年能保住排名第七。

    ●倡營運商合作增競爭力
    另外,香港恒生大學去年8月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建議香港貨櫃碼頭營運商共享泊位、吊機、貨櫃堆場等設施,並在基礎設施和作業系統上合作。研究指此舉有助提升香港碼頭與其他港口競爭的能力。

    負責此項研究的香港恒生大學決策科學學院副院長(外務)黃惠虹接受《東網》訪問時表示,因貨櫃若然是轉口,在香港或在內地港口做的操作分別不大,但若香港因成本高企而不減價,競爭力只會愈來愈低。事實上,近年香港貨櫃吞吐量排名接連下跌,2017年已跌至全球第五,最新估計數字更顯示2018年會再度下跌,值得市場關注。

    她續指,香港碼頭營運商與其在香港內部爭生意,還不如聯合一起向外與其他港口爭,以取得更大效益,並且向船公司和貨主傳遞香港貨櫃碼頭較其他港口優勝的信息。

    回覆刪除
  7. 中國去年GDP放緩至6.6% 28年來最低

    國家統計局公布,初步核算,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GDP)900,309億元人民幣(下同),經濟總量首次突破90萬億,按年增長6.6%,為28年來低位,與預期相同;2017年為6.8%。

    單計第4季,GDP按年增長6.4%,符合預期,為2009年首季之後最低的季度表現,前值為6.5%。第4季GDP按季增長1.5%。

    去年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年增長5.7%,預期升5.3%,按月增長0.54%;全年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年實際增長6.2%,符預期,前值為6.3%。

    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去年為635,636億元,按年增5.9%,增速比前3季度加快0.5個百分點,但低於預期6%。其中,民間投資394,051億元,增長8.7%,比2017年加快2.7個百分點。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20,264億元,按年增長9.5%。商品房銷售面積171.654萬平方米,增長1.3%,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增長2.2%。商品房銷售額149.973億元,增長12.2%,其中住宅銷售額增長14.7%。

    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年增長8.2%,預期升8.1%,按季增長0.55%。去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0,987億元,按年增長9.0%,與預期相同;其中,全年網上零售額90,065億元,按年增23.9%。

    去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按年名義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快於人均GDP增速。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9,853元,按年名義增長8.4%,增速比2017年加快1.3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2%,按年加快0.8個百分點。

    1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9%,11月為4.8%。2018年人口自然增長率3.81‰,人口出生規模連續第2年萎縮。

    12月份發電6,200億千瓦時,按年增長6.2%,增速比11月加快2.6個百分點。全年發電6.8萬億千瓦時,按年增長6.8%,增速較2017年加快1.1個百分點,為2014年以來最高增速。

    統計局表示,2018年國民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進。2019年風險與機遇並存,將加大穩就業政策力度。中美貿易摩擦對經濟造成一些影響,但影響「可控」;中國的人口紅利仍在。今年將加大基建投資力度,減稅規模超過預期,有信心2019年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另外,去年原煤產量35.5億噸,按年增長5.2%。

    12月份煤炭進口量大幅減少,僅進口1,023萬噸,按年下降55.0%。全年進口按年增長3.9%,比2017年回落2.2個百分點。

    12月生產原油1,633萬噸,按年增長2.0%,11月為下降1.3%。全年原油產量1.9億噸,按年下降1.3%,降幅比2017年收窄2.7個百分點。

    至於原油進口量再創新高。12月份進口原油4,378萬噸,按年增長29.9%,進口量按月增加91萬噸。全年進口原油4.6億噸,按年增長10.1%,進口量與生產量之比為2.44:1。

    回覆刪除
  8. 港2018年12月出口挫5.8% 近3年最弱

    中美貿易戰自去年7月揭開序幕後,對本港出口的影響逐漸浮現。政府統計處公布,去年12月出口按年跌5.8%,遠遜市場預期,不但連挫兩個月,更創2016年3月以來33個月最大跌幅。有分析指出,廠商於去年10月趕出貨以避開美國關稅,致使12月出口下挫,並預料2019年全年出口表現較2018年還要嚴峻。

    統計處資料顯示,2018年12月份整體出口貨值3399億元,按年下滑5.8%,遠遜市場預期跌1.7%;進口貨值3912億元,按年減少7%,同樣比市場預期下跌2.1%為差。

    全年仍升7.3% 貿差5633億

    去年全年計,整體出口貨值升7.3%,漲幅按年縮減0.7個百分點;商品進口貨值增8.4%,按年降0.3個百分點。期內有形貿易逆差5633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的11.9%。

    按地域細分,去年12月整體出口總額跌幅最顯著的地區是印度,按年大挫35.9%,緊隨是越南及德國,分別下滑15.7%及10.9%,至於美國則僅跌0.7%。以貨品分類,表現最失色的是非金屬礦物製品,按年急跌41%,其次是紡紗、布料、製成品及有關製品,減少18.4%。香港付貨人委員會主席林宣武解釋,今個冬天不太冷,故影響紡織品訂單。

    經濟師:2019增長勢遜去年

    政府發言人表示,隨着環球經濟增長放緩和中美爆發貿易摩擦,商品貿易的短期前景充滿挑戰,對多個亞洲經濟體出口的影響加劇,去年12月本港出口貨值按年跌幅擴大,政府會繼續密切留意有關情況。

    信銀國際首席經濟師廖群指出,今年出口比去年差毋庸置疑,若中美不再上調關稅,2019年出口增長料放慢到4%至5%;倘雙方關稅再加碼,出口增幅恐進一步降到1%至2%。至於今年首季,他認為受累買家觀望情緒濃厚,且早於去年趕出貨,但畢竟美國出口佔比較小,相信本港首季出口不至於倒退。

    本身是玩具商的香港中小型企業國際投資交流協進會會長趙志雄透露,去年日本及英國訂單增加,但金額小得多,「跟迪士尼、麥當勞的訂單冇得比」,僅佔過往美國訂單額一成多。無論他自己的公司或協進會旗下會員的公司,均有意遷廠往東南亞以避開關稅,惟一來憂慮當地政治風險,二來萬一中美談判成事,變相得不償失,現時只好繼續觀望在3月限期前的中美貿談,並把部分訂單外判到越南生產。

    趙志雄透露,有美國客戶向他反映,早前的存貨已賣得七七八八,他相信客戶有意補貨,但未必向香港廠商落訂單,而現時他手上的美國客戶訂單則在洽談中,仍未落實。

    美國客欲補貨 恐拖到3月

    林宣武則稱,廠商於去年10月趕貨以避開關稅,故12月出口跌5.8%屬預期之內,認為整體情況不算太壞,主要是各方均缺乏信心。他預計中美談判屆3月1日死線後,買家難以再拖,始終要落訂單,但估計數量會相應減少。

    香港貨運物流業協會主席胡百浠坦言,今年貨運業要打「逆境波」,首季之內有農曆新年,屬傳統淡季,故1月及2月出口會相對差一點,料全年仍有輕微增長,不過還須視乎第三及第四季的出口表現。

    回覆刪除
  9. 港中小企營商指數重回三年前低位

    中美貿易摩擦影響近期陸續浮現!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昨日發表今年首季「渣打香港中小企領先營商指數」,綜合營商指數進一步下跌二點六至四十點四,重回三年前低位,當中分項「環球經濟」更進一步跌到十六點一,是指數創立以來第二低位。調查顯示,八成中小企對未來貿易談判結果不樂觀,生產力局副總裁(企業管理)老少聰指,環球經濟的低迷氣氛及市場不穩定,明顯令中小企營商信心動搖。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發表今年首季「渣打香港中小企領先營商指數」,指數調查於去年十二月至今年一月訪問了八百二十家本港中小企。結果發現,綜合營商指數五個分項繼上季跌幅後再度全線下跌,除了「招聘意向」仍維持五十一的正面水平,「投資意向」、「營業狀況」和「盈利表現」都下跌至負面水平,分別報四十六點二、三十八及三十四點七。分項「環球經濟」更進一步跌到十六點一,是指數創立以來第二低位。

    行業方面,三大行業分類指數同時低於四十,其中「進出口及批發業」指數微升零點五至三十七點三。「製造業」和「零售業」分類指數的跌幅較為顯著,分別跌至三十四點一及三十六點一,是有記錄以來新低。

    報告今季繼續探討中小企對近期國際貿易摩擦的看法,逾八成中小企對未來的貿易談判結果並不樂觀。當中約三成八受訪中小企表示,貿易摩擦對公司生意額構成影響,較上季高一成四。三大行業均有逾四成受訪業者表示,公司的生意額已受影響,其中製造業和零售業數字較上季多出一倍。

    老少聰分析,國際貿易摩擦影響近期陸續浮現,並開始由進出口業轉移至其他行業。數據顯示,市場的不穩定明顯令中小企營商信心動搖,部分中小企已早着先機開拓多元化市場,其他中小企亦可效法,未雨綢繆。他表示,生產力局最近舉辦了一系列以「東南亞」為主題的研討會,未來更會帶領企業組團到這些國家作實地考察,為各中小企提供最新資訊。

    回覆刪除
  10. 港去年財富管理規模縮5%

    證監會發表年度資產及財富管理活動調查,結果顯示截至去年12月底止,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的管理資產達23.95萬億元,而經調整後的管理資產為23.047萬億元,按年減少5%。

    證監會表示,面對全球市場波動,雖然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經調整後的管理資產按年下跌,但在主要亞太股市出現較大調整之際,去年淨資金流入仍達7830億元。

    非香港投資者資產佔62%

    調查報告指出,截至去年12月底止,持牌機構及註冊機構經營的資產管理及基金顧問業務的管理資產下跌6%至16.4萬億元;私人銀行及私人財富管理業務的管理資產微跌2%至7.6萬億元;信託持有資產則有4.3萬億元。

    報告稱,非香港投資者持續成為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的主要資金來源,佔相關業務所管理資產的62%。在香港管理的資產佔資產管理業務所管理資產的55%,當中有50%投資於股票。

    另外,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的從業員總數約4.28萬人,而非銷售及市場推廣活動的員工所佔比例日益增加。是次共有854間機構自願就調查作回應,包括747間持牌機構、45間註冊機構、35間保險公司及27名受託人。

    證監會行政總裁歐達禮表示,去年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在充滿挑戰的全球市場環境下,仍具備基本優勢。證監會將繼續推行各項措施,進一步令香港發展成為全球首要的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