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4日 星期日

2018年2月中港政經消息

如題。

7 則留言:

  1. 香港2018年1月經調整日經PMI降至51.1

    據IHS Markit數據,經季節調整後,今年1月日經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扭轉上月升勢,由去年12月51.5轉跌至51.1,仍高於50點榮枯線,反映香港私營經濟增長勢頭延續至2018年。

    報告指,今年1月,在內需帶動下,產出與新訂單均錄得增長,而且升幅擴大,反映客戶需求轉趨暢旺;產出增長接近四年高位,新業務增長則見2015年2月以來最佳,並對本港的營商活動起支持作用。

    銷情升溫,積壓工作也隨之增加,惟企業卻縮減人手和庫存,壓低了1月份PMI的升值。香港私營企業繼續面對成本通脹。今年1月整體投入價格再度上漲,升幅維持顯著。另投入品價格飆升幅度屬六年以來最急。企業雖再度調高售價抗衡,但加幅遜於成本通脹幅度,意味其利潤率備受擠壓。

    報告提出,企業為應付新增業務,繼續擴大採購。採購規模已連續十四個月擴大,惟今年1月增長率稍遜於去年12月。此外,企業對未來一年的經營前景更為樂觀,產出預期指數接近三年半最高。

    回覆刪除
  2. 港人民幣拆息全線升至4厘樓上

    農曆新年將至,人民幣流動性趨緊,本港人民幣銀行同業拆息(HIBOR)全線上升。其中,隔夜息見4厘樓上,報4.0493厘,近3個月高。

    財資市場公會數據顯示,一星期及兩星期拆息分別升至4.141厘及4.237厘。一個月息報4.3895厘;三個月息為4.78厘。

    長息方面,半年期報4.879厘;一年期報5.027厘。

    截至本港中午12時06分,在岸人民幣兌美元(CNY)報6.3348;離岸人民幣(CNH)兌美元報6.3279,兩地價差暫時倒掛。每百港元兌人民幣報81.03。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內地人幣新貸破天荒2.9萬億

      受季節性信貸需求影響,加上嚴打影子銀行業務,帶動內地1月份人民幣新增貸款達2.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遠較市場預期的2.05萬億元為多,創出歷史單月新高。不過,社會融資規模則因銀行表外業務萎縮,僅錄得3.06萬億元,不及預期的3.15萬億元。

      1月社會融資3萬億遜預期

      另外,經調整後的廣義貨幣(M2)餘額增速從去年12月的歷史低位反彈,至8.6%。值得留意的是,被視為影子銀行指標之一的委託貸款及信託貸款,1月份均較去年有所收縮,其中委託貸款減少714億元,而去年同期則為增加3136億元;信託貸款增加455億元,增幅遠低於去年同期的3175億元,兩項貸款總和實際減少近260億元。

      ING銀行大中華經濟師彭藹嬈及恒生(00011)經濟研究部主管兼首席經濟師薛俊昇均表示,每年1月份銀行都會積極放貸,以求令全年利息收入最大化,故每年這個時期的貸款數據均較其他月份強勁。彭藹嬈指出,數據亦反映內地金融去槓桿有成效,由於影子銀行遭嚴打,促使有借貸需要並且原本在表外融資的企業,要轉向銀行借錢重回表內融資,是推高1月份新增貸款的原因之一。

      她續稱,目前中國經濟基調良好,給予當局更大空間去槓桿,相信政策方向不會改變;影子銀行自去年已開始萎縮,估計趨勢會持續,影子銀行在社會融資總量的佔比將愈來愈小。

      薛俊昇認為,雖然1月份人民幣新增貸款達2.9萬億元,但對比往年平均數並非增長太多,在實體經濟增長支持下未算超高。他補充,即使1月份人民幣新增貸款偏強,亦僅個別月份表現,往後未必可持續。

      人行多招放水M2增8.6%

      他又預期,中國貨幣政策會維持中性穩健,即使經濟回穩,但企業債務水平仍高,一旦收緊貨幣政策,最終影響實體經濟,相信人行只會透過公開市場操作上調市場利率,增加企業融資成本以維持去槓桿的步伐,未必會調整宏觀政策。

      除了影子銀行業務受壓,促使融資需求由表外回到表內,也有分析提到,去年底因銀行額度不足而出現信貸積壓,相關貸款在今年年初集中釋放,加上地產銷售在今年1月份回升,均帶動1月份貸款向上。此外,在趨嚴的監管環境下,不少企業認為未來融資會更難,利率也會上升,故選擇盡早融資。

      另外,國泰君安報告認為,受基數效應影響,以及「臨時準備金動用安排」(CRA)和定向降準釋放大量流動性,1月份M2增速達致高於預期的8.6%,預料今年全年M2增速將反彈至10%。

      刪除
  3. 1月23日,財政部公佈2017年全年國企經濟運行情況。2017年,國企利潤總額28985.9億元,同比增長23.5%。從行業來看,鋼鐵、有色等去年同期虧損的行業持續保持盈利,煤炭、交通、石油石化等行業利潤同比增幅較大,但另一方面,電力等行業利潤同比降幅較大。

    回覆刪除
  4. 本港直至2018年1月失業率維持2.9%於近20年低位

    統計處公布,去年11月至2018年1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為2.9%,與去年10月至12月的數字相同。就業不足率則由去年10月至12月的1.1%,下跌至去年11月至2018年1月的1%。與去年10月至12月比較,在去年11月至2018年1月期間,各行業的失業率(不經季節性調整)變動不一,但幅度輕微。就業不足率方面,下跌主要見於建造業。

    總就業人數由去年10月至12月的385.06萬人,上升至去年11月至2018年1月的386.21萬人,增加約11,500人。同期的總勞動人口亦由396.04萬人上升至396.87萬人,增加約8,300人。

    失業人數(不經季節性調整)由去年10月至12月的10.98萬人下跌至去年11月至2018年1月的10.66萬人,減少約3,200人。同期的就業不足人數亦由42,100人下跌至40,200人,減少約1,900人。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表示,勞工市場維持全民就業狀態。

    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在去年11月至今年1月維持不變於2.9%,而就業不足率則微跌0.1個百分點至1%,為自1997年下半年後所見的最低水平。同時,總就業人數持續錄得可觀的按年升幅。

    按行業分析,雖然各行業的失業率與上一個期間比較變動大致輕微,但多個主要服務行業的失業率明顯較一年前低。其中,受惠於訪港旅遊業進一步改善,相關行業如零售及住宿服務業的失業情況與一年前比較明顯好轉,而金融和專業及商用服務業(不包括清潔及同類活動業)的失業情況亦隨著經濟增長強勁而改善。

    羅致光按示,踏入2018年,由於宏觀經濟狀況良好,勞工市場短期內料會維持偏緊。然而,本年餘下時間的就業前景將繼續取決於外圍環境各項不明朗因素如何演變。

    回覆刪除
  5. 本港2018年1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幅持平於1.7%

    政府統計處今日(22日)公布2018年1月的消費物價指數。根據綜合消費物價指數,2018年1月整體消費物價與一年前同月比較,上升1.7%,與2017年12月相若。剔除所有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的影響,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在2018年1月的按年升幅(即基本通脹率)亦為1.7%,亦與2017年12月相若。

    經季節性調整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在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的三個月期間的平均每月升幅為0.2%,而在2017年10至12月的三個月期間的相應升幅則為0.3%。剔除所有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的影響,在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的三個月期間的平均每月升幅為0.2%,而在2017年10至12月的三個月期間的相應升幅則為0.3%。

    從細分指數分析,甲類、乙類及丙類消費物價指數在2018年1月的按年升幅分別為2%、1.6%及1.5%,而2017年12月的相應升幅則分別為1.7%、1.6%及1.9%。剔除所有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的影響,甲類、乙類及丙類消費物價指數在2018年1月的按年升幅分別為1.9%、1.6%及1.5%,在2017年12月的升幅則分別為1.6%、1.6%及1.9%。

    在各類消費物價指數組成項目中,價格在2018年1月錄得按年升幅的類別為電力、燃氣及水(在綜合消費物價指數中上升10.2%及在甲類消費物價指數中上升10.8%,主要是由於一項電力燃料費特別回扣自去年1月開始發放導致比較基數較低)、衣履(分別上升2.6%及2.3%)、外出用膳(分別上升2.5%及2.7%)、住屋(分別上升2.5%及2.6%)、食品(不包括外出用膳)(分別上升1.9%及1.3%)、雜項物品(分別上升1.4%及2.0%)和交通(分別上升1.4%及1.3%)。

    另一方面,價格在2018年1月錄得按年跌幅的類別為耐用物品(在綜合消費物價指數中下跌1.6%及在甲類消費物價指數中下跌1.9%)和雜項服務(分別下跌1.5%及1.9%)。 至於煙酒方面,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較一年前同期下跌0.2%,但甲類消費物價指數上升0.1%。

    政府發言人表示,1月基本通脹率與去年12月相同,維持在溫和的水平。這是由於農曆新年在不同時候出現(今年在2月中,去年則在1月底)短暫令一些項目如旅遊費用按年下跌。這大致抵銷了因為一年前燃料費特別回扣造成比較基數較低,令電費按年急升帶來的影響。發言人續指,未來隨著環球經濟轉強和本地經濟持續擴張,通脹壓力或會在今年餘下時間略為上升。就2月而言,由於農曆新年在不同時候出現的影響,消費物價指數的按年升幅料會短暫擴大。

    回覆刪除
  6. 香港2018年1月整體出口貨值按年升18.1%

    政府統計處今日(27日)公布,2018年1月本港整體出口和進口貨值均錄得按年升幅,分別上升18.1%和23.8%。 繼2017年12月份錄得6%的按年升幅後,2018年1月份商品整體出口貨值為3,500億元,較2017年同月上升18.1%。同時,繼2017年12月份錄得9.0%的按年升幅後,2018年1月份商品進口貨值為3,820億元,較2017年同月上升23.8%。2018年1月份錄得有形貿易逆差319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的8.4%。

    2018年1月份與2017年同月比較,輸往亞洲的整體出口貨值上升24.2%。此地區內,輸往部分主要目的地的整體出口貨值錄得升幅,尤其是台灣(升40%)、印度(升39.4%)、內地(升29%)、越南(升23%)和日本(升8%)。另一方面,輸往韓國和泰國的整體出口貨值則錄得跌幅,分別下跌9.1%和3.6%。

    除亞洲的目的地外,輸往其他地區的部分主要目的地的整體出口貨值錄得跌幅,尤其是英國(跌13%)和德國(跌2.8%)。同時,輸往美國的整體出口貨值則上升1%。 同期,來自大部分主要供應地的進口貨值錄得升幅,尤其是馬來西亞(升126.2%)、瑞士(升88.2%)、印度(升35.8%)、韓國(升28.7%)、美國(升24.7%)、內地(升20.6%)和日本(升17.8%)。

    2018年1月份與2017年同月比較,部分主要貨品類別的整體出口貨值錄得升幅,尤其是「電動機械、儀器和用具及零件」(增297億元,升30.4%)、「辦公室機器和自動資料處理儀器」(增84億元,升27.4%)和「非金屬礦物製品」(增52億元,升43.8%)。

    同期,大部分主要貨品類別的進口貨值錄得升幅,尤其是「電動機械、儀器和用具及零件」(增286億元,升26.6%)、「辦公室機器和自動資料處理儀器」(增83億元,升36.7%)和「雜項製品(主要包括珠寶、金飾及銀器)」(增56億元,升34.5%)。

    政府發言人表示,環球需求向好,2018年1月份的商品出口按年急升。然而,由於農曆新年在今年及去年於不同時間出現,今年農曆新年在二月中,而去年則在1月底,1月份的貿易數字因而受到影響。因此,待取得2月的貿易數字後與1月的數字合併分析,將會更清楚反映實際的出口增長動力。

    發言人進一步指出,展望未來,環球經濟穩步擴張,短期內會繼續為香港的出口帶來支持。然而,貿易環境仍然存在不明朗因素,包括在越見複雜的環球貨幣環境下美國繼續推進貨幣政策正常化、主要經濟體的保護主義情緒可能升溫,以及不同地區的地緣政治局勢緊張等。政府會繼續密切留意有關發展。

    回覆刪除